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大迦叶尊者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佛,是佛陀一辞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佛陀的意思是“觉者(觉悟的人)”“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佛也叫无上正等正觉
“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就体上讲,智有三种: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第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
智慧起用就是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这是自觉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做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
因此,“佛”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凡是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佛陀
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或称十八阿罗汉十八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原为十六罗汉,
但中国民间增加了两位罗汉,成为十八罗汉∽十六罗汉的名字早有佛经所载,但最后两位罗汉仍存不同说法‘八罗汉之说盛行于中国汉地
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演变而成据师子国庆友尊者《法住记》所载,佛陀临涅盘时,所嘱咐到世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是十六罗汉《法住记》也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姓名至于演变为十八罗汉的原因来源很多,其中一说指古代中国人认为“9”为吉祥数字,到唐朝以后才在十六罗汉加了两个尊者,凑成了十八罗汉№一说推测,后人可能是将庆友尊者与玄奘也成为罗汉△存至今的最后两位罗汉,出现原因和身份说法很多,已难以考证
十八罗汉最后两位罗汉之厘定,现时仍没有什么经典的根据一般推断十八罗汉之出现时期,乃根据最早提及十八罗画像的文献《东坡文集》和相关画像据《东坡文集》描述,北宋苏轼曾得一幅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罗汉图”,因而题了十八首赞《十八大阿罗汉颂》,但没有列出十八罗汉的名字第二次描述见于《东坡文集》续集十,苏轼于清远峡宝林寺见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图”,再作诗题赞《自海南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且标出了罗汉名字苏轼所记的第十七和第十八罗汉,分别是庆友尊者(《法住记》作者)和宾头卢尊者(十六罗汉之一——宾度罗跋罗惰阇的重复)按苏轼所见的绘画作品推断,画家所处的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已出现了十八罗汉之说
到宋代元代后,十八罗汉之说已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
连中国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也出现「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故事不过,宋代志盘撰《佛祖统记》认为,宾头卢尊者为重复充数;庆友尊者是《法住记》作者,故排除了两者《佛祖统记》指,以正当名份受佛陀嘱咐的最后两位罗汉应该是,迦叶尊者和君徒钵叹尊者″朝的《秘殿珠林续编》中,乾隆题颂最后两位罗汉:降龙罗汉是迦叶尊者伏虎罗汉是弥勒尊者,并由章嘉呼图克图所考定
藏传佛教主要是讲十六罗汉,但在一些地区也有十八罗汉的说法,相传是从中土传入的,最后两位指的是:达磨多罗(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