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5.倾身结纳,英雄援手(6)

5.倾身结纳,英雄援手(6)

奏疏在路途往返之际,已历月余,此时城下之盟已订,北上之事即不了了之。

与此相反,胡林翼于九月初五日接到命荆州将军都兴阿率部人卫之旨,当日便致书都兴阿,嘱其掉头改赴京都,称“能早到一日,可早纤圣主一日之优”,并保证供应军饷,专人负责,此外还主动提出鲍军亦可归其统辖。这便与曾国藩的按兵不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曾国藩关心的是分兵北征,南方战局受损,胡林翼则认为,“此事不容计较利害”,“惟大义之所趋”,因而批评曾国藩“不能以吴楚安危为念”。朝廷并没有调曾入京,也决不会调曾北上,对此曾、胡都十分清楚。但是曾国藩一方面以请旨入卫作缓兵之计,一方面又信誓旦旦地向胡林翼、左宗棠甚至向曾国荃表白,作出勤王姿态。对于曾国藩以此种办法应付朝廷,胡林翼大为不满,忍不住给自己原先的幕僚阎敬铭、严树森等人写信流露出指责,称“涤帅一议附上。涤帅必不北援,此议亦南宋人之议论多而成功少也。实则涤帅必不入卫,何劳拟议!”

从这里又可看出,胡林翼考虑的是顺从朝廷,不管朝廷的决策对不对、有用无用,以解决眼下朝廷的燃眉之急为先,不顾其他;而曾国藩考虑的更加深远,考虑问题首先看有效无效,权衡轻重利弊,再谋举动。要说忠诚,谁能说胡林翼和曾国藩哪一个更忠?曾国藩这样做的目的难道不是替朝廷从长远大局考虑吗?

应该说,曾国藩这一招“按兵请旨”之计,表面上是与皇帝虚与委蛇,实则决策有方。

朝廷调鲍超北上,显然是既看到了东南战局的要紧处,却又只顾自家­性­命安危;既已有决心和议,又何必劳师动众北上勤王?矛盾之处重重。而曾国藩请求朝廷在胡、曾二人中简派一人北上,表面上是表示对北上的重视,对皇帝的忠诚,实则又是以拖延时间来对付朝廷的荒谬主张。按兵请旨,可收数效之功:一可为安庆战事赢得最为宝贵的缓冲时间,正如他在家书中说“不必多兵,但吾与润帅二人中,有一人远赴行在,奔问官守,则君臣之义明,将帅之职著”,至于北援“有济无济,听之可也”,确实是这样,倘若和议成功,北援既非必要,又大损东南战局;倘若和议不成,仅靠曾、胡及其湘军,仍然是难以取胜,更何况东南还有一个虎视的太平军。清廷是绝无能力两面作战,同时开辟对内对外两个战场的。二是一往一返,至少需一月,这一月时间会发生什么事,是曾国藩早已预料到的。无非是表示对朝廷的态度而已。

至此,我们也可以发觉,胡林翼为何深得朝廷信用、短时间里权利兼收,而曾国藩却长时间客寄虚悬了。个中奥妙尽在一个人的骨子里。

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还如是胡林翼与官文的关系。官文是满洲旗人,虽然才具平庸,然而,却颇受朝廷的重用,官文在吴文镕死后担任湖广总督长达十余年。胡林翼也于第二年代理湖北巡抚,两人关系“往往以征兵调饷互有违言”,胡林翼对官文“假手幕友家丁”的做法非常反感,常恨其贪腐无能,诸事掣肘。为此,胡林翼打算向朝廷参他一本。

但在与幕僚阎敬铭商量时,阎立即劝阻。胡林翼认为正值湘军筹饷举步艰难之际,官文反而花钱如泥沙,而身为总督,动辄乖谬,这样的人不去只恐误国家大事。阎则反认为,参掉一个官文,并不见得局面会改观。因为有清一代历朝都不让汉人掌兵权。尤其是湖北这样一个居天下要冲,劲兵良将会聚之地,朝廷怎么可能不让满洲亲信掌握呢?而历来督抚之间的争斗,不管能不能胜,即便能胜,谁又能保证继任者会比官文好呢?官文的好处恰恰在于“胸无成见,依人而行,况以使相而握兵符,又隶旗籍,为朝廷所倚仗,每有大事,可借其言以得所请。今彼于军事,饷事之大者,皆惟公言是听,其失抵在私费奢豪耳,然诚于天下大事有济,即岁捐十万金以供给之,未为失计”,这样共事的人,正求之而不得呢?去掉他不是可惜吗?

胡林翼一听,豁然开朗,就决定设用权术结交官文。于是胡林翼一反此前对官文的反感,转而投其所好,每月都以办公经费的名义送官文数千两银子供他奢靡享乐。当胡林翼接到官文为其爱妾举行的生日宴会邀请时,其他湖北官员多半不乐于拍这等马屁,借口不去,胡林翼却欣然赴会,给官文一个意外惊喜。胡林翼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认了官文爱妾做­干­妹,让母亲收下她作­干­女儿。从此结好官文。

此后,官文对胡林翼言听计从,凡事都可以由官文出面上奏朝廷,而朝廷无不批准,湖北军政实际上落入胡林翼之手,“凡吏治、财政、军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

原先,曾国藩对胡林翼这种曲意迎逢的做法也颇为不屑、反感,当他看到胡林翼的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也深受启发,改变了对官文的态度。以后凡有军功,均首署官文大名,官文坐享其成,官场得意,径被转入满洲正白旗。

与胡林翼不同的是,曾国藩与官文始终保持着距离,类似胡林翼那样曲身待之,曾国藩是做不来的。

同样,胡林翼待下,也是豁得出来的。彭玉麟、杨岳斌都是湘军水师的得力大将,然而,这两人却互不相容,关系发展到有你没有,有我没你的地步。一段时间,二人被派到胡林翼身边,胡林翼得知他们的关系不和,就想办法要来劝和。于是,“乃致书杨公、彭公,请其会商要事。杨公先至,欢谈,而彭公至,杨公即欲出,文忠强止之,彭公见杨公在座,亦欲出,文忠又强止之,两人相对无语。文忠乃命设席,酌酒三斗,自捧一斗,跪而请曰:天下糜烂至此,实赖公等协力支撑,公等今自生隙,又何能佐治中兴之业耶?因泣下沾襟。于是彭、杨二公皆相呼谓曰:吾辈负宫保矣!如再有参差,上无以对皇上,下无以对宫保。遂和好如初。

尽管曾国藩有爱才之美誉,然而像胡林翼向部属下跪这样的做法,在曾国藩是绝对做不出来的。这就是两人的差异。

但曾国藩懂得英雄援手,借助他人的力量,而达到事业的成功,这又恰恰是曾氏的过人之处。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