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制度的变革,是近代中国军事变革最重要最深刻的内容,这项变革的发端就源于曾国藩创建的湘军。
前面说过,清军八旗、绿营实行的是世兵制,父子相承,世代为兵。这样一种体制,也导致军队素质低下,训练不足。可怜的军饷,又迫使他们把训练的时间用来做第二职业谋取外快,骚扰百姓。
对于绿营的情状,曾国藩颇为愤然:
“今日之兵极可伤恨者在‘败不相救’四字。彼营出队,此营张目而旁观,侈口而微笑,见其胜.则深妒之,恐其得赏银,恐其敬保奏;见其败则袖手不顾,虽全军覆没,亦无一人出而援手,拯救于生死呼吸之顷者。”
不仅绿营,八旗亦是如此:孱怯极矣,而偏善妒功忌能,懦于御贼,而勇于扰民。曾国藩这样描述:
兵伍之情状,各省不一。漳泉悍卒,以千百械斗为常;黔蜀冗兵,以勾结盗贼为业;其他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大抵无事则游手恣睢,有事则雇无赖之人代充;见贼则望风奔溃,贼去则杀民以邀功。章奏屡陈,谕旨屡饬,不能稍变锢习。
曾国藩履新长沙的第二天,即上奏要求在长沙设立一个大团,将各县乡勇招募至长沙,扎实训练。朝廷立准。曾国藩即行在罗泽南的一千湘乡团勇的基础上,仿戚继光戚家军的做法编练。
曾国藩组建大团的思想,其实就是另创湘军的开始。
然而,要自创一支新式军队,谈何容易?募兵、训练、筹饷,个个都是关口。
曾国藩虽然受命的是帮办团练大臣,但他却明确地将“团”与“练”区分开来:
“团练二字宜分开看,团即保甲之法,清查户口,不许容留匪人,一言以尽之矣。练则制械选丁,请师造旗,为费较多。”
湘军的基础力量就是湘乡罗泽南及其弟子王錱的练勇。到1853年7月,开始形成中、左、右、辰四个营以及周凤山、曾国葆、储玫躬等各一营,兵力四千人左右。其中辰营是满人塔齐布率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