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人出发了。他们此行的目标是尼崎的池田恒兴。
丰臣秀吉1(6)
从来自长浜的使者那里,秀吉得知自己的母亲阿仲和妻子阿宁都平安无事。他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那名使者也正是秀吉的母亲派来的。
“所有事情都如期待的那样顺利,看来老天也在帮我。”
从备前返回的军队中最先到达姬路城的是加藤作内所带领的五千人马。
未时(下午2点),将士们终于踏进了姬路城。所有人都蓬头垢面,身上散发着汗水和皮革的臭味。可没人顾得了这些,大家一窝蜂似的涌进城中的大广场,领了粥粮,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之前,他们跨过了两条大河,又在暴雨中翻越了陡峭的山崖,此刻则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
从高松沿山路撤退的前野兵库的家臣前野喜平次后来在一封题为“返备中”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等撤退的线路是西国道的古道。此古道在冈山处一分为二,我等沿三野方向前进,经三野渡大川至段原。后又穿由山谷赶至矢上,渡吉井川,到达利木后终得片刻之喘息。”
撤退的军兵马不停蹄地赶路,理由是摄津出现了强敌。虽然尚未掌握敌军更确切的情况,但所有人都可以料想到将要发生的事情。
信中还写道:“在利木查点了人数,共一千零五十余人。经过三石岭之险地,穿过船坂岭到达有年后再次清点人数。这次因掉队者甚多,队伍已减至八百五十余人。石崎大人下令收整残余将士,为病者疗治,暂行休息。全军整齐队伍到达姬路已是八日戌时(晚上8点)。
吾尚记得但马之众赶超我队而去之情形。兵库大人的主力部队终于七日夜半子时(午夜凌晨)到达姬路。然虽骑马,但因日夜急行,其臀部擦伤,不能下跪,手足麻痹,持缰亦甚难。”
从这段叙述中大致可以想象到,此次强行军实在是对所有人体力和毅力的极大考验。
而当初在伊部浦与秀吉兵分两路取道三石岭的黑田官兵卫率领着海路的第二大队也于六月七日戌时五刻(晚上8点)左右赶至了姬路。
为等待相继赶到的大军,秀吉在西国道边坐了下来,并命人在其左右掌上了灯。夜色中,秀吉浑身的铠甲熠熠生辉,远看仿佛是一幅威武异常的武士画像。
而秀吉身边早已有十四、五名随从候在一旁。等到有队伍到达时,他们便会立即记录下队伍主将、头目的名字和部下的人数。
遇到一些大将归来的时候,秀吉会亲自将其名字记录于册子之上,并盖好墨印。而看到浑身裹满了泥水的官兵卫时,秀吉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官兵卫,你辛苦了。快去洗个澡休息一会吧。之后还有事情要和你商议。我如今看见了你,心里就有底了。”
官兵卫恭恭敬敬地接受了秀吉的一番慰劳。
天正五年(1577年),秀吉在率大军攻打播州时结识了当时的姬路城主官兵卫,并对他的才干大加赞赏。在此次平定中国的过程中,秀吉拜官兵卫为军师,对其格外重用。
秀吉看重的是官兵卫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才费尽心思说服他,让其为自己效命。
秀吉向来重情重义,心思细腻。这一点也反映在了他的书信中。此外,虽然相貌丑陋,但秀吉在向女性表白心意时却天生一副伶牙俐齿。靠着这些方面的才能,秀吉终于以情打动了官兵卫。
天正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秀吉曾亲自给官兵卫写过一封劝说其为己效力的信函:
“承蒙密状,不胜感激。诚愿与阁下交厚,吾待阁下之情谊如同待舍弟小一郎一般。世人多有议论,切勿计较,诸事须当面再做详谈。余尝言世上之国便似你我二人盘中之餐。望勿迟疑,与吾共享其美味。阁下信函之意,吾皆已领会。敬上。
丰臣秀吉1(7)
七月二十三日
拜读小官信函之回书
ちくぜん”
这封信是秀吉读到官兵卫来信之后做的一封回书。
所谓的“小官”,是当时自称为“小寺”的官兵卫的简称,而“ちくぜん”则是羽柴筑前守的略称。
秀吉在信里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对官兵卫的情谊就如同对待弟弟小一郎一样,因而无论世人如何看待,凡事均和自己当面商议即可。
早在秀吉给信长做随从的时候,同母异父的弟弟小一郎就跟在了秀吉身边,尽心辅佐。
众人皆知,小一郎性情温厚,待人诚恳,据说蜂须贺小六愿意做秀吉的部下也是因为欣赏小一郎的人品。
历史上的小一郎在日后更名为了秀长,官居大纳言之位,是大和郡山城的城主,也是丰臣政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秀吉拿官兵卫同自己唯一的弟弟小一郎作比,想以此来说服官兵卫。
从七日夜间开始至八日,姬路城内外到处都挤满了从备中高松撤退回来的军兵。
之前被派去尼崎游说池田恒兴的小六和将右卫门那里也传回了急报,说池田恒兴愿意加入秀吉一方。
池田恒兴开始只是默默观瞧事态的发展。而小六和将右卫门的突然造访令他吃惊不小。
当他得知秀吉已成功从备中战线回撤至姬路后,便毫不犹豫地答应协助秀吉,并表示要尽力说服高槻、茨木等众人一同联手。
听着小六使者的禀告,秀吉脸上浮现出了笑意。
“纪伊守(恒兴)大人这样说道,‘余等势单力薄,为此深感懊恼,寝食难安。大坂方面全无消息,实难预料事态之发展。此次听闻筑前大人由备中前线平安归返播州,余甚感喜悦。往日之惊恐终得解脱。此后必将施以全力相助大人。’”
势力较弱的恒兴原本还在犹豫是否跟随光秀,而得知秀吉返回姬路城后便早早下定了决心,要加入秀吉的阵营。
六月九日拂晓,秀吉下达了命令,集结在姬路的一万七千人军队浩浩荡荡地奔赴了尼崎。
八日,姬路城中召开了军事会议,众人聚在一起商讨了出征的事宜。平日里一直深受秀吉信任的真言宗阵僧在会议上提出,九日并非出征之吉日。
“明日绝非出征之吉时,若贸然出兵,则再无归来之日。请将军另择日期。”
可现实的情况是,必须尽早赶赴尼崎,一日也不能耽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阵僧的话让秀吉皱了皱眉。可随后,秀吉拍腿大笑道:
“好啊,若真是再也不会回来的话,那便不是凶,而是大好的吉日啦。”
阵僧没想到秀吉会这样说,吃惊地瞪圆了眼睛。
秀吉又对他笑笑说道:
“你不明白缘由?家臣们出征作战,就要做好随时为主人舍命的准备,那样的话不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么。或者,做为主人的我如果打了大胜仗,便可以任意挑选天下的城池而居,那样就更不会再回到姬路城了。如此一来,明日不就是再好不过的吉日了么?”
听了这番话,阵僧扑通一声跪倒在了秀吉脚下。
“如此,实乃天赐良机,大吉之兆啊。小人愚钝,方才未能领会。”
秀吉于是对那些由备中撤回正在城下歇脚的将士们下达了出征的命令。
此刻正值日落时分,天空中黑云低垂,看样子不久便有大雨。出征的号角低沉而有力,震人心腑。刚刚还在吃东西、洗澡的士卒们,相互抬头看了看对方,说道:
“终于要出发去摄津了。”
“我们的将军这回要鱼跃龙门啦。”
上上下下的将士,连最普通的侍从小卒都清楚地知道,秀吉成功*光秀的话,就可以掌握织田政权的中枢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丰臣秀吉1(8)
这些士兵不久前刚经历了从备中撤退至姬路的急行军。休息的时间还不足一夜,此刻又要马不停蹄地继续东上。然而,尽管将士们已累得精疲力竭,士气却异常高涨。
各分队中都能听见欢声笑语。无论是队伍的首领还是士卒,所有人都领得了他们不曾想象的大量金银米粮。
“将军大人无论在何时都会想着我们啊。将军毫不吝啬地发给我们这么多钱,要是换作别人,大概只能领到十分之一啊。这样,我们就算拼了命也要帮助将军大人打赢胜仗啊!”
四刻(晚上10点)时分,列队的号声响了起来。到了九刻(夜里凌晨),当军号第三遍响彻夜空时,队伍正式出发,奔赴了西国道。
秀吉骑着马,走在了一万人主力部队的最前方。按照此次的计划,全部队伍要在两天内急行二十里(80公里)到达尼崎。
前野喜平次所属的前野兵库军留下了八十余伤兵在姬路城中。其余的一千三百余人则全部踏上了前往尼崎的征程。
多年之后,喜平次回忆这次行军时说道:
“我们与蜂须贺的队伍一起,彻夜急行于西国道之上。筑前(秀吉)大人到达尼崎是在十一日清晨时分。随后,羽柴小一郎大人带领但马的三千余人也在半夜子时(夜里凌晨)赶到了目的地。
而筑前大人的大军包括加藤作内的两千余人、神户田半左卫门的一千余人、由黑田官兵卫和神户田四郎左率领的先头洋枪队,以及堀尾茂助的队伍、马旁侍卫队、主将护卫队等。共计一万二千余人。
大军所经之处,篝火、松明绵延数里,旌旗蔽日,马蹄声声响彻四谷。
通常,行军的过程中,主帅的身边会架起葫芦马标以示意其位置。此刻,秀吉身边的马标正被清晨的一阵凉风吹得左右摇摆。因数日来的日夜兼程,将士们的护腿甲都被磨断了,浑身上下也都沾满了泥土。所有人累得两腮深陷,但目光却还一如既往地炯炯有神。”
那一日从天明时分起便下起了细雨,气温很低。
道路上充斥着兵马,路旁的篝火熊熊,仿佛要把天都烧焦。将士们震耳欲聋的喊声中透着杀气,在远处听就像是波涛的怒吼。
沿途附近乡镇的百姓们纷纷来到了路旁,为秀吉的军队煮饭备茶。
秀吉又立即遣使者去调集了扎营于大坂的织田信孝、丹羽长秀和有冈城(兵库县伊丹市)的池田恒兴及其儿子元助一同参战。
等到第二天即十二日,秀吉已经把队伍带进了福田(大阪府三岛郡)。
池田恒兴率兵四千,也于同日内到达。之后,中川清秀的两千五百人和高山右近的两千军兵也都与秀吉汇合了。
之前与秀吉协定同盟后,中川清秀本打算交出自己八岁的女儿作为人质,高山右近也打算把同样年纪的儿子交出来。但秀吉并没有收下他们的人质,并对二人说道:
“感谢两位大人如此迅速送来了人质,但不必多此一举。此次*无道的光秀,众人必然同心。请即刻将年幼的孩子带回吧。”
之后,中川、高山为秀吉的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兵粮和武器弹药。
而对于秀吉携大军赶往尼崎一事,光秀至今还蒙在鼓里。
光秀进入了安土城,掌握了近江,便开始着手准备对付美浓。为此,他给国中所有的武士都送了信。
六月七日,担任神祉大副一职的吉田兼见作为朝廷的使者,来到了安土城。
兼见带来了正亲町天皇的大皇子诚仁亲王送来的绸缎一匹。他个人又送给了光秀一副马具。之后,兼见宣读了皇谕,命光秀派兵确保皇宫所在的京都安然无事。
丰臣秀吉1(9)
光秀与兼见本有私交,诏令宣布之后,二人就聊起了本能寺一事。
《兼见卿记》一文中有如下记载:
“此次相告谋反之念,仅属杂谈。”
光秀把造反的理由,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了兼见。
平定了近江的光秀把安土城交给了自己的女婿明智秀满(光春),之后便于八日离开安土,来到了坂木城。
随后,他又在九日未时(下午2点)动身,带兵前往了京都。
京都的公卿贵族们想要一同隆重迎接光秀,但都被拒绝了。光秀单单来到了兼见的府邸。
光秀见到兼见,特意就其之前作为朝廷使者前去安土一事道了谢,并通过兼见向朝廷献上了银子五百枚。同样,光秀又向大德寺和五山各呈上了银子一百枚用做供养。
连兼见个人也收到了光秀的银子五十枚。对此,兼见在日记中写到:“实属意料之外,不胜欢喜。”
当时的银子五十枚就相当于现在的三千万日元,是不小的数目。
之后,兼见亲自安排了那一日的晚宴,连歌师里村绍巴、昌叱和心前也都前来作陪。用过晚饭,光秀就出发去了下鸟羽。
兼见夜间参拜了权中纳言劝修寺晴丰,递交了光秀献上的五百枚银子,并将详细事宜汇报了一番。
随后,正亲町天皇下达了感谢光秀献银的敕书。兼见于是带着敕书前往下鸟羽,将其转交给了光秀。
事实上,除五山、大德寺外,光秀给御灵、北野、祉园的各个神社都施赠了灯油钱,京都内外的大小寺院也都收到了他的布施。光秀甚至还下令免除了京都地区的地子(既宅地税)。
而此时,秀吉出姬路赴尼崎的消息仍未传到光秀的耳朵里。
他一直相信,自己在弑杀信长后派往小早川隆景军营的密使顺利送达了书函。按照光秀的估算,秀吉此刻大概正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之中呢。
光秀之所以要进兵下鸟羽,是为了攻打驻扎在大坂的三七信孝和丹羽长秀。
光秀知道,信孝和长秀的兵力已从渡海前的两万锐减到了如今的七千人。
按照光秀的如意算盘,他会在途中与大和郡山城的筒景顺庆合兵一处,共同攻打大坂。
顺庆在六月二日为支援备中而出征前往了京都。但半路上得知本能寺之变后,他就撤回了郡山。
四日,顺庆应光秀之邀向近江派了兵,却又在五日把队伍撤了回来。目的是要为攻打信孝和长秀做准备。
顺庆在郡山城集结的七千军兵,是光秀在京都周边地区最强力的伙伴。
光秀原本以为长冈藤孝和忠兴父子会理所当然地支持自己,但却迟迟不见二人动兵,不禁愁眉不展。
在得知自己的三女婿中兴于本能寺之变后送了一份断绝书给明智秀满后,光秀大惊失色,连忙于六月八日赶回了京都。九日,他便给藤孝父子送出了这样一份公文:
“协议
一、贵父子之断发,其情诚可解。吾虽愤怒不已,思虑过后亦能理解。切盼望贵方诚心坦言,复往日之交。
二、吾可以摄州之国交予大人,并于京都恭候大人之到来。大人若心念若狭,亦一并相赠。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