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齐鲁文化 > 第六章 齐鲁英杰(15)

第六章 齐鲁英杰(15)

尽管已经劳民伤财,汉武帝仍觉得自己太辛苦,狩猎不方便,决定在长安附近开辟一个规模更大、更宏伟的上林苑。对此,东方朔极力反对,认为在京郊扩大上林苑是“绝陂池水泽之利”,“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谷”的愚蠢做法,并直言进谏,称汉武帝有“奢侈越轨”的表现。此外,他还指出扩大上林苑后,虽然麋鹿、狐兔等成群,但虎、狼等猛兽也有了栖息场所。这些野生动物为了找东西吃,会伤害家畜,破坏生产,甚至挖冢啃尸,伤害人的­性­命。作为一国之君,不能为了一时的欢乐去做有损国家的事。虽然东方朔多次进谏,但迷恋狩猎的汉武帝却没有放弃上林苑的扩建工程,这使得他有些气馁。

东方朔晚年逐渐收敛了放纵诙谐之气,经常用诗文打发时光。临终时,他赠给汉武帝几句话:“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汉武帝读后,长叹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后来,汉武帝得知东方朔曾与同舍的人说:“天下无人识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于是把太王公找来,问他是否了解东方朔。太王公说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自己观天象时曾发现过一个岁星,其间有十八年没有见到,如今又看到了。听了太王公的话,汉武帝认为东方朔就是那颗十八年没有见到的岁星。

东方朔颇有文学才华,代表作就是赋体散文《答客难》。这是一篇自嘲的作品,作者假设客人向自己问难,嘲笑自己虽“博闻辩智”,可为官几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根本无法与苏秦、张仪等人的地位相比。然后,东方朔对此进行了辩解:“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战国之时,诸侯并争,“得士者强,失士者亡”,谈说之士身处尊位,而今天下一统,由朝廷掌握用人大权,贤与不肖没有区别。也就是说,自己位卑职位,并不是因为没有才能或者道德有缺陷,因为事实表明德才兼备的人向来不被重用,自己的位置卑微恰恰是道德完备的表现。

《答客难》直抒胸臆,表达了其才智无所施展的压抑感,暴露了统治者抑扬人才,致使贤愚不分的现实。此外,他的另一篇作品《非有先生论》假托非有先生之口,发表了“谈何容易”的感慨,也是抒写怀才不遇的作品。

东方朔的散文赋以上述两篇最著名,特别是《答客难》,首开赋体文学的新领域,后代杨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客戏》等都是由《答客难》的形式发展而来的。

二、“凿壁偷光”:匡衡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西汉经学家,祖籍东海丞邑(今苍山县兰陵镇)。匡衡出生时全家已迁居驺县羊下村。

匡衡画像

匡衡出身于农家,家境贫穷,但年幼的他非常好学,始终没有放弃学习。为了能有更多书籍可读,他经常给人家当短工而不取报酬,只以借阅主人家的书籍作为交换条件。

匡衡家点不起灯,为了学习,他就将墙壁掏了个洞,“偷”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匡衡青年时已­精­通《诗经》,而且非常喜欢探讨诗句的含义。很多儒生曾说匡衡“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当时,匡衡曾与大文人萧望之、梁贺对诗,深得对方的赏识。萧望之曾亲自上奏章,请求皇帝任用匡衡。起初,匡衡应试­射­策甲科。按照当时规定:甲科为郎中,乙科为太子舍人,景科(即丙科)为文学掌故。由于匡衡“所对文指不应时令”,只是以景科身份担任文学掌故。在任期间,匡衡政绩卓著,很多学者上书褒扬,称其“经明不凡,当世无双”。皇帝对匡衡的才学早有耳闻,于是赐封他为郎中,随后相继担任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御史大夫等职。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因病去世,匡衡被委任为相,赐封乐安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