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从田头回来时,看见养蚕的阿月和另外一的女人正在村街上大吵大闹,互相骂人。她们越骂越凶,越骂越难听,从头骂到脚,从老骂到少,骂到祖宗八代,骂得吐沫横飞,骂得鸡飞狗串,连亮亮也觉得难于入耳了。亮亮也知道一点阿月的为人。阿月是从外村嫁过来的,现在三十七、八岁了吧?阿月长得清秀,脑子也机灵。虽是从外村嫁过来,但阿月在杨柳村一直吃得开。一是阿月肯吃苦,你们干什么重活,我也能干。二是阿月比别的女人聪明一点,待人接物有分寸,通情达理,还有点文化。对老人尊敬,对小孩疼爱,老少和气。据说,阿月的娘家经济条件是很好的,以前也是大户人家。农村里历来是讲究门当户对的。
亮亮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仇恨,原来她们不是一起在养蚕室养蚕吗?现在为什么翻脸不认人了?
这事还得慢慢讲来,还得从养蚕这事说起。
江南,为何历代富庶?除了地理环境适合水稻种植外,关键还有适合养蚕的环境。近代江南的南浔镇郊区一个区区小村辑里,因出产辑里丝而远近闻名,产品辑里丝还拿到了巴拿马博览会的金奖。普通的江南妇女就是通过勤劳的双手,辛辛苦苦,把蚕养成了茧,把茧抽成了丝,把丝织成了绸。丝绸、茶叶历来都是中国的国货,是西方的紧缺品,值钱,蚕丝业已成为江南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集体经济年代,养蚕仍然是主要的副业。
蚕宝宝养在公家的大房子里,那些房子开阔、透气,最适合养蚕。蚕室已经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墙壁刷得白白的,干干净净,一进养蚕室里就会问到浓烈的来苏儿消毒水的味道,跟医院似的。
蚕宝宝,能吐丝做茧,茧子是那样地规整,可见其智商不亚于蜘蛛,所以,杨柳村人历来把蚕宝宝当作智慧的化身,蚕不仅能给农民带来财富,也能给杨柳村带来智慧。杨柳村历来就有喂小朋友吞吃一、二个幼蚕宝宝的习俗,说吃了蚕宝宝的小孩长大了一定聪明。
蚕宝宝稍大一点,吃桑叶的声音特别响亮,特别是到了夜深,声音就更迷人了,整个蚕室都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
这些可爱的蚕宝宝,虽然是金宝宝,但饲养它却是很辛苦的。古人专为养蚕也写过诗句,叫“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蚕宝宝从小到大就知道吃啊吃,白天吃,夜里也吃,越长越能吃。人就得昼夜为它服务,还要防止这些宝宝生病,要经常给蚕宝宝换匾。经过多年的饲养,在集体经济年代,公社和大队为此还造就了大批养蚕的专家,这些专家虽没有进过大学的课堂,但他们有几十年的饲养经验,他们饲养蚕宝宝的水平没比现在的大学教授差。
生产队每年要选几位专门从事养蚕的女队员做长班工。长班工有一个好处,就是基本上不下田干农活了,下田多累呀!不用说高温下曝晒了,在水田里有蚂蝗之类可恶的东西吸你的血,还有一种小虫子咬你一口,疼得厉害哪!割稻和Сhā秧是要弯腰的,一天下来你的腰都酸痛得没法说。养蚕就不同了,虽然其早贪黑,但环境干净多了,夜班时间看护蚕宝宝,也计工分的,长班工的工分也比一般妇女多,长班工是吃香的活。
农村妇女一般很少出门,每晚都陪老公,但养蚕的妇女就睡在饲养场里,本来没有一点点浪漫机会的妇女,现在有了。
分管蚕桑的副队长(以下简称副队)长得五大三粗,却对小小的蚕宝宝特别有感情,熟悉养蚕的知识。蚕宝宝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它们稍微有点不对劲,副队就会条件反射,及时给蚕宝宝喂药。
副队不仅懂得蚕宝宝,也懂得女人。他会针对不同女性,开展心理攻势,再纯洁的女人,也挡不住他的进攻。夜深人静,本来就够冷清的了,蚕室里又只有蚕宝宝“沙沙沙”的吃桑叶的声音,副队就利用这个时机,给女人讲生命的大命题。既有科学内涵,又有人生的感慨。直把你讲得看穿人生,上错床,和别的男人睡次觉也就无所谓了。悠悠历史,茫茫人生,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啊!
“蚕这东西,真是个神奇的昆虫。蚕宝宝老了就作茧自缚,自己在茧里面变成了蚕蛹。在暖室里,蚕蛹又脱变成了飞蛾。雄的飞蛾和雌的飞蛾一*,雌飞蛾就生产出了蚕仔,蚕仔在一定的温度下又变成了小蚕宝宝。”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