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在企业的发展中忽视了对于"上帝"的承诺,失去了顾客的忠诚,让他们感觉企业在欺骗他们,那么他们手中的选票会快速地将企业击倒,剥去它头上绚丽的光环和身上华丽的外套。
一个企业要培养自己的忠诚顾客群是很难的,反之,如果一个企业不注意培养拥有忠诚度的顾客群体,那么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会让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其结果是辛苦创立的企业品牌转瞬就成了过眼烟云。
脆弱的"三株帝国"
在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三株"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提的名字。1994年8月,当吴炳新父子在山东济南祭起"三株口服液"大旗的时候,当时的中国保健品市场已是群雄逐鹿,热闹非凡,人们看着眼花缭乱的产品,早已不知该相信哪个。
就是这个时候,三株来到了人们的面前。在广告策略上,它在中央电视台及一些中心城市电视台购买了大量的非黄金时间的广告段位,用以播发充满了语言诱惑的三株系列形象片。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主题便是,"三株争当中国第一纳税人"。
在广告传达上,三株也极为大胆,富有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让专家说话,请患者见证"的道路。三株首创了专家义诊的行销模式。在中心城市,每到周末,三株就会聘用一些医院的医生走上街头开展义诊活动,而其主旨则依然是推销三株口服液。到后期,三株更把这股义诊风刮到了乡镇、农村。
崇拜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吴炳新显然更具战略家的能力,他利用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优势,开展人海战略,聘用了数以十万计的大学生充实到县级、乡镇级的办事处和宣传站。同时,他还创造了一种"无成本广告模式",即发给每个宣传站和村级宣传员一桶颜料和数张三株口服液的广告模板,要求他们把"三株口服液"刷在乡村每一个可以刷字的土墙、电线杆、道路护栏、牲口栏圈和茅厕上。以至于当时每个来到乡村的人都会十分吃惊地发现,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有人烟的角落,几乎都可以看到三株的墙体广告。
吴炳新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来自三株的统计资料看,到1996年底,农村市场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三株总销售额的60%,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营销业绩。在两年前,三株公司的销售额为1亿元,第二年达到了20亿元。在农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的1996年,三株销售额一跃而达到了巅峰的80亿元。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