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张让等宦官见斗不过何进,而且蹇硕的事情也让他们心惊,出于对自身性命的担忧,宦官们便开始寻找同盟,一起对抗何进。
那谁能成为宦官们的助力呢?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与何进及何太后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董太皇太后。刘辩继位之后,生母何皇后自然跟着临朝听政,这让董太皇太后十分眼红。在她看来,坐到大殿上听政的应该是自己。可惜蹇硕棋差一着,被何进占了先机,不仅让刘辩当了皇帝,他自己还丢了性命,更让董太皇太后空欢喜一场。
有了蹇硕的教训,董太皇太后大概领悟到了做事一定要自己动手,不能假手于人的道理,于是亲自跳出来和何太后一方作对。董太皇太后也不是没有人可用,她的侄子董重时任骠骑将军。每次朝堂上一讨论事情,董重必然持和何进相反的意见,然后董太皇太后就会出来声援骠骑将军。这也不是说何进的意见都是错误的,而是董太皇太后并非就事论事,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可即便这样,董太皇太后的声音仍然往往不如合法听政的何太后的大。
屡次受挫之后,董太皇太后恼羞成怒,盛怒之下指着何太后的鼻子说:“你这婆娘如此嚣张,不过是仗着你哥哥的权势罢了,看我改天让骠骑将军把何进的狗头砍下来!”
论在朝堂上的权势、地位,太皇太后不如皇太后,骠骑将军也不如大将军,正面对抗几乎没有胜算。董太皇太后这样做完全没有意义,反而让对手察觉到了危险。于是,何太后把董太皇太后的狠话告诉了何进,何进便连同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及三公,一起上奏折弹劾董太皇太后,罪名是太皇太后指使已故的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人在地方上横征暴敛,并把所得财物都收入她自己的永乐宫。
何进他们所说是否确有其事呢?或许有,或许没有,更或许有些有,有些没有,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要以这个为借口达到他们的目的:因为董太皇太后有这样那样的不法行为,而且她是藩妃出身,因此不宜再留在宫中。
不留在宫中,该去往何处呢?何进他们早想好了:她董某人本为解渎亭侯刘苌的妻子,那就保留太皇太后的待遇,但人必须迁回原来的封地,如当年汉平帝母亲卫姬一样。
对于何进等人的奏折,知晓内容的董太皇太后当然是愤怒的,是不能同意的,可她这时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玉玺不在自己手里。何进、何太后就是在她面前耍阳谋,堂堂正正地走程序,她也没有任何办法。
眼睁睁地看着何太后在奏折上签字、盖章,然后何进带兵把董重的骠骑将军府围个水泄不通,逼得号称能“斩何进狗头”的董重在家里自尽,“无能狂怒”的董太皇太后这才知道恐惧。还没来得及被赶回解渎亭国,这个四十出头的女人便得了急病,很快就在恐惧和疾病的双重打击下暴毙。
再下一城的何进和何太后志得意满,但何进不知道的是,厄运的屠刀很快便要落到他头上。
这时,除了依附于十常侍的,朝中其余大臣都视宦官为洪水猛兽,皆欲除之而后快,只不过方法不同而已:保守派主张徐图之,中庸一些的主张挑几个最坏的先杀了再说,激进者则要以疾风骤雨之势将所有宦官一网打尽。虽然主张有异,但他们都将消灭宦官的希望寄于何进身上,并不断地给何进出谋划策。
这里面最积极的就是当时的佐军校尉袁绍,而且早在对付蹇硕的时候,袁绍就表明了他的立场和态度,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杀光所有宦官。
对于袁绍的建议,何进还是很心动的。然而,一封奏折报上去,何太后却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何进虽然正杀得起兴,可何太后不拍板,何进心里再怎么想也不敢动手。心痒难耐的何进浑身难受,于是袁绍便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以何进的私人名义召地方上的猛将带兵进逼洛阳,然后跟何太后说他们是来请愿诛杀宦官的,以此吓唬何太后。何太后不过是一区区女流之辈,一被吓唬必然不知所措,只能依靠大将军何进,到时候还不是何进说什么就是什么?
何进一听,顿觉:善。
那袁绍口中所谓的猛将都有谁呢?他们分别是大将军府掾王匡、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这三人确实是当时的实力派,是一匹匹龇牙的恶狼。
哦,对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家伙:前将军董卓。
这是一只噬人的猛虎。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127.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