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2.天下没有神奥的相术(1)

2.天下没有神奥的相术(1)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

世人都说曾国藩用人有方,殊不知,“方”从何来?正是从知人处来。

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人,包括其特长、学识、­性­格、兴趣、品行­操­守等方面在内。

人才不是万能的。有的人适合做设计,有的人则适合做行政,曾国藩就是打破了人才万能的观念,提出“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就是做领导的首要职责不外乎知人晓事二端。

我们常常抱怨某些领导任人唯亲,或认为他们私心自用,实则不尽然。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领导缺乏知人晓事的能力,或者没有把心思用在知人晓事这些要务上。官僚主义、专制主义心态使得他们不知道去了解自己的下属,或者不知道怎么去了解。他们压根儿不知道在他的身边其实还有很多合适的人才,他们的眼光只停留在身边那些亲近的人身上,遇事就在这几个亲近身上考虑,就导致给人以用人唯亲的印象。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天下何其大也,天下的人才自然不可能尽知。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我的脑海里压根儿没有某某人的印象,甚至连他的姓甚名谁都不知道,怎么可能任用他?有的人初次见面,对他的品德、才能一无所知,怎么可能就凭第一印象赋予大任?

正因为如此,曾国藩提出“知人”作为用人的原则与前提,并且努力锻炼自己知人的能力。

曾国藩以知人著称。有一次,李鸿章带三个人去见曾国藩,请他给三人安排职务分派工作。不巧,曾国藩有饭后千步走的散步习惯,他们到的时候曾国藩正好不在。于是,他们就在只好在门外等候。

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上前禀报来意,请老师当面考察三人的能力。

谁知,曾国藩摇摇头说,没有这个必要了。我现在就分派工作。面向门庭、站立左边的那个为人忠厚、办事小心,让人放心,让他去负责后勤军需部;中间那个有些阳奉­阴­违、心口不一,难以信任,不宜重任;右边那位颇有将才的气质,将来定可独挡一面,需要着力磨砺。

李鸿章大吃一惊,他向知老师识人有术,但没料到老师会如此之神。

曾国藩见弟子不信,只好进一步解释说,刚才我从他们三个人身边走过时,我注意到左边那个一直低着头不敢仰视,应是一个老实、谨慎之人,中间那个,看似恭恭敬敬,却喜欢左顾右盼,似有心机,心机太重的人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站立,目视前方,不卑不亢,神情专注,是大将之才。

这右边那位被曾国藩看来有大将之才的,便正是后来担任淮军大将,并曾出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为了知人,曾国藩确实训练出了一套颇有成效的相人之术。

他常讲怎么看人。咸丰九年十一月初八日:“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若四句相反则不足取矣。”

又如,他说:“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富贵有相,似乎是唯心论,曾国藩信命,但从不信富贵是天生。曾国藩的这套相人法,其实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中多以“厚”、“重”为讲究。如《周易》讲“厚德载物”,孔子讲“宽厚待人”,世人评男子是不是“处事稳重”、“老成持重”,都是把“厚”、“重”当作是男人做大事的前提和表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