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精神领袖很少同时也是事业领袖,因为注重精神者往往忽略事业的具体条件。在西洋社会里,这两种领袖资格是完全分开的,管教者不必管事,管事者不必管教。在中国则不然,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是政教不分,官师合一的。所以在中国,头等领袖必须兼及双层资格。曾国藩虽注重为人,并不忽略做事。这是他之所以“特别”的第三点。
苏同炳更是盛赞曾国藩在国家危亡之际出来转移社会风气,是国家和人民之福:
曾国藩在他所生存的时代中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尤其是在道光、咸丰以后,人心日偷,整个国家社会都有分崩离析之危险的时候,竟然能有曾国藩这样一个节行文章俱属卓荦不凡的人出来挽救国家危亡,转移社会风气,实在可说是国家与人民的福分。
王德亮也指出曾国藩开启的洋务运动是为后世开风气:
曾氏之政治理想,不仅为抑满扶汉,且欲捍御更大之外侮。(洋务运动)为新法奠定基础,开风气,造时势,洵难能可贵也。
就学术而言,杨昌济则称赞曾国藩是“能树人能立法”、“能为百年之计”的真人才:
“曾文正谓经济之学,当以能树人能立法为主。余谓改良社会之物质生活,能为百年之计者,乃是真人才。”
就湘军而言,著名教育家徐特立甚至一反人们对湘军的偏见,指出红军正需要当年的湘军精神:
“人民的军队,就是过去曾文正所带的乡勇。八路军如果用过去湘军的名义来说,还可以说他是今日的乡勇。……曾文正打太平天国的湘军,其基础就是湘勇,那样的‘地方部队’,正是我们今日所需要的,可分可合,个个能战,三个、十人可以独立作战。”
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曾国藩是个好同志。
然而,一百多年来,在历次曾国藩热中,“转移风气”、“陶铸世风”这一被前人早就揭示出来的意义却始终不见再被人们所提起。如今官场、商场热读的曾国藩,早就成了谋官术、谋权术的代名词。
什么是历史?曾国藩的一生诚然是历史,然而,一百多年来后来者的“曾国藩阅读史”更是历史。
我们今天来重读曾国藩,并非一定要给他*。相反,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他身上读到可资现代人借鉴的宝贵经验。曾国藩不可复制,曾国藩也不可能复活,但他的精神、思想仍然值得现代人反思。一句话,阅读曾国藩,目的就是借鉴历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最后,我仍然愿意借用七十年前一位学者的话:“自从民族革命的Gao潮侵入中国以后,一般人对于曾国藩,具有深切的反感。提起他的名字的人,似乎便成为革命的叛徒,其实这种态度是很不对的。”
《清史稿》主篡者赵尔巽称赞曾国藩是“中兴以来,一人而已”。话说得虽然简洁然而却十分到位,这八个字蕴涵的内容可以任由人去想象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