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了“天下没有现成的人才”观,曾国藩把湘军当作了一座陶铸人才的大熔炉。
后世把曾国藩看成教育家,就是因为他不仅培养出了封爵开府的兄弟、培养出了外交家的儿子、数学家的儿子,而且打破了富贵之家五世而斩的定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湖南、为中国培养出一大批精英人才。这里面有能打硬仗的将领,有开展洋务的实业家,有名震四方的封疆大吏,更有早期中国的一批科学家。
因此,时人就有评价说:数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施行的无一不是湘乡的政术、学术也。
在这里,我们不是要给曾国藩摆功,而是想揭示曾国藩所作所为的根本精神。我们通观历史,在曾国藩之前,也有为数不少的地位显赫、声名显赫的政治人物,他们何曾有过曾国藩这样的业绩?不需否认,他们中也有人培养过不少人,但无非是为他们自己树党立私,结门生之恩,谋少数人的利,根本不是为了国家。
第一个把人才培养摆到国家这个高度、摆到扭转社会世风这个高度的是曾国藩。
这是基于曾国藩把公事当成自己的事的理念:凡办公事,须视如己事,将来为国为民,亦宜处处视如一家一身之图,方能亲切。
这是基于曾国藩忠心爱国为民的精神。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打破了传统政治中重权术的惯性。
曾国藩说: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这是第一个系统论述人才培养的古代官员。我认为这是最可宝贵的。
曾国藩变化人才的育才观缘于他心目中“天下无现成之人才”观念:
我们今天强调领导干部要关爱下属。关爱下属的方式有好几种:
一种是给予物质生活的照顾。曾国藩看到绿营兵的毫无战斗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工资太低,以至于养自己都养不活,迫使他们想方设法搞创收,胡作非为,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搞训练呢?于是他给湘军士兵的工资大幅度提高,有的是绿营的两三倍。
一种是给予精神上的安慰,曾国藩腰刀赠部下就是这样,这一手后来被蒋介石学过去了,蒋打了一种中正剑,发给黄埔军校的学生以资奖励。
一种是给予他们职位上的提升,打了胜仗,就论功行赏,向朝廷保举他们做官。
再一种是鼓励他们内部创业,甚至允许他们独立门户。如果说湘军是一个总公司的话,那么,李鸿章、左宗棠、曾老九他们就是在以董事长曾国藩领导下的各个分公司。给部下以独立发展的空间,通过让他们在实战中锻炼和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我们想一想,哪一种关爱的方式效果最好呢?哪一种方式最受下属拥护呢?
不言而喻,所以心气那么高的李鸿章,在曾国藩死后,一直对曾国藩推崇有加,言必称老师,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都归诸于老师一言指示之功。客观上也宣传了老师,提升了曾国藩的声誉。
我们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也有这个意识,但是,他们又担心,自己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下属,到后来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说句实话,曾国藩就不怕李鸿章成为自己的掘墓人?也怕。
但是,愈是因为怕,领导干部愈要在培养人才方面下大力气,一方面要慎重,不要一边*一边提拔,另一方面也要以无私的态度敢于培养。只要抱着对国家有利的出发点而不是为了私人,只要自己给下属做出了一个好榜样,同时对下属严格要求,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宽在名利,严在礼义;只要你是用真心动真情地去培养你的下属,我相信人都是有感情的,你的真心诚意是会感动天地的,真正的白眼狼不多,只会越来越少。曾国藩说:人待人,无价之宝: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