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都是不识字的,要问,有些问了一圈也才要一个,旁边的人都要笑,杜小伟也不恼,乐呵呵的:好嘞,好吃再来哈!
他晓得,别人跟他买东西,他不说多热情,起码要让人心里痛快,这样生意才能做得久。
不出一个月,杜家包子便传遍了整个落风城。有些大户人家也遣了下人过来买回家去尝鲜。凡这种人都有个标志,来买的必定早早的就提着个食盒排队,食盒一般两层,下层放了带火星的木炭,上层用湿布厚厚的铺了,然后放上带盖的瓷碗,吃食放在里面,盖了盖子,保暖无异味。据说是有位回来养老的大官带起来做法,有钱人家纷纷效仿。
他现在也做一些高档精致的馅,也增了豆沙的,不过卖得贵,这时代没有这东西,自然要卖的贵些。
快到年关的时候,包子铺生意越来越好了,这里的冬天虽然冷,但是城里不比农村,大多数商家在过了十五也都开张了,也有更早的,不是特别讲究。
精细的东西他向来做得不多,常常天不亮就被那些家丁下人排队买了去,刚开始他没有经验,有时候卖的不够了,那些下人回去很难交差,他多少还是心软,却又无可奈何,只说你家主人爱吃什么口味的,我明日给你留了,久了,就出了预定这回事。有些直接把食盒留在他这里,次日直接取了就是。食盒多了,他也在上面写上张府、李府的字样。
其实靠了这些有钱人他也够赚了,只是平常的包子他还是要做够十五笼的,不多不少,日日十五笼。
做生意总是辛苦的,尤其他只有一个人,上午卖包子,开始每天还要出去买材料,还好现在那些人都是会送过来,让他省了不少事,下午可以睡两三个小时,到了晚上就要开始处理陷料了,睡觉前把面和好,不多久便又要起来做包子蒸包子,然后开张卖包子,周而复始,真的很累很想休息。所以他一直盼着过年。
他也不是没想过找人帮忙,只是找人实在不容易,他这门手艺不算复杂,人家要不了几天也就学全了。他要防着别人偷师。而且他是个做事认真的,要是帮忙的人毛毛躁躁的,还不得砸了自己招牌。
腊月二十三,他做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生意,他盘算着弄点什么好吃的犒劳自己,然后就关起房门来睡到昏天黑地好了。猪肉王还有几个肘子没有卖出去,挑了两个瘦的。
“小伟啊,休息了今天?到大爷家吃饭好了,省得开火了。”
“哈哈,王大爷您客气了,我自己回家吃就好。”
“你这孩子真是的,我家小玲也念着你能来呢。”
那就更不能去了。小伟心想。“我嘴大能吃,到时候就怕她要拿扫帚赶我了。哈哈!“
“她倒是敢,看你下次不卖给她包子。”
“做生意哪里有不卖的道理,倒是你这肘子今天是不准备卖给我了啊?”
“拿二十文钱好了,这孩子。”
“那哪成啊,不够吧?”其实也差不多了
再买些鸡蛋蔬菜,干鱼干果之类的,又买了几斤豆腐,豆干。回家做一锅卤。买了一只鸡一只鸭,几条鱼跟一些蔬果。够过年这几天吃就好了,年后又会忙起来的。
走到自家门口的时候,发现一个脏兮兮的小孩做在门前石阶上,天气很冷了,小孩的衣服有些单薄。这样的小孩城里很少,落风城附近的土地很肥沃,这几年收成很好,所以城里的生活水平也是不错的,别的不说,光一栋房子,也是值些钱的。而且平常贫苦人家的小孩也就是穿的破旧些,这孩子却很脏,又不像叫花子,落风城就这么大,人口流动不大,老老小小的叫花子,也就固定的那几个。
小孩看他过来,连忙站起来。待他抬起头来,也很难看看清面目,就只是瘦,一双大眼睛怯怯的,可怜的紧,嘴角抿着,又透着几分倔强。他伸出黑黑的小手,手里是一个铜板,被冻得说话都磕巴了:“要……要一个……肉包子……够吗?”
杜小伟不动,他只是打量着这个孩子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小孩被他看得有些紧张,伸出的手又些抖,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收起来,却又固执的一直撑着。他想今天应该是买不到了吧,都说杜家的包子是从来不会卖到下午的。这会儿都过了午饭的时间,于是转身要走。
“等一等,”杜小伟开口了“包子今天已经卖完了,我卖你些别的东西吧,一文钱,管饱。”
小孩没有犹豫便跟他进了屋,前面是门面房,放着一些蒸笼桌子。里面有个小院子,中间有口井,靠一个角落搭了一个竹架,上面有干枯的藤蔓,估计是葡萄之类的。北面有三间屋子,西面是一堵墙,邻着隔壁的人家,东面搭了棚子,邻院子那一面是透风的。建了灶台,应该算厨房了。还有一些零散的物件。其中有个长桌最为显眼,桌面很干净光滑,上面依稀还有一些面粉,估计是做包子用的吧。
看小孩冷得厉害,杜小伟把旁边靠在墙上的一些木板上在厨房透风的那一面上,仔细看的话,原来棚子上面和下面都是做的加工的,上了木板,也就成了单独密封的一个空间,以一般房间无异,只是有些昏暗,只有靠南面的墙上开了一扇窗。
杜小伟招呼他在厨房桌子边坐着,自己便忙活开了。处理的肘子,鸡蛋煮熟剥皮,猪肚要细细的用盐巴搓洗了,然后还要过一遍开水切成小块,腌制的竹笋也要取出来洗尽泡水,香干切成小块备用。等这些都弄好了,便取了八角香叶桂皮等香料,把所有东西放锅里一起煮,又加了酱油料酒生姜辣椒。盖上锅盖,煮着就好了。
宋平一直记得那一天,有些昏暗的厨房里,杜小伟对他说:“等水热了我们先洗个澡,大冷天了洗了热水澡才会暖和起来。”
那一天他洗得很干净,在他的记忆里,自己从来不曾那般干净过,也连同洗去了灰暗的生活。
杜小伟烧了水提到三件屋子的东边那一间,装了满满一大浴桶,调好水温,然后把小孩扒光丢进去。玩笑道:“洗干净些,一会儿就有好吃的了,洗不干净不给吃饱。”
等他拿来换洗衣服过来的时候看到小孩自虐般搓洗自己的脖子,只好捋了袖子帮忙,其实小孩的头发很软,也很黑,不似他身体那样营养不良,只是以前也没有人留意过吧。
洗干净了给他换上自己的衣服,有些宽大的棉袄穿在他细小的身板上也还能看,等一切忙完了,锅里也飘出阵阵香味。先挖出两个鸡蛋给小孩垫垫肚子,其他的温火慢慢煮。
看着小孩狼吞虎咽,三口两口的吞了鸡蛋。杜小伟说:“我给你做些新鲜的吧,你以前肯定没见过。”
于是便揉了面团,擀了饺子皮。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孩总是可以让他特别心软。
包了三十来只香菇肉饺子。在锅里下了,然后取了老陈醋,加些自己做的辣椒酱,滴几滴香油,饺子捞上来的时候热腾腾的冒着热气。小孩只是呆呆看着,杜小伟夹了一个,放在装了调料的小蝶里面蘸了,然后放在小孩碗里。招呼他开始吃。
小孩开始的时候吃得有些小心,然后便开始风卷残云了。
等他吃好的时候杜小伟端上来一盘老抽白菜,一盘醋溜土豆丝,一个鲫鱼炖排骨,还有一盘刚出锅的卤味,在小孩穿衣服的时候他都做好了大半,长期的忙碌,他现在干活速度很快的。
他只是默默的给小孩夹菜,什么也不问。
等他们吃完忙完也已经是下午了,冬天天暗得很早,杜小伟领了小孩到靠东边的卧室,那个是他的房间,中间那个是老头的,他从来不动,西边是放杂物兼当洗澡间的。马桶也放那里。
小孩吃得有些多了,杜小伟给他在火盆边放了一张躺椅,然后又给他一个自己以前闲时做的魔板,给他慢慢研究。自己则坐在书桌前算帐。
这几个月卖包子进项还是不错的。来来去去,自己的银两多了不少。他很是开心。也很是安心。
等他放下账本,外面天已经快黑了,小孩也已经在躺椅上睡着。火盆已经烧得不旺了,淡淡的火光,衬得小孩的小脸很是恬静暖人。小孩嘴角微微带着笑,像是做了不错的梦。
把他抱到床上,被窝刚开始会有些凉,小孩瑟缩了一下,等杜小伟爬上床去的时候,便慢慢的靠了过来。杜小伟帮两个人掖好被角便沉沉睡去了,他每一天都很忙,睡觉的时间少得可怜,所以也养成了沾枕就睡的习惯。所以他不知道小孩在黑暗中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努力想把他看清楚。
小孩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只知道他做的东西很好吃,他的家里很舒适,他的床上也很暖和…… 他希望天永远都不要亮。
要人
“你叫什么名字?”
“宋平。”
“你今年几岁了?”
“十三,过年十四了。”真没看出来。
“你家住哪?”杜小伟来这小城快一年了,从没见过这孩子。
“宋府”小孩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我娘是宋老爷的丫鬟,早些年死了,我也是宋老爷生的。”说完咧嘴一笑。
杜小伟却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我这店里正好缺个人,不如来我这里个我帮忙可好?”待他离去的那一天,这孩子也应该长大到足够保护自己了吧。
小孩有些怔忪,半晌才从喉咙哽出一个字“好。”却让人分不清那其中的情绪。
“那起来吧,一会儿带我到你家里坐坐。”其实他早早的起床准备了。他喜欢这个孩子。喜欢他的安静,喜欢他的倔强,也喜欢他的小心翼翼。
宋平点头答应了,但是心里还是担心,大户人家最怕的就是丢了颜面,恐怕事情不会顺利,但是心里抱了希望,如果可以跟在这个人身边该有多好……
年关将至,一般人备了年货也就不怎么出门了,北方不比南方,冬天实在是冷得厉害。引他们进去的家丁看到宋平的时候表情有些怪异,但是毕竟有客人在,也就没多说什么。
宋老爷来到客厅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脏儿子今天洗得干干净净的,虽然衣服有些不合身,但是也还算清秀周正。他眯了眼睛跟杜小伟打招呼。
“今天什么风把杜老板吹我这儿来了。真是稀客啊稀客!”
杜小伟玩笑道:“昨夜小生夜观天象,发现贵府方位紫气升腾,所以今天便起来个透早,盼着过来沾点贵气,来年生意也好做些不是。”
“杜老板真会说笑,我们这落风城里谁不晓得你家包子生意红火得很,哪里还要到我家来沾什么财气。”宋老爷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还是受用的,说起来宋家在这落风城虽然不算数一数二的大家,但是根基也十分深厚,他之以杜小伟,总是有一种贵族之于平民的优越感。
“唉,小门小户的,让宋老爷见笑了。”
他们有客套了几句以后宋老爷又道:“你看也到午饭的时候了,不如就在我家用了吧,也省得回去另煮。”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正经事还没说,他这会儿肯定是不会走的。
“哪里哪里。”
上桌的有宋老爷宋夫人还有一位少爷一位小姐,少爷约莫十四五岁,小姐约莫八九岁。男孩聪明女孩也机灵,看着十分喜人。这宋平,非长子,非正室所出,他娘是个丫鬟,可能连个名分都没有,也不十分机灵讨喜,被父亲忽略,也是自然的。
因为是跟杜小伟来的,所以宋平今天也上桌了。宋老爷只当没看到,也不问什么,杜小伟看着有些心疼,这孩子心里还是会难过的吧,就算已经习惯了。
宋夫人刚上桌的时候白了宋平一眼,碍于有外人在,也不便多说什么,少爷小姐也都没有跟他打招呼,只是跟杜小伟打了招呼便安静吃饭了。杜小伟带来的一盘卤味他们都十分喜欢,两个孩子也不管什么形象,拿着蹄膀啃起来,宋夫人作势训了两句。送老爷道,大过年的,随他们去了。杜小伟也接话,难得高兴,小孩子么。宋夫人也就作罢了。
差不多吃完的时候,杜小伟从食盒总拿出来一笼小白兔形状的奶黄包,每一只都点了两个淡淡的红眼睛。招呼宋老爷宋夫人品尝以后,给兄妹俩一人夹了一个,又给宋平夹了一个。这俩兄妹刚吃饱,看着白白的包子本来没什么胃口,既然是客人夹的,本想随意咬两口敷衍下就好了。不想这包子实在是好吃。里面的陷料很特别,粉粉的滑滑的,带这奶香又带着蛋香,甜甜的很可口,包子皮很是加了鸡蛋仔细做出来的,口感自然也是很好。杜小伟做得不多,十二个。兄妹俩一人吃了四个,看小姑娘意犹未尽,便把留给自己的那个也让了她,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本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只是他从来没做出来卖过,这里的人没吃过,于是就稀罕了。
吃完饭,遣了两个小孩出去玩,宋老爷发话了。
“杜老板手艺实在是不错啊,今天也吃得开心,有什么话不防开门见山地说吧。”
“是这样,宋老爷你看杜某一把年纪了也没有成家,其实不是在下不想,唉,实在是不想害了人家姑娘家啊。早年没了父母,一个人四处漂泊了几年,落下了病根,看了很多大夫,都说我这命,到不了三十。”
“唉,杜老板莫要难过,谁又过得了这生老病死呢。”
“大过年的说这些实在是不吉利,宋老爷您别介意。”
“无妨,那您现在的意思是?”
“昨日见到你家这孩子,实在是讨人喜欢得紧。您也知道我身无所长,就是这门吃饭的手艺,失了实在是不甘心啊。只是他毕竟是你宋府的人,又怕自己是有些高攀不起,所以天不亮就起来准备了些小点心,打算来您府上拜访。可是想想啊,又是犹豫,拖拖拉拉的,也是到日上三竿才到的您府里,唉……”
“您的意思是让这娃儿跟你学做包子么?”宋夫人语气颇有些不屑,包子虽然好吃,但是毕竟不是什么光鲜的营生,跟他们家这朱门大院的,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杜某那包子铺虽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生意总归是过得去的,不说这落风城,随便挪到哪里,那也是独一家的。”杜小伟说着又黯然,“若不是这天意运弄人,谁不想自己生个娃继承。”
这些话说得宋老爷在心里乐呵开了,想啊,大家都是男人,你这会儿是生不出儿子了,看上我家小子,男人的虚荣心自然是要膨胀的。“杜老板你的苦处我们也能理解,只是你看,这事实在是不好办,这小子虽然不成才,但是好歹也是我们宋家的人,若是…… 你看以后这城里的人还不得怎么说我呢。”
“宋老爷多虑了,这孩子很少在城里露面,知道他跟送老爷府里的人不多。到时候问起,就说我远房表亲也是好的,杜某虽然不才,教他一门吃饭的手艺还是有的。”
这话宋夫人不愿听了,说得好像宋府苛待他宋平似的,就算是苛待了,也轮不到他一个外人来Сhā嘴。“我家养的起,不用他自己去学吃饭的手艺。”
“宋夫人误会了,只是我跟这孩子投缘,并没有要他改姓的意思,就是想传来他这门手艺,待到在下有尽灯枯之时,也算是廖无遗憾了。杜某也会做些糕点小品之类的,以后也让他做些回来孝敬老爷夫人。”
他这话说得巧妙,宋老爷宋夫人都听出来了。这杜老板看来是不打算娶妻,若是收了宋平做徒弟,以后他死了,宋平接了他的店也是理所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这门手艺。落风城也有学着他做包子的,但是口味始终没有他家做出来的好,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他今天说的是真的,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若说他要图什么,也没有要求宋平改姓,当然,这个宋夫人是无所谓的,改姓最好,以后少了个分家产的,就算宋平不改姓她也不会让他分到一个铜板就是了。
宋夫人还是有些不甘心,就这么让他跟这个人走了,真是便宜了那臭丫头生的孽种。
宋老爷却已经拍板了“那这小子以后便要麻烦杜先生照顾了。”一句先生,也是真心希望这个人以后待自己这脏儿子好些吧。“先生把话说到这份上,若是再推脱,也是不明事理了,小儿能被先生看上,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男人有时候是很奇怪的,他并不是真的不喜欢这个孩子,只是为了家里安宁,他对于这个儿子受的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了习惯了也就当作看不到。如果可以他也希望给这个孩子好的生活,他府里自然不缺那些吃的穿的。只是宋夫人心结太深,每每都要跟他闹个鸡飞狗跳的,他嫌烦了,所以眼睛一闭,全当看不到,由他们去了。这样的父亲,何其残忍懦弱。
他今天果断拍板,后面他夫人指不定怎么跟他闹呢,不过管不了了。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对他对宋平,都有利无弊,对宋夫人其实也是。到时候花点力气哄哄就是,哄不了,由她闹一阵子也就算了。
只是希望这杜老板多活几年才好,唉,不然他也还是没有安宁日子过。
“那真是太感谢宋老爷成全了!”杜小伟深深的作揖。
又拉了宋平给宋老爷宋夫人磕了几个响头便领着人回去了。
过年
眼看就要了,现在又多了一个人。杜小伟觉得,一个人的话,随便怎样将就将就过了,而且过年对于他来说,实在没啥好激动的。但是现在多了一个半大孩子,尤其自己还特别心疼他,这个年怎么也是将就不得的。人家怎么过咱也怎么过,人家有的咱要有,人家没有的咱也得有。
于是我们杜小伟同志带着对小孩无限溺爱的心情,匆匆忙忙备年货过大年了。本来现在年关将至,他现在买东西是有点晚了。但是他这几个月包子也不是白卖的,卖肉的卖菜的他都很熟,弄点年货也不难。廿四这天就这样忙过去了。
到了廿五他便招呼小孩开始打扫卫生,他家里虽然还算整齐,但是因为做生意太忙,所以很少有时间大扫除。大过年的,总不能省了这环节。两人里里外外把房子打扫干净,东西码放整齐,鸡鸭鱼肉需要处理的处理了,需要养的养起来。到天黑透的时候才总算干完。
廿六开始准备吃食,卤水已经煮了一锅了。鸡鸭鱼都养着,要吃的时候再处理就好。所以也就是做点过年的小吃面点什么的。这边的人过年就是大鱼大肉的吃,最多就是腌点咸鱼弄点腊肉什么的,这些杜小伟自己不想弄,想吃的时候再买就是。
他左思右想,觉得做点小时候吃的冻米糖好了,于是泡了糯米。不如再做些年糕吧,于是又泡了黏米。然后他又前前后后的忙开了,做冻米糖要加点花生瓜子才香的。两个人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剥了一天花生瓜子皮,杜小伟泡了不少糯米,他打算等过了年拿到点心店里寄卖,看看生意如何。所以要剥皮的花生瓜子,也是很多滴。
廿七这天,他早早的把糯米蒸熟,倒出来冷却。又把黏米滤干用碾子捻碎,捻一遍后他用手指拈了粉末细细揉搓,发现还有一些颗粒,于是又仔细再碾了一遍。这一次他满意了,然后就着平时蒸包子的蒸笼,每一笼都只装半满,因为米粉吸了水蒸气会很重,他这蒸笼其实不吃力,但是将就还是可以用的。因为没打算做很多年糕,所以四个蒸笼也足够装下去了。
大火蒸了不一会,用筷子Сhā了发现已经不会粘了,把火调小。取了一笼下来,手里抹上些油,将蒸熟的粉倒在平时做包子的大桌上,和面团似的揉搓起来,弄好了那刀切成比砖块小一些的小块,让宋平在蒸笼里平铺开来拿外面晾了。总算是天天或面团习惯了,四笼年糕揉下来他也不觉得多累,就是手被烫得有些疼了,忙完以后再冷水里泡了好一会儿。
十七个蒸笼也算物尽其用了,晾年糕占了十一个,另外六个铺了细纱布用来晒黏米,天气干燥,晒一天应该也能干了
晚上他们做了几个小菜吃完了就回屋里烤火休息,杜小伟琢磨着给小孩做点什么好玩的消遣,这两天一直忙,也就疏忽了。小孩很安静,杜小伟干嘛他都跟在后面,从来也不吵不闹,能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就看着。
他想了半晌,终于记起来小时候玩的一种抽竹签的游戏,又叫挑棍。于是上柴房找了一些树枝,去了皮削得细细的,一种平头一种尖头。然后招呼小孩过来两个人在油灯下玩了起来。
小孩聪明,他就稍微说了一下,示范一下,他就明白了。于是在这个寒冷的夜晚,一大一小两个人,对着一把棍子,奋战到深夜,边上一张白纸上细细的记了战绩。小伟拿出手表看了一下已经快十二点了,招呼小孩睡觉。宋平还是有些意犹未尽,但是他极听话。
廿八一早两个人吃过早饭又在院子里摆起来了,依旧是挑棍。反正他们今天也是闲的,年糕收拢起来用布包了等它自己变硬,黏米还得继续晒。院子的围墙挺高的,风也不怎么吹得进来,太阳晒得人懒洋洋的。
到晚上看那些黏米晒得也差不多了,明天除夕,于是两个人就开始做冻米糖了。杜小伟负责做,宋平负责看。
炸了米花,然后熬糖拌料,除了花生瓜子仁,他们还往里面放了一些黑芝麻,又切了些红绿冬瓜丝放进去。切片上架,等忙完了已经到深夜,看一块块冻米糖,卖相真是挺不错。虽然晚上吃甜食不好,不过他还是纵容宋平尝了一块,自己也啃了一块。换了以前,这冻米糖他实在看不上眼,不过这几年很少吃零食,拿一块啃啃,他自己也觉得十分香脆可口。
廿九早上杜小伟拿年糕切成小孩巴掌大小的薄片,下油锅加酱油葱头炒得香香的,又打了两碗鸡蛋汤,两个人吃饱了照旧晒太阳,挑棍。午饭前杜小伟把他的宝贝手表拿出来,耐心的教小孩看时间,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对小孩藏私。小孩对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很好奇,也觉得十分神奇,杜小伟跟他说这个东西不可以让外人知道,小孩十分慎重的点头保证。
中午他们杀了一只鸡,把鸡内脏洗净处理了,拿来爆炒,炒了一个包菜一个酸辣土豆丝,再挖几个卤味出来,也就挺丰盛的了。
晚上是年夜饭,在杜小伟记忆里,以前过年的时候家里总爱煮上一大桌,等大家都吃饱了,还是有满满一桌,有些菜甚至都没有动过筷子,大概是要表现生活富足、年年有余的意思,正月就凄惨了,在吃不完的剩菜中度过。
这两年跟着老头,去年他们俩过年虽然加菜了,但是过得还是十分简单,今年是简单不得了,但是他也不喜欢吃剩菜,所以稍微丰盛些就好了。
一盘卤水、一盘红烧鱼、一盘辣子鸡、一盘糖醋排骨、一盘蒜泥白菜、一盘玉兔奶黄包、一盘芹菜肉饺子。对两个人来说,也算是丰盛的了。然后又取出他夏天泡的一坛杨梅酒,两人吃得也算是其乐融融,经过了这几天的相处,小孩没有了刚来的拘谨,吃起饭来也很放得开。加了冰糖的杨梅酒虽然不怎么醉人,小孩还是喝得脸蛋红扑扑的,打着饱嗝被杜小伟带到卧室睡觉去了。杜小伟也就着睡去了,碗筷留着明天再慢慢收拾吧。
两个人窝在一个被窝里,面对面睡去,酒气熏得脸庞都有些红,呼吸也带了热气,在这冬日里显得十分暖和。外面放鞭炮的声音此起彼伏,屋内睡意正浓。
上学
年初那一段时间,他们两个人没事就吃了睡睡了吃。杜小伟折腾出一副飞行棋一副跳棋,两个人玩得天昏地暗。
悠闲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眼看着明天就十五了,他们打算十六开张,所以该是开始干活的时候了。杜小伟看城南的成衣店开张了,就带着宋平过去置备了几套,小孩这几天被杜小伟养得皮都嫩了,虽然还是有段枯瘦,以后慢慢会长开来的。
该买的东西都买了,豆沙之类的东西也先准备好了,冻米糖拿些到别人家小店里寄卖,若是有市场以后也是要接着做的,钱自然是赚得越多越好。
小孩干活很勤快,勤快到杜小伟觉得自己在压榨童工,不过有人帮忙真的是轻松多了。总体来说,宋平是一个十分聪明懂事的孩子,虽然还是不怎么喜欢跟人打交道,虽然说有点太粘人了。
不出几天,城里很多人都知道杜家包子铺的老板收徒弟了,整天小尾巴似的跟前跟后。
杜小伟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尾巴。但是他现在也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小孩到底要怎么称呼自己才比较合适呢。称呼是个大问题,叫师傅不太合适,他不喜欢。直接叫名字也不合适,怪怪的。想到头疼的时候,他问小孩:“要不你以后叫我哥吧?”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好主意,虽然他看起来不老,但是也结结实实的大了小孩十二岁。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