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兵勇是湘军草创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曾国藩在招募士兵方面做了重大改革。
曾国藩将绿营的世兵制改为募兵制,兵为将有。兵牟亲选,主要招募山乡朴实无华的农民。从此确立了湘军“将必亲选,兵由将招,兵归将有”的新体制。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这是承袭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募兵思想。
后世很多学者都指湘军是一支私人武装,根本上只看到湘军的组织建制,而没有看到湘军的实质。曾国藩从来没有想过要创办一支私人武装,他多次指出自己所办的武装团练是官方的。
“臣自咸丰二年奉旨办团,初次折内即奏明自行练勇一千,是臣所办者乃‘官勇’,非‘团丁’也。”
“咸丰二年十月,粤贼围攻湖南省城,既解严,巡抚张公亮基檄调湘乡团丁千人至长沙,备防守。罗忠节公泽南、王武壮公錱等,以诸生率千人者以往。维时国藩方以母忧归里,奉命治团练于长沙。因奏言团练保卫乡里,法当由本团醵金养之,不食于官,缓急终不可恃,不若募团丁为官勇,粮饷取诸公家。请就现调之千人,略仿戚元敬氏成法,束伍练技,以备不时之卫。由是吾邑团卒,号曰‘湘勇’”。
至于郭嵩焘所言:“长沙围解,诏曾文正公帮办团练,所谓以乡人副巡抚者即指此也。曾文正公具奏团练不足,惟当练治一军讨贼,是湘军之起,正在初办团练时,更无所谓萌芽也。”这是说曾国藩并没有遵从谕旨办团练。团练是地方民兵武装,实质上不属于国家。曾国藩不遵旨办团练的原因在于他看到这种组织是无法战胜太平军的。因而,他要“办一大团”的意思就是要建立一支正规的军队,不同于绿营或八旗的军队。
所以在招兵原则上,曾国藩就舍弃了陈旧的世代为兵制,改变了不问其出处、素质、有无战斗力的模式。出身于山区农家的曾国藩,看到了“山乡之民多旷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故善用兵者尝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好城市近水之人。”
所以,后来不管湘军打到哪里都要补充兵源,他们宁可回乡招募,决不在当地招兵。兵源主要集中在湘乡和宝庆一带。湘乡一县,先后从军的有二十余万人之多。
清朝兵制还有一个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机制,曾国藩一开始就打破招兵、练兵、调兵的互相制衡机制,确立了由将领自招的募兵体系,将招兵、练兵、调兵合为一体,形成“兵勇之视十人长,十人长之视哨官,哨官之视营官,营官之视统领,统领之视帅”这样一个高度统一的垂直领导体制。“一军之内,上之于下,皆指臂相连,无所隔阂。或帅欲易统领,则并其全军撤之,而令新统领自拣营官如前制。”
这样的变革有利于形成“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的军风。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