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是情商中又一个重要的因素。
很多人讲,立志谁不会?是的,古今中外都知道志的意义,但未必知道立志。
有时候,志等同于欲望。很多人把欲望看成一桩坏事,其实不一定。孟子说过:人生而有欲。一个人没有欲望,他就没有奋斗的动力;一个社会没有欲望,社会就不会前进。有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因此,驾驭自己欲望的能力很重要,我称之为“欲望辩证法”。这种驾驭欲望的能力,其实就是立志。
曾国藩有没有欲望?有的,不仅有名利欲,而且有事业欲,更有成功欲。我们来看曾国藩如何处置。
和古人无数名人志士一样,曾国藩有着大欲望。他多次表示了自己的“大欲望”(大志)。他在给儿子纪鸿的书信中,曾经直接地说过:“吾有志学为圣贤。”他还说过:“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沗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于天地之完人。”他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围绕着这样一种大欲望而进行的。他担心的不是能否功成名遂,而是德不修、学不讲,不是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饱饥,不是世俗之荣辱贵贱,而是立于天地,成就圣贤。这个志,就叫澄清天下之志,就叫包举宇内,吞吐大荒。
有的人讲,曾国藩立这样的志,何其虚伪也。说这话的人忘记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典故,也漠视了历史上一切成就大功者的史实。刘邦、项羽们“彼可取而代之”、诸葛孔明的“自比管仲乐毅”、曹操的“老骥伏枥”等等,谁能说他们虚伪?
曾国藩所谓的圣贤,有着儒家传统在内。圣人最初的含义就是智者,并非仅仅就是智商高的那种,而是集聪明睿智、高尚道德于一身,有着坚强毅力,安邦定国之能力,且具有神秘性的人。这就是说圣人首先也是人。
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前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则圣人也。”“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
可见,“德”是成为圣人的首要条件,其次,圣人不同的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移风易俗”。而要达到这一点并非难于上青天,是故古人有“人皆可以为尧舜”之说。
有的人讲,立志还不容易?其实不然。关键在于你立什么志。曾国藩走向巅峰的经历告诉我们,他的立志就是要用大欲望来摆脱名利心的束缚,不做欲望的奴隶,用大欲望来征服名利心。这个大欲望,才能称为“志”。
其次,立志是一种能力。我们小时候经常是这样的,今天立志要当一个科学家,明天立志要做一个飞行员,后天立志可能就是要做一个教师。这就是立志吗?不是!
之所以说立志是一种能力,就在于你能否有把志坚持到底。立志固然需要勇气,但更需要能力。古人讲:已立立人,已达达人。立者,就是发奋自强站得住;达得,就是办事圆融行得通。
曾国藩对立志的重视程度是令人吃惊的。他说:“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我的理解是,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取心逐步衰退的。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的时候不立志进取,年龄越大,进取心越衰弱。而人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不安于现状,有雄心壮志积极进取的人,眼界越阔,志趣越高,事功越大。所以,曾国藩告诉我们,不要害怕欲望。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