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3.20世纪PK台上的较量(2)

3.20世纪PK台上的较量(2)

在军事上,蒋介石对曾国藩的治兵思想多有研究和借鉴,举个小小的例子,在第四次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蒋介石运动的战略战术就是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和曾国藩当年进攻太平天国所在的天京一样。

1924年蒋介石将《曾胡治兵语录》一书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增辑《治心》一章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出版。

然而,同样推崇曾国藩,同样学习、借鉴曾国藩,为什么20世纪的这两个历史巨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呢?

这里,笔者不妨对他们进行一番比较。

第一,两人都是农家子弟出身,对民间疾苦都有深切的体会。

第二,两人其实都是一介书生,曾国藩38岁以礼部侍郎身份墨绌出山,受命于危难之际,办团练、建湘军,从此由一个文人摇身一变而为将帅,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涯,历10年艰苦而剿灭内乱。毛泽东和曾国藩很相似,也是由一个文人,在多年的历练中,成长为一代杰出的军事领袖,多次挽狂澜于既倒,最后克成大功,打出一个新中国。两人的经历都很相似,曾国藩在江西吃尽了苦头,毛泽东在江西也是多番浮沉。

第三,两人的声望都是靠自己实打实­干­出来的。曾国藩组建湘军,并奉命出湘作战,只有一个空头侍郎名号,手里无职无权,军饷、兵员、武器弹药全靠自己募集;毛泽东组建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更是白手起家,所赖仅仅只是一个主义一种信仰。两人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制于人。曾国藩当时只是朝廷任命的92个团练大臣之一,而最终只有他一个人成功了;毛泽东也不过是当时许多中央委员之一,在他的上面还有若­干­饱读*主义经典著作的“钦差大臣”,而最终只有他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第四,两人都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曾国藩自不用说了,毛泽东身上的传统文化­色­彩早有许多学者论及。二人又都对历史充满了热情,都善于从历史中借鉴成功经验。归结起来,二人又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

第五,曾国藩与毛泽东都是对事业绝对忠诚的人,因而,都善于引用一班正人,聚集在曾国藩身边的诸如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等皆是不贪钱、不居官、不要命之辈;围绕在毛泽东周围的诸如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亦是有大节、顾大局、讲大义之人。

第六,曾国藩和毛泽东一样都不重权术,甚至都忌权术,他们靠的是自身道德修养来团结人,同时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的爱民思想可以说来源于曾国藩。

曾国藩率湘军在江西作战时,编了一首《爱民歌》,毛泽东在江西时,则借鉴曾国藩的这首《爱民歌》,打造出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我们非常熟知的毛泽东一副题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实就来自于曾国藩的“日日向上”。

然而,再比较一下曾国藩与蒋介石,情形就大不一样。蒋介石无疑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也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者。毛泽东建国后,之所以把蒋介石的祖坟好好保护起来,就是看到蒋介石的故园情结,而其中更主要的是老蒋的风水崇拜。

蒋介石出身于浙江奉化一个普通盐商家庭,论家境,蒋介石、毛泽东、曾国藩都差不多,但从根子上讲,农耕文化背景和商业文化背景下的子弟,其实是有着根本差异的。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