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2.解放思想第一人(6)

2.解放思想第一人(6)

读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曾国藩在梁启超解放思想、变革社会之思想里的意义和价值。

数十年后,梁启超这样感叹道:

可惜江公、罗公早死一点,不久胡公也卒,单剩曾文正公,晚年­精­力也衰了。继曾文正公者是李文忠公,他就根本不用曾、胡、江、罗诸人的道德改造政策,而换了他的功利改造政策。他的智力才能确比曾文正公强,他专奖励一班只有才能不讲道德的人物。继他而起的是袁项诚,那就变本加厉,明目张胆的专提拔一种无人格的政客,作他的爪牙,天下事就大糟而特糟了。顾亭林《日知录》批评东汉的名节数百年养成不足,被曹­操­一人破坏之而有余,正是如出一辙呀!李文忠公功名之士,以功名为本位,比较以富贵为本位的人还算好些,再传下去便不堪设想了。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袁项城就以富贵为本位了。当年曾、胡、江、罗以道德、气节、廉耻为提倡的成绩,遂消灭无遗。可怜他们用了大半世的功力,像有点眉目了,而被李文忠公以下的党徒根本铲除,一点也不留。无怪数十年来中国的内乱,便有增无遗了。

除梁启超之外,还有不少人也注意到了曾国藩解放思想的意义在于开陶铸世风之功。1937年,最先为曾国藩作传的何贻焜说:

曾公之为人,以现代之眼光观之,固非常之人,亦无非常之功,然在当时,以一在籍侍郎,卒能削平巨乱,其丰功伟烈,固有非常人之所能企及者。其所以成功,虽由时势使然,要亦由于曾公有独到之处,故能转移风气,改造时势。不然,与曾公处同一时势之下者,不知凡几,胡为类多默默无闻,竟让曾公独擅其美也?

民国学者胡哲敷说:

清之曾国藩氏,殆与人欤!曾氏值咸同之际,社会颓唐,百端倾欹,殆无亚于今日。赖其力行倡导,而风气为之转圜;虽尔时外患未炽,元气未凋,国力尚未丧如今日,要非以彼坚苦卓绝之志,修己治人之方,则当时情势,未可知也。故曾氏之事业是非姑勿论,其坚卓诚信,苦心孤诣,爱民恤才之伟大胸怀,则乎尚矣。

他认为,清咸同时期的社会风气之所以没有完全衰败,主要在于曾国藩转移风气之功。

民国徐凌宵、徐一士兄弟则将曾国藩转移举国风气、陶铸举国人才并举:

昔人有言,明代有一君一相。君谓洪武帝,相谓张居正。吾亦谓清代有一君一相,康熙帝与曾国藩也。康熙帝以守成而兼开创(三藩既平,清之帝业始为完成),励­精­图治,局度宏远,在位甚久,老而不懈,实为有清一代君主之杰出者。雍正、乾隆二帝,虽亦号为英主,而一则刻薄,一则奢纵。以视康熙,不及远甚。……国藩以勋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名满天下,有“圣相”之称。其才略学养,允足为有清相臣第一。志在转移风俗,陶铸人才,尤为所见者大,非寻常所谓名臣者所能及。……盖注重个人人格之感化,以收转移陶铸之功。其效最彰于治军。湘军之兴,才贤辈起,均受国藩人格之感化也。其督江督直,整饬吏治,亦均以人格感化之道行之。惜乎虽负相名,未居相职,仅于入觐时,至内阁暨翰林院一到大学士之任,仍出绾疆符,以使相终,未尝值军机处以行使相权也。为清廷计,金陵既下,即宜任以首席军机大臣。俾推广其人格感化之范围,以转移举国风气,陶铸举国人才,并出其所蕴蓄者,施诸政本,其收效之宏,更非封疆将帅之比,清廷见不及此,故圣相之相业无闻焉。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