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北风浮兮何足贵 中
夜幕渐深,无人注意的吴府后巷,吴庸与李良禺恭敬的将一行人迎入了府里。
“人关在何处?可有走漏消息?”为首之人淡声问道。
吴庸提着灯笼侧身引路,“回王爷,暂且将人关在了暗室。”说着他看了看跟随在后的俞赟,“昨日下官收到俞大人的消息立即赶去京郊,将人连夜带了回来,未敢假他人之手,应是无人得知。”
“他可认了罪?”
“已经招供,与俞大人的调查并无二致。”
俞赟脸带病容,抚嘴咳了两声,“此人原还有些嘴硬,但在得知京中派人前来欲杀他灭口后,很快便松了嘴。”
跟在曹国公李文忠身后的李景隆哈哈大笑:“要是犯律之人都只用吓一吓便赶紧认罪,倒是能省许多事。”
俞赟笑而未语,未说此事并非只是吓唬。
朱棣瞥眼李景隆,难得玩笑一句,“你这提议倒是不错,得闲本王与父皇提一提,以后审训嫌犯先行恫吓一番。”
李景隆唬了一跳,“四叔您可别,我就是随口一说,可当不得真。”
李文忠没好气的瞪眼儿子,转头对朱棣道:“这孩子被惯坏了,说话时常不过脑子,您别与他一般见识。”
朱棣淡淡一笑:“景隆赤子之性,殊为难得,且他所言也无错,若能让那等作奸犯科者畏于利器、惧于生死,想必被捕后也不会冥顽不灵,拒不认罪,且行不法事前应也能忌惮收敛几分。”
李文忠笑了笑没作声,心中感叹,较之太子的宽仁,燕王倒是多了几分凶戾之气。
一旁的大学士刘仲质抚了抚须,若有所思的打量眼朱棣。燕王言语中隐约透出推崇法家明刑弼教之意,这点倒与陛下不谋而合。反之太子更奉行儒家治国之道,早些年陛下还乐见其成,但随着时日增长,在越来越多的人死于严刑峻法后,极大冲击了太子为政以德的理念,因而这两年太子才会与陛下频起争执。
以陛下的脾气,如果不是真的爱重太子,在一再被顶撞触怒后,对这个与自己理念越来越相悖的继承人,怕是也会生出厌弃之心。只是人的情感和耐心总是有限的,如果太子不能找到化解或缓和与陛下理念冲突的问题,日后会如何还真不好说。而在此情况下,这位往日一直风评颇佳的燕王殿下,又究竟是在刻意迎合陛下,还是真的有如斯丘壑?不多时,一行人从书房进了暗室。不甚宽敞的室内,李彧戴着脚镣,狼狈的绻坐在角落,神情木然的盯着桌上的蜡烛,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及至听到纷沓的脚步声,他才抬起头,却抬眼就对上了朱棣深不见底的双目。他面露惊愕,但很快又艰难的爬起身,双膝一弯,跪在了地上,额头贴地,“罪臣李彧见过王爷。”
朱棣缓步踱至他面前,居高临下的注视他半晌,才语调平静的问道:“本王可有对你不住?”
李彧重重一磕首,语带哽咽,“是罪臣对不住王爷。”这些年燕王确实待他不薄,也信重有加,他也相信只要他忠心办事,前程绝不会差。然而,人的欲望一旦露出棱角,就再也压不回去。一步错,步步错,落得如此下场,他也怨不得谁。
朱棣弯了下嘴角,眸中却一片冰冷,“你心里倒是一直明白。”他转身坐到上首的位置,淡道,“本王今日奉命听审,希望你能将所行之事如实招来,不要有所隐瞒。”
李彧抬起头,深深看他一眼,“是。”走到这一步,他已无退路,还不如老实坦白,王爷或还能看在这些年的情分上,多少看顾他的家人一二。
这一晚,暗室中的烛火一直燃至深夜才逐渐熄灭。
翌日。奉天殿。
大殿之中,朱棣微垂眼帘,神色淡淡的立于百官之前。一众朝臣鲜有人敢主动上前,只在暗地里偷瞄他几眼,再小声窃语几句。
俞赟回京时并未遮掩,不乏人亲眼看到他病怏怏的模样,加之他一回京便请了太医,连次日的朝会也告了假,显然是重伤难起。而有心人从大理寺探得确切消息,一众犯官中并无李彧,且从那些犯官口中也证实了他们一行确实遭遇过刺杀之事。于是,尽管还不能确定那刺客是否真的留下了燕王府卫的腰牌,但落在朱棣身上的猜疑目光依然越来越浓。
一阵窃窃私语中,朱元璋带着朱标迈步进了大殿。众人连忙收敛心神,齐齐跪拜。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