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祛除剖腹产术带来可怕的后果,世界各地的先驱者们投入到了改良剖腹产手术的工作中。首次突破之举来自于美国的妇科医生詹姆士·马瑞恩·希姆,他想办法修补了由于长时间拖延的难产引起的水疱荫道瘘管(在膀胱和荫道之间的裂口)。他携成功之果来到纽约并开立了首家妇科病专科医院。这粗具规模的开始使他们逐步积累了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公元19世纪末时,医生们已经能够开展子宮切除术,而宫外孕也得到相当有效的处理。
一旦外科医生认识到子宮壁应该在手术后被缝合的问题,剖腹产术对妇女们来说就安全多了。但是在公元19世纪70年代以前,剖腹产技术已经保持了几个世纪的基本不变。医生们认为子宮壁会自我修复,结果许多妇女因此血流过多而死。公元1876年,意大利外科医生埃德多·保罗发现如果在剖腹产手术的同时进行子宮切除术,妇女更有可能存活,同时减少了败血症或大出血的危险。幸运的是其后的英格兰外科医生罗伯特·劳森·泰特在妇科手术中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手法:手术缝合(以线缝合)子宮壁。在这一成功事例被报道后不久,德国人凯若·弗迪南德和塞格·马克思在剖腹产手术中采用这种技术,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在和无菌技术结合后,剖腹产死亡率从65%至75%下降到了5%至10%。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