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 1.相识于青萍之末

1.相识于青萍之末

1853年1月,刚刚奉命赶赴长沙出任帮办湖南团练大臣的曾国藩,有一天收到一封信。曾国藩打开一看,只见洋洋洒洒数千言,多涉兵略战守机宜,对于从未领过兵打过仗的曾国藩来说,这真是一篇好文章。欣喜之余,他才留心去看写这书信的作者,只见上面署的是“罗江布衣”。显然这是一个假名。

这个罗江布衣到底是何方高手?

出于对这个罗江布衣的才识的赏识,曾国藩决定要找到这个人。

通过一番细细打探,曾国藩终于得知这个罗江布衣原是湖南平江人李元度。

李元度(1821~1887),字次青,4岁丧父,家境贫寒,18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其才学早为时人所称颂。

关于李元度的才学,还有一段故事。相传有一天黄昏,李元度散步时遇到了一位江夏来的刘秀才问路。李见其人语言唐突,以白眼待之。刘秀才马上和颜悦­色­地转而先问李之姓氏,李元度脱口而出道:

“骑青牛,过函谷,著道德五千言,老子姓李。”

不料,刘秀才也不认输,迅速答道:“斩白蛇,入咸阳,兴汉家四百载,高祖是刘。”

李元度大惊,忙上前行礼:“足下何方人氏?”

刘秀才答曰:“江夏”。

李元度又问:“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先生居江夏,是第一,是第二?”

刘秀才沉吟片刻,答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弟本儒人,不在前,不在后。”

这个故事在当时即广为人知。所以,曾国藩要打听这样一个人也并非难事。

好不容易联系到上书人李元度,希望他前来长沙参与军务。奇怪的是,这个上书人李元度却似乎并不愿意。他上书的目的似乎仅仅只是在这个侍郎大人面前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学而已。他借口回平江老家安顿好家人后再来军中。可是,一晃到了10月,李元度路经长沙,却并没有前来拜访曾国藩。

1854年1月,湖北田家镇被太平军攻占,湖南局势相应发生急剧变化,江西、安徽的几座重要城市也相继失守,朝廷屡饬曾国藩率湘军救援,就在这个时候,曾国藩再度给李元度写信,情真意切地希望他前来相助。

此时的李元度早到了郴州。

好在李元度收到曾国藩的信,也告知自己将于10月经过衡州。

曾国藩也立即复信,恳请他“即日束装来衡,筹商一切”,即使“不能从我东下,亦聊可临歧相送,惠我至言,无任翘企”。

被曾国藩的真诚相邀打动,李元度收到信后,于一个月后即带所部兵勇从郴州赶到衡阳,自此成为曾国藩身边一位重要幕僚。两人可谓相识于青萍之末。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