汉孝哀帝建平、元寿年间,在汝南郡南顿县一座还算可以的宅子内,时常可以见到年纪不大的兄弟三人在堂下正襟危坐,听堂上父亲严肃地给他们讲道:“孝景皇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即汝等祖父也,切记!切记!”
堂上之人是南顿县的县令刘钦,堂下的兄弟三人是他的儿子,按长幼排序分别是长子刘縯(字伯升),次子刘仲(这个大概不是真名,仲只是说明他排行老二),小子刘秀(字文叔)。另外,刘钦还有三个女儿:刘黄、刘元、刘伯姬。刘钦提到的巨鹿都尉刘回,就是他的父亲,也就是三兄弟的祖父。以上这段话是兄弟三人懂事之后已经听得耳朵生茧的唠叨,这既是他们刘家引以为傲的族谱,也可以说是兄弟们的启蒙教育。
虽然自小被教导家里有辉煌的家族史,但这并不能给兄弟三人带来多少实际上的好处,只是能和同龄人显摆。每次和小伙伴们起争执,刘家兄弟辩不过时,最后总是面红耳赤地叫嚷“吾祖上乃长沙定王”,然后说其高祖又是谁、曾祖又是谁、祖父又是谁。此话一出,小伙伴们不再言语,刘家兄弟便得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离开。可当他们走远,总能似有似无地听见有人在背后嘀咕:一代不如一代。
这话极大地刺激了刘家三兄弟的心,尤其是年纪最大的刘縯,使他很早便在心里发下宏愿:一定要光复刘家的门楣。
理想很好,可现实总会给人当头一棒: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钦病故。虽然父亲在世时是个县令,但南顿并非大县,县令的俸禄不过八百石左右,而他们刘氏家族少说也有好几十口人,日子过得肯定和“阔绰”二字沾不上边。但不管怎么样,刘钦毕竟是家中的顶梁柱,现在他不在了,就意味着刘家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
依照国人的习俗,人死后总希望能入土为安,于是兄弟三人在大哥刘縯的带领下离开南顿县,将父亲的灵柩送回了老家南阳郡蔡阳县舂陵乡。这一年,兄弟中最小的刘秀虚岁只有九岁。
回到舂陵老家,三兄弟都感到一种久违的熟悉感,毕竟他们以往一直跟在常年在外为官的父亲身边,没在老家正经待过多少日子,“故乡”对他们而言或许只是一个词语、一个概念而已。虽然舂陵乡有很多刘家同宗同族的亲戚,他们兄弟也算不上“少小离家老大回”,可依然必须面对在舂陵的家庭安置、邻里关系的处理等种种不适应。
但不管如何不适应,操办完父亲的丧事,兄弟三人都得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传说刘秀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堂,整个房间都被照亮,是三兄弟里命最好的一个,但他毕竟年纪不大,而俗话说“长兄如父”,既然父亲已不在,大哥刘縯不得不担起支撑整个家族的重任。
这时候,刘縯的年纪也不大,满打满算勉强刚二十岁,可他不愿意让刘家就此沉寂下去。眼见当时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皇帝刘衎只剩下个名号,王莽实际上已经掌握朝廷所有的权力,刘縯估计,长此以往,朝廷必然生变,于是他决心私底下为日后的天下大乱做一些准备。或许是为了让年幼的刘秀摆脱干系,也可能是实在顾不上照顾他,没等刘秀安定下来,认全老家附近的乡亲、邻居,刘縯便把他带到萧县交给叔父刘良抚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