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常读历史 > 补天功业谁能究

补天功业谁能究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泥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淮南子•览冥篇》)

以上两段话,就是关于女娲的最原始记载,其他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演化和克隆,是合理化的神话再现。大体上,女娲的传说在全国各地尽管版本有所差异,但“造人”、“补天”都是其中不变的核,这位中华民族著名的三皇五帝里唯一的女­性­,理所当然地成为化育万物的“华夏始祖”。她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大致为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造笙簧、生万物,有神话学家们这样概括:“女娲神话是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中的­精­彩而又经典的乐章。”

我们不难想像,远古的天空是那样澄澈而纯净,一望无际的土地空旷而茂盛,那个叫女娲的女子眼神怅惘而孤独,百无聊赖中,她随手用泥土毫无目的地捏着,忽然,她惊讶地发现,她捏出的竟然是个和她一模一样的小人儿,也和她一样具有着生命,这就是女娲造人的开始。这个过程带着极大的隐喻­性­,昭示着人类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具有着不定­性­和偶然­性­。而对女娲抟土造人的具体演绎是,当女娲缓慢地捏着泥人疲惫不堪时,她有些烦躁地用树枝蘸着泥浆随手一挥,落到地上的泥点同样成了一个个生命,不同的是,这些泥点变成的,就是我等平民,那时的称呼是“贱民”,而经过女娲之手捏成的,便是后来的贵族。从生命的开始,我们便有了不同的宿命,魏晋时期的士族与庶族,就是对女娲造人的忠实履行。

我们宁可相信女娲造人的另一种说法,尽管这种说法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难以接受,但毕竟有着人­性­的成分,使我们对自身的起源有着那么一些慰藉。当远古人类因为一场大水,除了女娲和哥哥伏羲全部灭绝后,女娲同样是怀着顾忌和悲悯的心情俯视浩浩汤汤的大地,于是,她和伏羲结成夫妻孕育了后来的人类。但这个传说的最大死|­茓­就是,在女娲之前的人类又是怎么来的?这是个横在我们面前的亘古难题,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我们至今不得其解。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先人们的想像却是惊人地一致,大水过后的黄土大地,和《圣经》里所描绘的伊甸园何其相似,伊甸园里只有快乐而孤寂生活着的亚当和夏娃,肆虐的洪水围困的,也只有女娲和伏羲,他们都最终选择了结合,这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共有的诺亚方舟。

女娲是寂寞的,或许正是这寂寞导致了她造人的念头,这种孤独,几千年后的大师鲁迅深切地感受到了,她充满艺术­性­、充满生命力的创造人类的活动,肇始于对寂寞和孤独的恐慌。后来,她又用她的青春用她的生命用她的一腔爱意为人类补那被人类弄坏了的天。

女娲没有想到的是,她在大荒山无稽崖为补天所炼的石头中,被遗忘的一块,后来被一个叫做曹雪芹的落魄八旗子弟捡拾到了,他久久凝望,潸然泪下,并在凝望中悟出了情与不情的真谛,他把这块应该叫做雨花石的物件挂在那个­唇­红齿白、面如敷玉的男子胸前,让石头在人间体味富贵与悲凉一番后,杳然而逝。从这个意义上说,女娲造人,应该是最充满艺术想像的创造,而且,这种创造也给了后人无尽的想像空间。

据说,女娲在造人之后,还有一个没有任何创造­性­的举动,那就是给那些人们以婚配。所以,女娲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媒婆。这个说法总是让今天的我们感觉到怪怪的,因为在我们的心里,始终跃动着的,应该是个长发飘飘、身轻如猿、美貌如花、永远年轻的女子,她怎么可以与那些我们小时候见过的鬓角Сhā老大一枝牡丹花、年老而心艳、巧舌如簧的老­妇­女相提并论呢?我自己的破解方式是,看看金庸笔下的“天山童姥”吧,作为母系氏族时期的部落首领,女娲哪怕再年轻,也可以随意指示婚配以延续人类。欣慰的是,女娲毕竟是中国第一位最有想像力的艺术家和创造家,在呆板的指配婚姻过程中,她发明创造了我国最古老的乐器笙簧,并在男女欢会于郊外时,进行吹奏,给情人增添欢悦,激起心中的感情波涛,从而到男女*、繁衍后代的目的。“娲皇遗音寄玉笙”,在笙簧舒缓而略带凄怆的乐曲声中,人类完成着对自身的延续和克隆。如果女娲是一部小说,媒婆的角­色­不是故事的Gao潮,却是不可或缺的过渡和铺垫。正是她威严不可抗拒的命令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两个后果,一是婚姻的不可自主­性­,二是人口的大量繁殖。

在陕北延川土岗乡伏义村,有一块神奇的大石头,山头的自然造型酷似一位母亲,据说,这位圣母只是在夕阳西下之时才会现世亮相。她面对夕阳,翘首西望,其轮廓清晰逼真,曲线凹凸分明,鼻梁高翘,|­乳­峰凸起,五官端正,形态俏丽,气度非凡。当地人称这座天造地设的巨型石像为女娲的天然神像。

这当然只是黄河流域的人们对远古人类始祖的怀念和美好想像。有人对这种牵强的附会嗤之以鼻,因为,在湖北和西北地区,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女娲的故事,也有不少地方为着旅游考虑想方设法挖掘一些哪怕是立不住脚的“历史”。但这应该不是一件坏事,对先祖的纪念,而且以浪漫的方式纪念,本身就是对远古神话的延长和继承。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