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读綦江县志,也谈到本地盛产青冈,说青冈就是槲(胡hú)树。在川江轮船上时,有人称它为橡子树。槲,壳斗科,栎属。又名青冈,是可长到20米以上的大树,落叶乔木。橡树是栎属各种树木的通称。本地俗称菠萝壳的种子外壳,就是本科树种的特征“壳斗。果实还可以磨了做豆腐,咖啡色,较硬。湖南俗称为“苦珠豆腐”,因为它味略苦,又是用卵形种子制作,像珠子样。
山野产五倍子(五倍子)、枳壳、木瓜等一百三十多种药材。油桐子七八百万斤(土法榨油,一百斤桐子可出桐油三十二三斤),棕榈树上的棕皮,一年也有几十万斤。
水果以广柑为主,好的才一角二三一斤,红橘(出省叫川橘)年产二十多万斤。南铜矿区(现属重庆市,俗称飞地)除出产铜沙外,还有两处是煤矿。赶水乡南边的土台乡一带,因为发现了铁矿砂而专门从重庆修建一条铁路,将铁矿砂全部运往重庆钢铁公司。
綦江山多,最高的山峰约1200米,1000米上下的山岭积雪有2寸厚。山上冷,平地暖,山多风少。成都地势高,地土平,比这里要冷,因那里地平风大。綦江县城海拔240米,四周处在千米高峰的包围中,太阳闷晒,清风不来,热得人们透不出气。大家常说,重庆、武汉、南京、开封,是全国四大火炉,綦江排第五,当之无愧。只是名声不在外,无人知晓。
谈到野物,山里就数猴子多,青龙乡一带,成群结队。猴子祸害庄稼,结伙到地里偷吃包谷时,还有专门放哨的猴子。
会后,杨、朱、我三人上街逛逛夜市。綦江生产的糖果出名,的确种类很多,大多是洋糖果形式,土样式不多,我们买了点寸金糖、瓜片和橘饼。
我们走过一个茶馆,这是四川人摆龙门阵的地方。现在茶馆里正在说书,听的人极多,大冷天,街上都挤满人。可见农村群众缺少文娱活动,需要文娱活动,县里有两个电影队,经常下乡放映。
县政府新建大楼房一幢,把我们三人安排在三楼,小申硬要留在车上睡,照顾车物。夜间读县志,潘先生关照我,今天经过的地方,巴县是周朝武王等封给本家姬姓的小国,到北周时改名为巴县。不知本地县志会不会谈一点关于那里的人和事。有关巴人、土家的人、事、风俗习惯、姓氏等都别漏了。县志、族谱等有几本,大家分开看。
楼里打字室彻夜灯火通明,打字声滴滴答答,躺在床上听得很清楚,天明方止。大概是赶人代会的文件。县里有电灯,只有汽车零件制造厂是用水力发电的。
12月28日 星期五 綦江一武隆 阴(1)
晨八时半从綦江县出发,穿过正街,很长。南行约20公里,从三江镇过綦江河,汽车开始向东行驶。河旁有冒烟的工厂,这一带是南铜矿区,产铜砂和煤,还有铁路,风光很美。矿砂和煤,经铁路运往重庆大渡口,供应重庆钢铁厂。这里是一块属于重庆市的飞地。本想下车拍几张山谷间的工厂,可是今天的路程相当远,我们今天要赶到武隆,从綦江县城到武隆,有220公里,而且都是山路,要过很多山头,车行得很快,加上天阴沉沉的,摄影效果也不好,就忍着,没有提出停车要求。从此地途径石角、蒲河,公路两旁有男女工人在打石子,这儿是产煤区,看起来还有点工业区的模样,路旁还有不少房屋,其中有一些是新建的,看得出是职工宿舍一类的平房。汽车再行不久,大概进入万盛地区之后,就开始爬山,像南坪、文凤一带,都是在山上盘旋,盘过一山又是一山,愈盘愈高。山上已有数处略为见雪,我们以为到了高山了,小申说这还不算高,我们今天要过的最高的山还在前面啦,那叫白马山,到了那里你们才知道,什么叫高山。
正午12时,我们到了南川县,就在这里找个馆子午餐。老朱是回民,信奉###教,县里原来有一个清真馆的,但现在没有了,街上的馆子也都没有准备植物油,也没有鸡蛋和鱼,这两样东西,老朱是可以吃的。老朱说,他自己去想办法,他去找素油和素菜去。就一个人走了。原来南川养猪户多,猪的产量高,数量大,现在是12月底,要过阳历年了,这里山高路远,运输不便,都是将生猪宰杀后,将去掉内脏后的整只猪身运往重庆、成都等大城市赶新年旺市。于是菜馆里有大量的猪肝等内脏和板油,荤腥满桌了。我们和小申四人要了红烧蹄筋、京酱肉丝、烧牛肉、白菜和菠菜肉片汤,泡菜更是每顿都少不了。每个菜都做得很好,盘子有7寸大,有的看来简直有一尺大,饭后结账,总共才2元零3分,真不贵。
老朱找到一家回民老乡,在那里吃饱了,高高兴兴地回来。
小申从同行的口中打听到,新近从涪陵那儿修了一条公路,通到南川,才修铺完,不怎么好走。我们从重庆出发时,还不知道。
从南川出发不久,开始爬大山,车子一直在山腰山顶盘旋,经过的能够叫得出名的大铺子,双河场、水江(水江石)、百顺、长坝等店铺乡镇,都是在山上山腰。我们从三溪(三江)开始,不论怎么盘旋、拐弯,大方向是一直朝着东北走的,到了长坝,再往前走不远后,再折向东南,就可以到武隆了。我们正在攀爬的一群山峰,都属于大娄山脉,大娄山源起于西边贵州高原毕节、金沙二县,向北东经娄山关等进入四川南川、武隆一带,是綦江与芙蓉江的分水岭。在四川,位于南川县南边的金佛山最高,海拔有2251米。我们向东南进白马(乡?)、羊角碛(镇)的地区后,就是踩上白马山的泥土,在它的身上盘旋回转,左绕右转,愈盘愈高,阴沉沉的天,也不知道东南西北,反正,刚爬过一座山,一拐弯,迎面又是一座更高的山;再爬再翻,一山高似一山,道路狭窄曲折,有的拐,窄而陡,连吉普车转动都不方便。这条盘山公路,真不亚于抗战时期、贵阳不远处的、著名的二十四拐路段。高山上有雪,开始山不高,雪也不多,只在背处和路旁石子堆上罩着一层薄雪,都很干净,可见山上尘土不扬。爬到后来,高山上的雪越来越多,上到白马山顶上,整个山头都铺满了白雪,足足有二寸多,遥望四周,白茫茫的一片。白雪虽多,还是压不住满山的翠绿,环顾群山,有树有草的地方,就有鲜绿,就有生机。长江以南的冬天,怎么说也比北方暖和,我在车上就曾看见有农民在水田里吆喝着水牛在耙田。我们在车上,山顶的雪风从脑后吹过,也只感到阵阵凉意,没有北国北风那样冷冽刺骨。白马山高约1700米。在高山顶上休息时,我居然发现山上草丝间还开放着一些花朵,我就近采了一枝,这种小花是铃状、蓝紫色,花上有细毛,长得很柔美;结的果实是朱红色的小珠子。小申说老乡们叫它红珠子花,又有叫它救兵粮、救命粮的,也是一种野菜,灾荒时可以充饥。潘先生也认识,说,这种花在欧美叫做Holly,冬12月过圣诞节时用来装饰在圣诞树上或用作其他方面。潘先生又说,Holly是冬青属的植物,在它的后面,再加一个英文词,就可以变成另外一种植物,譬如我们比较能知道的贯众,十大功劳、蜀葵等。蜀葵有蜀字,可能四川种得多,其实我国各地都有,一般叫它锦葵,可比这种小花大得多,高一二米,开的花有饭碗那么大。红、粉、紫、白、黄等各种颜色。这三种花,四川都有。对于花,我不知道它们,但对于我的老师潘光旦,多少知道一些。
潘光旦先生在众多专家头衔中,有一个叫优生学家。他于1922年23岁时留学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哈诺浮镇达茂大学Сhā班学生物学。1924年毕业后,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动物学、古生物学、遗传学,1926年毕业得硕士学位。期间,又利用暑假,参加人类学与优生学研究工作。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他对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比一般人是要知道得多一些。
今天跑了一二百公里,映入眼帘的,是一路的山,看多了,发现山与山并不全一样,坐火车上,为了赶路,火车又跑得快,只看见:有的山绿油油,有的山光秃秃,有的山尽是黄草,有的山长满石头,有的山凸出一大块一大块的石头,非常壮观,还有的山,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石山,见不到泥巴。总的说来,还是青翠绿山占绝大多数,但是人力还是大有可为,可以下功夫把山岭变得更为美好。
越过白马山不远,终于到达武隆县。武隆县城(县府巷口镇)就在大山里面。
我们走进街口,就看见武隆县人委的办公楼,这是一幢依着山势就山而建的砖瓦结构的楼房。农村乡镇修建房屋,一般都是背山面水,背山面田,或是依山面园、面池塘;这里却是背山面山,不是小山小岭,而是大山高峰,四面包围。县府的楼房是依山而建,顺序修盖,一幢高似一幢。汽车无法上石阶,将就停靠在路侧墙旁。我们踏着新石阶上到大门,进门之后是一个大广场,县长们在门口迎候。广场上正在给群众放电影,有不少人不再看电影了,围过来看我们,可见我们比电影更好看,或者是外地客人比电影更难得看到。我们连上二层大石级,上到第二栋大楼,潘先生和老杨二人住二层楼一个大间,我们三人在三层楼一大间。新楼盖得真结实,砌的砖墙竟然有二尺厚,房间也高大宽敞。令人为难的是,厕所很远,在另外一个小山上。至于潘先生,只好请人为他准备一付便具。大山窝里的武隆比较穷,建国后,地区将彭水县的江口场镇朝归武隆。江口在黔江江畔,有水舟之便,灌溉之利,比较富裕。
我们在来前已由綦江电话通知武隆代为搜借当地县志、家谱之类文件供我们阅读。县长们说,武隆没有县志。因为过去只是个分县,故只在涪陵志中提了一两笔。我们请他们找到一部《涪陵志》,是民国十几年印的。当夜我、潘、杨三个人分头把它们看完。只能粗粗的翻翻。
武隆县唐朝才建置,叫武龙县。可能是因为当地有座武龙山,以山为县名。到明朝初年,才改称武隆。旧县治在涪陵县东南,即今县台巷口镇的南边。
涪陵、武隆过去都种鸦片,武汉、广州、上海客商都坐镇在涪陵收购。过去卖鸦片的大户是冉姓,冉家为当地六大地主之一。潘先生考证的,冉是土家的姓。
以上是《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上说的。
12月29日 星期六 武隆一彭水 阴
八时余告别武隆,沿山傍黔江而行,山险江清。行十多里后进入山峡,两旁的山峡极为高削,山壁多为石山或黄土构成,山壁上削,直到山顶,方是树木丛丛,翠绿一片。夹山带水,险峻曲折。一点也不弱于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和三峡相比,这里的江流和岩壁当然要小得多,但是,它的黔江水碧绿见底,两岸景色清秀幽美,是以胜过三峡。车行数十里方才驶出这条美丽的峡谷。潘先生说,四川美丽的景色真多呀,不知还有多少没有被发现的。我们这趟川东南之行,大山重重,外人很少进来,春光没有泄露,肯定可以大饱眼福,看到不少妙景胜地。不久,即到江口场(镇),武隆至江口30公里。江口有一条芙蓉江,从贵州正安一带,自南向北,经过江口,汇人黔江。
江口有出名的普溪茶,我们在这里喝茶、看报、聊天一小时,喝的茶不是很好,我们喝的茶才四分钱一碗,不可能是普溪茶叶。不过,泡茶的水质真好。这里有唐朝长孙无忌墓,墓地年代久远,已毁坏,只剩下一块石碑和两匹石马等物。潘先生对古史很熟悉,他说,长孙无忌是唐初的大臣,河南洛阳人,是唐太宗长孙皇后的哥哥。他协助李世民征讨有功,又参与“玄武门之变”,官做得很大,封为赵国公。到唐高宗即位以后不久,高宗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等到立为皇后,武则天要拔去这个眼中钉,设法诬陷长孙无忌谋反,流放黔州,后来又迫令他自杀。在北周时就设立了黔州,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唐朝在黔州置都督府,改名叫黔中郡。后又恢复为黔州。他的府治就设在我们今天要去的彭水县。江口场一直属彭水管,解放后才把它划拨给武隆,所以长孙无总就是葬在彭水县的江口,他的流放处。彭水是我们此次调查土家的重点县之一,想不到千多年前,长孙无忌就到巴国来与巴人结交了。
汽车须要渡过芙蓉江,汽车上渡船后,渡船须要用绞索绞,船上是一人掌船,三人绞动摇柄,我和老杨二人也帮着拉绞索。离了江口,我们很快进人彭水县境,汽车一直向东,先到第一区的福尔乡、火石乡,当然,还一直是在爬山,山也高,但达不到白马山那一段的高度,山顶积雪却是不小。有一列山峰,像煞老母猪的奶头,一个挨一个的往下排,足有七八个,排得很整齐,真是有意思。而公路也一直在或远或近的跟着黔江走。再过张家乡,于下午一时半,渡过黔江,就到了彭水县人委的所在地,汉葭镇。从武隆到彭水,行程89公里。山路是很难计算时间的。
在办公室,白胡子覃副县长陪着我们摆龙门阵,摆县里的情况,有趣的事,深山老林里的飞禽走兽,大小野物。候到三时半,方开午饭。摆上桌的是烙饼、面片汤。
饭后,我们三人看《彭水县志》、《彭水概况》。
贵州发源的乌江,从龚滩出省后,进入四川彭水,改称黔江。彭水古称黔州,故名黔江。但因早年从彭水到涪陵入长江一段叫过乌江,后又叫过涪陵江,小别江,所以当地多有人叫它乌江的,其实,在1956年时,应称黔江。
县志中有一篇谈“小三峡”的,其实本名应是凌傲山峡。
1934年5月8日,贺龙将军率领红军,从本县东南方向的第六区高原桑柘坪,以7小时急行45公里解放彭水县城。
夜宿1953年建的新的大办公楼,楼梯很宽,房间也高大。我们住三层北屋两间,潘先生和老杨住的那间比较严实,我们三人住的这间,窗户有细缝,上端的半圆形小窗没有玻璃封闭,也没有用纸糊住,不停的进冷风。我睡的床栏杆上有鸟粪。房子有很久没住人了。夜间,朱、申二人受了寒冻,大声的咳嗽,我被咳醒好几次。还好,三人起床后,感觉正常。
txt小说上传分享
12月30日 星期日 彭水汉葭镇 阴
彭水前日开完人代会,二届一次。綦江、武隆也召开了。彭水即将调集一批干部组成工作组,县电影队也调回来了,准备放映一二次电影后,把工作组派下乡去。
县人委的院子里有两棵巨大的古树,我们一路行来,见到的树木就数这两棵为最大。要三个人伸手才能合抱,胸径大概在4米有多。院里干部说,这个树叫黄桷树,在四川很多,很普通,在人家院子里,河溪边都见得到。再往南去,在福建、广东有很多,那里叫榕树,长有气根,下垂扎入土中像一株树,一棵树很多气根,就像一个树林。这里偏北,较冷,就不长气根了。我诺诺称是。但心里打个问号,气根是榕树的特点,但不能冷上几度就把特点给冻掉了(后来查书,才知道榕树是桑科,榕树属,小叶,常绿大乔木,高可以达到25米,树冠大,有下垂气根。而四川常见的黄桷树,学名应是黄葛树,也是桑科,榕树属,但是它是大叶,椭圆形的叶,最长可达15厘米,是落叶大乔木,没有气根。它们应该是同科属而不同种,二者不是一个品种。)。
从早上起,潘先生和杨重野二人在隔壁大房间召开座谈会,请本地60岁以上老者、土著来谈古,谈谈本地的历史情况、生活风俗情况,少数民族情况,各个性别、族别等。来多少人,谈多少人,一个两个,三四个,一大批的,都谈。出出进进,一批一批,谈得很是随便,很是热闹。整整谈了一天,潘先生说,收获很大。
分工我和老朱,看报和阅读县志等,并记下来。
潘先生此次来到川东南,主要是到这一带进行土家识别,了解土家的历史和他在众多古书研究上了解的史实,相互印证。这里,乌江以西是大娄山脉,乌江以东,是武陵山脉,历史上巴人、土家人很多居住在武陵山脉,武陵山的主峰梵净山,海拔2494米,就在邻省贵州不远处印江、江口二县中间。武陵山位于湘西张家界,至湖北、贵州两省边界。川东南的一个角,伸入湖北、湖南和贵州边境,这里山多,少数民族也多。潘先生在川东南的重点就是这个角里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四个县,估计这几个县土家人多。
12月31日 星期一 彭水郁江 阴(1)
今日去参观仡佬族的悬葬木棺。悬棺在郁江上游的岩壁上。郁江在彭水县北门外东北方向,郁江起源于湖北利川县南乡,由北斜向东流,经四川境内黔江县的白石关,再经彭水县四区的凤鹤乡、郁山镇、竹园乡及五区的大河乡、保家楼镇、兴隆乡,过彭水北门,然后并人黔江,向北流向涪陵。约长一百三四十公里。
我们9时出发,走北门到郁江边的白鹤滩码头上船,同行的有县办公室副主任梁德明(四川荣昌人)、县文教科刘运全、公安局刘际平,加上我们,共8人。加上于10时到齐的4位船工(带了纤绳)共12人上了这条平底薄木船,沿郁江东北方向溯江而上。
小篷船轻飘飘的静悄悄的在水面上滑行,四位船工,一人在后艄掌舵,三个人在船首撑篙,在平静的水面上飘动,似乎毫不吃力。老梁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们说:“这山涧里的水可和大江大河的水不一样,大河水坦坦荡荡,一个人就可以管住它,顺流而下,扯起帆,大船自己就往上水窜。山里的水,说变就变,现在水平浪静,一遇滩、坝,他们四个人还不一定能撑上去。春夏之间,山里也会发桃花水的,大水可以漫到县城的街上,上涨二三十米啦!”我注意到,船艄的舵不一般,普通船的舵很短,像一把蒲扇,像鱼的尾巴,抻在船后摆来摆去。而它像一支橹,一支眧乳执肿车枚嗟拈直还潭ㄔ谧笙衔采希艄公双手摇动它来定方向,并帮助前进。艄公费的精神、力气更多。它又是舵,又是桨,灵活多用。大家从水、船又谈到交通问题,彭水也罢,酉、秀、黔也罢,大家都深藏在深山老林里,交通阻塞,山与山之间开出来的小路,走起来像梯子,只能用背篓,也叫背篼。最近新修一条涪陵到彭水的公路,却没有汽车,缺买它的钱。有一条长年流水的黔江,滩多、石多、暗礁多,水流湍急,白马镇那里风景美,临近县城还有老虎口、美人山,那里都是又美又险,白马浅滩水特急,没有纤夫纤绳难上滩,干生气。从涪陵到彭水的货运费,要比万县或重庆到涪陵贵十倍。现在木船只能顺江上溯到酉阳的龚滩。要等到疏通河流,大船才有望通航彭水、龚滩,以及联通贵州乌江段。
说话间,木船飘进第二道双峰夹峙的峡口,河水碧绿,清澈见底,河底的卵石、游动的小鱼,随意指点,逐个计数。正因为水清,水静,竟不知其厚、其深;两岸翠山绿树,尽收水中。水里的石纹、翠山,比水上的更细更翠,纤微毕露,难道水的深,比山还要高吗?水下还有白云蓝天啦!潘先生惊叹:“真是到处有美景啊!长江三峡绝对看不到这样的景致,因为长江终年水流浑浊,很难见到山岩的倒影。”大家也都看得高兴,说是看那些倒影比真景还美。
前行不久,河左岸(右手边)有一处水里直冒热气,是一个小温泉,温泉附近有些大石块,有大大小小的不少孔洞,很像江南的太湖石,潘先生说,“提到太湖石,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苏州看一看。苏州景德路有一所环秀山庄,原是五代时金谷园故址,明为宰相申时行的住宅。申是长洲(今苏州)人,号休休居士。清朝是汪家的‘耕荫义庄’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乾隆时请叠山名家戈裕良在园内用半亩地堆砌一座假山,那是一处瑰宝,真是‘山形面面看,景色步步移’,玲珑剔透,值得看”。潘先生学识渊博,肚里装了不少东西。
眼望江前无路,高山挡驾,山峦云雾朦胧,半山白云绕腰,极细水珠飘游水面山间,扑向人脸,翠鸟低飞,万籁俱静,此时胸中块垒顿去,心畅意适。
木船顺山拐弯,渐渐水显波纹,水流渐急,水浅可见沙底,滩上波浪奔走跳跃,我们来到了小麻柳滩。四个水手分站前后,又撑又划,出了好大一把力上了滩。上午11时到的大麻柳滩,水声轰轰,水流湍急。船儿靠岸,让我们上岸走纤道,到前面等候,潘先生也不例外。我们走到一处大石块上下望,河水在山石中拥挤下走,白浪翻腾,礁石乱立,水面落差有二三尺,有一条船正在上水,岸上有二三十人合力拉纤,声势宏大,也很壮观,石坡上正有人在背柴,我抓紧拍了一张。有雾,衣尔福胶卷200度,f8,1/60秒。稍后,有近十条小船空载,联袂顺流而下。然后我船三个水手拉纤。第一次往上拉时,船头泼进很多水,三个拉纤的几乎被船拉下河去。把舱内舀干后,又加上三个纤夫相助,终于把船拉上滩。花了三刻钟。
上滩后,前行不久,我看到岩上的木棺。仡佬人在酋长等首领人物死后,出于保护,于是将他们安葬在绝壁高岩、下临江河的地方。猴鸟都到不了。他们在高不可攀的石壁上,凿山洞.放进棺材,叫做岩葬;又或在悬岩横捕木桩二三,将棺木架在木桩上的,叫做悬葬。这里被一般人称做柜子岩。该柜子岩在河左岸半山上,二棺相距近,一个比另一个略高,棺浅黄|色,能与褐色石壁分清,木棺底部垫有一些泥堆,棺约一丈长,长方形,距河高约二十多丈。上一小滩后,又见二棺并在一起,也在半山上,有一口看得很清楚,另一口只剩二三片木块了。拍了一张。
梁副主任说,彭水县南62公里,八区龙洋乡也有柜子岩,上有柜一。
潘先生说,中央美术学院石钟健先生曾经考证柜子岩是仡佬族的酋长墓。石钟健是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毕业的,1946年夏,34岁的他和芮逸夫两人,曾经四川兴文县和珙县,对悬棺葬做过两个月的现场考察,取下过6口悬棺进行研究。
船上有人说,麻柳滩应是麻油口,是此地的一个小镇,是青麻和桐油的汇集处。所以该叫麻油滩。麻柳二字没有什么意义。不知确否?
我们走的一段纤道并不长,但因是山崖上凿出,凸凹不平,潘先生上坡时困难,只好由刘际平背着。
十二时余往回走。归途看到捕鱼的小褐鸟在水中泅泳,山上小鸟呜叫不停,温泉中五个中学生洗澡,皮肤通红。
刘运全大谈老虎、马老虎、猴子等。
县志(各地府志、县志、家谱等另有本记载,已失踪)
郁江在县城北门处,经白鹤滩、老虎口人乌江。又各可通河,源出黔江县西武陵山,西经郁山镇,西南经县城,北受九曲水,西入涪江。(可见贵州乌江入彭水县后,多年来,乌江、黔江、涪江、涪陵江之名都用过,因此出现混用情况。1954年3月彭水县人民政府所制定《彭水县行政区划图就标为》“乌江”,又县志言老虎口在郁江,人们口中谈的却是在黔江,是否人从涪陵回,都转入郁江白鹤滩方下船?县无黔江码头?未实见,不清楚。又郁山镇西,县图上标“保家楼”,几本全国性地图皆标,“保甲楼”全国地图标郁江源头在利川一带。县图上无九曲水。道注)
麻油滩在县东北五里,涛浪奔腾,石梁错互,舟自石隙而下。
白鹤滩在县城北,浅沙激浪,势如飞鹤,故名。
温塘水在城南甘山麓,水冬夏保温,人语喧笑则热如沸……按长溪之侧亦有温塘。(县城南郊五里有一城南乡,黔江经过这里。道注)
彭水县志艺文篇(卷四)中,清知县陶文彬《祀四井前记》中写他去祀井情形:“井离县治百里而遥,溯郁水行数里许至麻油滩,怒涛汹涌,巍石错拄中流,舟不可上。易小舟缘溪而行,溪水清浅,轻倏可数,沙石参差,浮光耀日,两崖峭壁千仞,苍翠掩映。因忆摩诘“随山将万转”之句,恍似身游于辋川图画中也。前至柜子岩,崖列三厂,厂置木柜各一,悬绝于峭壁千仞之上,藤葛蒙茸,猿狖不敢近。不知其几历年,经风雨之激啮漂拔,而不折不腐,疑是神仙鬼物之所为也。或曰汉陈平略地至黔中,置木柜藏兵符于此,在传说无可考,则其说荒诞勿敢信。”(辋川在陕西蓝田县西南10公里,川水由此北流,道注)
彭水位东经108°18′,北纬29°18′,气候属云南高原区,平均气温19℃,县城海拔300米,气候较温和,比酉阳常低10℃左右。四季多雨雾,冷热俱烈,变化甚速。地质多原始生代和古生代岩层,由片岩、沙岩、花岗岩、石灰岩(水成岩居多)组成。
武隆、彭水听到不少野生动物的故事:
武隆山区酉、秀、黔、彭和湖北利川、宣恩等大山里的农民、山民跟深山老林、原始森林的邻居(野生动物)经常打交道。他们常说“一猪、二熊、三老虎”,从他们自身的利益出发,他们最恨这些大野兽,它们祸害庄稼、牲畜。
一、野猪
野猪,加上一个“野”字。它们比家猪就厉害得多。野猪尖嘴獠牙,头大,占身体长度的三分之一,圆锥形;后身小,四腿短,行动敏捷,喜欢夜间集群活动。它的武器就是头和獠牙,可能因为寄生虫和皮肤痒,经常用身子去蹭松树,蹭得一身松油,体毛粘结成块,又厚又滑,子弹和枪尖都很难攻进去。它的头一撞一蹶,树干折裂,人被撞飞,它的嘴和牙伸进地里,不停地往前拱,一垅包谷或红苕,就会全部躺倒、翻出,吃一成,糟蹋九成。去年咸丰永丰社12万蔸红苕,一夜间,就被一群野猪刨光糟践光。有的地方,红苕种一次糟蹋一次,连种五六次,都是还没有出芽生根,种秧就被野猪啃光了。庄稼人一年的生计,山里人主要以包谷、红苕为生,因此他们最恨野猪,经常进行围猎,保护庄稼。去年光酉阳后溪乡就捕杀三十多头。
二、熊
熊,熊是大动物,西南地区可能狗熊(黑熊)较多,一般藏在老林深山中,杂食性,所以常为害庄稼,但它习性独来独往,为害不显著。人怕它,它害人,它追人时跑得快,又能爬树,受伤后就跟人拼命。去年宣恩在椿木营的原始森林里打死过一头大熊,一只熊掌有几十斤重,放在县里展览会上展出。
三、老虎
老虎,关于老虎的故事就多了。老虎是肉食动物,到处觅食,居住在山里的山民容易接触到它。
1.武隆有一户山居人家,听见自家的牛在呜叫,主人赶快开门去看。看见一只老虎在咬牛,见了人,又转过身来咬人,扑过来时,被主人一板凳打晕,打死了。
2.有一家人在墙根周围摆上皂角刺防贼,一只老虎晚上摸到这户人家,被皂角刺刺伤脚,又去咬鸡,两只脚伸人一只篾笼里,被竹篾卡住脱不出来,鸡叫声把主人惊起,开门去看鸡,老虎急了,双脚带着笼子就来扑人,篾笼绊腿,行动缓慢,被主人用扁担打死。川、湘、鄂一带的虎都是华南虎,体形比东北虎小得多,力气和威风相应也小,不须山东大汉武松出场,也能把它收拾。
3.在栽秧季节,有一个人送饭回来,把空竹篼套在头上遮太阳,正上坡时劈面遇见一只老虎下坡,那里没法让路,老虎从上往下跳,张大口一咬,正好咬住竹兜,竹兜塞在嘴里把它的牙陷住,竹子有弹性,闭不了嘴,老虎一边走,一边用前足扑打竹篼,不小心一下滚人稀烂的稀泥水田里,把自己陷在泥里面。那人正低头上坡,头上的篼子突然被人拿走,抬头一看竟然是一只老虎和他“开玩笑”,吓得他大喊大叫,大白天老虎居然下山“洗澡”,附近Сhā秧人听见叫声,赶过来把这只泥老虎打死。
4.彭水县,1951年各县人民代表会议期间,突然有人惊报,郊外有一只老虎和两头野猪闯进城来了。吓得街上家家关门闭户,县政府大门没有关,用一挺机关枪守着。这只老虎是从北边泅过郁江进城的,野猪是打山上下来,走的另一个方向,二者采取同时发动,分头包抄的形式。县政府赶紧调兵遣将,分别狙击。民兵队长李振华带领几名民兵去迎战老虎,走不多远就在街上和老虎展开遭遇战,凶猛的老虎向他迎面扑来,他顾不上多想,赶忙蹿过去一把抱住虎腰,用头死死顶住老虎的下颏,虎和人扭在一起,老虎挣扎不掉,又无法用嘴咬人,只有用前爪抓他的脑袋,虎爪尖利,抓得他血流满面。一起来的民兵也无法开枪,围着虎和人转。最后等到一个机会,方才开枪把老虎打死。那两只野猪进得城来,没来得及发威,就被打死一头,另一头只好赶快逃走。
5.彭水西乡的郁山镇,有一头老虎跑到一家人的水缸里喝水,那家人见怪不怪,没有干涉,互不侵犯,相安无事。你不招惹它,老虎一般也不会攻击人的。
6.彭水县有过一只小老虎钻进一间茅草屋和小孩子一起玩的故事。彭水县志也有一只老虎和小孩一块睡了一夜的故事。
7.湖北鹤峰有一个乡支书的妹妹在屋里洗澡,一只老虎在门外等着吃她;她哥哥回家发现有老虎,赶紧上楼,老虎改变主意,跟上楼要吃他,幸亏隔壁的弟弟听到声音,赶过来把老虎打死。这是老虎主动攻击人的例子。
老虎和人的主要矛盾在于,老虎要吃农民豢养的家禽、家畜,不论是鸡鸭鹅,牛羊猪,老虎是见一只咬一只,比在山林里捕食野味轻松。农民的牲畜受伤害,损失重大,影响生活,像牛更是他们的劳动帮手,不能缺失的。这里也要猎杀老虎,各县每年都要捕猎十几只老虎。
老虎能卖钱,虎皮、虎骨等全身都是宝,最贵重的是虎骨,一只大老虎的骨头值五六百元,虎膝和前胫骨是伤科良药。
四、马彪
马彪,这里的老百姓大都叫它为马老虎。来川鄂边境后,好多人都提起过,而且说法大同小异,可见这里确有这么一种动物,是生物学家、动物学家还没有注意到的。中国人讲究相生相克,老乡说,马老虎就是老虎的克星,马老虎能吃老虎,它的头长得像马头,大家习惯叫它马老虎,山里有它在,老虎就不敢大声吼叫,声称它自己是“大王”了。马老虎像狗那么大小,黄黄的毛,马头,长尾;行动极快,喜欢集体行动,一群一群的,在山里,一个跟着一个的到处游动。它们喜欢吃老虎、野猪,也有本领吃它们。马老虎见到老虎就追,追近后,纵身跳上虎背,先用尖利的爪子,把老虎的眼睛抓瞎,这样,老虎就跑不快。然后,它就咬老虎的ρi股,把肠子撕扯出来,吃它的内脏,然后再吃其他部分。它们捕食野猪,也是这样,一个上去,一群围着咬,另外还有放“哨”的照顾。马老虎还知道在野猪经常来往的路途上埋伏,等它经过时,突然上前狙杀,这样比追捕更为省力。老乡对马老虎又爱又怕,觉得它好是它们能吃老虎、野猪,帮助他们除害;怕的是它们又吃牛吃马,又是农民的对头、害兽。彭水去年有个农业社,社里有12头耕牛,由一个牧童负责放牧。一天,他放牛在山边吃草,那天是赶场日,他去场上看热闹,这时候,一群马老虎来到牧牛地。也就是个把小时,12头牛被它们吃掉9头!等到人们赶到,草场遍地血迹,剩下几条牛腿。正是即将春耕时节,没牛不行,社里哪里拿得出这笔巨款,只好由县府设法,贷给耕牛款救急。
对于马彪的利害评价,众说不一,主害主利都有。还有趋利避害的,出主意说,用四五个牧童放牛,马老虎就不敢来;在每头牛脖广上挂个铃铛,马老虎也不会动它。说马彪是害兽的,建议猎杀它们。其实,出主意的人自己也知道,要抓、杀马老虎谈何容易,直到现在还没有捉到或打死过一头,它跑得快,又机灵,还成群,不好对付。我们在武隆第一次听到有马老虎时,很感兴趣,曾向县领导建议,想办法捉一对马老虎送给北京动物园展览,也好让科学家进行研究,公之于世界。县里找来老猎人一起研究,老猎人认为抓活的是相当困难,但不是不可以的,试几次,总可以抓到它们。
五、猴
1.猴,山上猴子很多,有好多群,一群有一个大公猴当“王”,众猴都听他的。猴子杂食果子、枝叶和小虫蚁,它们祸害庄稼,损害农民利益。农民在地里、山坡上种的包谷、红苕,青秆绿叶,包谷灌浆,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就开始来偷盗了。猴头先派出“哨兵”到地头侦察,见没有人看守,“哨兵”就通知众猴前来,它们跳进地里,乱折乱踩,吃下去不到一成半成,却把包谷等全部糟蹋了。农民最恨它们,想办法驱赶,到山上毁坏它们的巢|茓,采用设计一些捕捉的办法,常用的如:在庄稼地不远处挖一个大坑,上面有个进口,先盖上固定的板,再都盖上树枝等,在坑里和坑外周围撒上包谷粒、红苕块等食物。猴群下山来到,小心怀疑地测试,掀盖子,拔树枝,没有发现问题,开始入坑捡拾,吃了几次就胆大心粗了。猎者于是换成可封闭牢固的活盖,躲在另外一个小坑里,等待猴子全部进入大坑内,拉动绳子把活盖扣死,就捉住了。捉时将第一个跳出坑口的猴子一刀杀死,杀猴给猴看,比鸡的作用更大,其他的害怕了,全部举手投降。
2.在江口场(镇,原属彭水,前几年划归武隆)的山上,出产一种黑猴子,全身的毛有三四寸长,这种猴很名贵,它的毛皮更名贵,很多人叫它金线猴。潘先生说,所说的形状,可能是“狨”。北京皮草店叫它金丝猴。
山区的武隆、彭水等还有豹、獐、狐狸、水獭、飞鼯(涪陵县志叫飞生)等。獐子吃草、果,对人无害,是弱小动物,可怜它肚脐处能产麝香,能够入药和制香料,售价很高,因此被人捕杀,几乎绝种,省人委已经下达通知禁止射猎,进行保护。
关于虎,“土家”人信奉虎,敬拜白虎神,专门修建白虎神庙祭祀,视之为祖先。他们在精神上信虎敬虎。顶礼膜拜,可是在现实上,老虎对人有危害,要吃家畜,吃牛、马,破坏劳动力、生产力,有时还会攻击人。人们要对付它,逐杀它,包括“土家”人在内,从猎人的姓氏上看,其中有不少“土家”人。大山区的人靠山吃山,狩猎和采集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生活来源之一,经常要和野生动物虎豹等作斗争的,在精神和现实中,敬虎和斗虎中,是个矛盾,不知如何解决?
观看墙上挂的《彭水县行政区划图》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以“龙”字为乡镇名的不少,不知何故。我把他们抄下来,拿给潘先生看,潘先生一下也解释不清,留待今后研究。
彭水县计有“龙”字乡情况:
一区(汉葭区)青龙乡
二区(高谷区)龙平乡、龙共乡,尚有马鞍乡
三区(龙射区)龙射区
四区(郁山镇区)龙桥乡 龙溪乡 有走马乡
五区(保家楼区)龙凤乡 龙泉乡 高龙乡
六区(桑拓区)
七区(鹿角沱区)龙门乡 龙门峡 双龙乡
八区(上岩西区)龙洋乡 龙塘乡 马头乡
九区(普子区)
十区(蔡家区)龙池乡 回龙乡
十一区(双鹤区)
共16个“龙”字乡镇
[END]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