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同治五年六月,他目光益蒙。从此,夜间竟不复能看书。
到了1870年,他的右眼就完全失明。同治九年二月,令纪泽看其眼睛,右眼黑珠,其色已坏,因以手遮蔽左眼,则右眼已无光,茫无所见。
牙痛。大约是从同治元年开始,曾国藩又得了牙痛。有道是,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在他的日记里,“心火上炎,右牙疼痛不可忍”、“牙痛殊甚”的记载颇为常见。
更恼火的是,牙痛时好时复。同治二年正月,“复又牙疼”;同治五年五月,“牙疼稍愈”,谁知到八月,“牙齿疼痛,浮火上烁”。
此外,曾氏怕热、出汗多。只要“偶一用心,即有齿痛出汗等患”。
“畏热殊甚,汗出如雨。”出汗多,则与肾有关联,往往影响一个人的精力。
此外,其他小病也几乎没有断过,如同治五年十月,曾氏又腰疼;五年十一月,“腰疼心亦疼”。
他自己寻找根源,认为是“用心劳伤,心肾不交,病在本源,非骤感风寒者。”
因为体弱多病,有时数种病交织在一起;有时一种病稍愈,另一种病又上身来。如此交替反复,使得他格外容易疲劳,常常失眠,睡不成寐。更多的时候是“竟夕爬搔,不能成寐。左腿爬破,手上诸疮作疼”,以至他无奈地长叹:“余多年不获美睡”。
可见,睡眠不足,本是一种无形的健康杀手,也是导致曾氏身体衰弱的重要原因。
最后,他大概死于中风。1872年,在两江总督府的后花园里,儿子曾纪泽陪着父亲曾国藩散步,突然就不能行走,瘫了下去,等到家人手忙脚乱地把他抬回屋内,曾国藩已经不能言语,不久就死去了。死时年纪62岁。
有些学者骂曾国藩是“千夫所指,无病自死”,殊不知,这是何等诛心之言!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