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国崛起美国 > 1、一个悲剧集子的首页

1、一个悲剧集子的首页

对林肯而言,这场战争就是为了统一和更好地建设祖国,维护《联邦宪法》所缔造的一切。林肯希望兄弟再携手,一笑泯恩仇。

1865年3月4日,在小雨之后的阵阵寒风中,林肯面对四面八方汇集来的人群,发表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讲,他说:“对任何人都不要怀有恶意,对一切人都要心存宽容;坚持正义……让我们努力完成我们的正义事业,治愈国家的创伤。”

林肯热切展望着国家和谐统一的前景,在连任总统的就职演讲发表35天后,战争结束了。

这一天,南军统帅李将军放弃了部下打游击的建议,向北军统帅格兰特将军交出了自己的佩剑。因为他不想再看到美国青年流血,在他走入阿波马托克斯法院去见格兰特时,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作为战犯绞死。他希望北军善待他的士兵,并允许那些带着马匹从军的人们能够带着牲口回家春耕。

格兰特同意了这些要求,承诺南军官兵只要在誓约上签字“永不打仗”就可以回家了,而且“以后不会受到合众国政府的打搅。”格兰特给予李将军以军人的尊重,他不让北军士兵鸣炮庆祝胜利,面对失败的勇士,哪怕他是敌人,格兰特也不愿在他面前“欣喜若狂”。

据说,签完投降书后,李将军的战马嘶鸣着不让他上马背。也许战马也知道军人投降的耻辱,李将军一声长叹,匹马归隐。

后来,几乎全体南方官兵都得到了赦免。只有李将军因为北方一些强硬派的阻挠,至死也没有得到赦免。但李将军后来得到了美国南北双方民众的普遍尊敬,不管他曾经的选择是对是错,但在最后他敢于一个人背负着投降者和叛国者的名义结束战争,换取最后的和平与统一。

李将军投降的这一天被视为南北战争结束的日子。一接到报告,林肯就决定在白宫举行晚宴,在晚宴上奏响的是那首著名的赞美南方的歌曲:《迪克西的土地》。

美国内战结束了,这场美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场内战结束了。美国依然还是美国,但美国已不同于战争前的美国。

这场战争等于把美国重新打造了一遍,它用尸山血海来诠释两个理念:国家的统一,人类平等的权利。人类对这两个理念的思考到今天也没有结束。

虽然国家的权力与州权的矛盾直到今天的美国依然存在,但内战终于解决了州是否有权力脱离联邦的问题。正如伍德罗·威尔逊所说:内战“在美国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国家感。联邦不是得救了,联邦是复活了。”

在美国内战的纪念碑上这样写到:这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有62万人阵亡……

在今天的纪念碑的不远处飘扬着美国的国旗,上面有50颗星星,每一颗星星代表一个州,50颗星星组成一个完整的国家。

5、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林肯诚恳地向国民呼吁用宽容和谅解重塑一个南北统一的美国。但他得到的回应是子弹。

1865年4月14日,也就是林肯发表南北和解的呼吁三天之后,林肯和妻子到福特剧院观看当时的流行喜剧《我们的美国表弟》。

约翰·布思是英国著名戏剧家的后代。虽然在《我们的美国表弟》中没有担任角­色­,但他却在即将结束的内战这部大戏中扮演了疯狂刺客的角­色­。节目开始后,他突然冲进剧院,来到总统包厢,举枪­射­向林肯,并冲向舞台大喊:这就是暴君的下场!

兄弟阋墙(7)

受重伤的林肯被抬到剧院对面的一家旅馆里,第二天凌晨停止了呼吸。

林肯遇刺使南北双方都失去了一位睿智而又体恤民情的领袖。但国家重建的进程已经无法阻挡。北方赢得内战后,恢复了联邦。

林肯以他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贡献而被公认为伟大的民主政治家,马克思认为林肯是可以与华盛顿比肩的伟人,马克思说:

“这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他既不因人民的热烈拥护而冲昏头脑,也不因人民的情绪低落而灰心丧气:他用仁慈心灵的光辉缓和严峻的行动,用幽默的微笑照亮为热情所蒙蔽的事态;他谦虚地、质朴地进行自己宏伟的工作,决不像那些天生的统治者们那样做一点点小事就大吹大擂。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林肯总统的遗愿虽然得到继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的坚决执行,但结果并不那么完美,国家统一了,黑人不再是奴隶了,但在南方,种族歧视却又延续了百年之久。

1883年,最高法院宣布1875年的民权法违宪,此法禁止在戏院、旅店、餐馆和火车上歧视黑人。此后,南部黑人饱受种族隔离、三K党迫害、不得行使选举权的痛苦,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以致于美国内战百年之后的黑人还在对林肯的雕像诉说着自己的痛苦和希望:“……我有一个梦,我的四个孩子有一天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不是根据他们的肤­色­而是根据他们的品德与­性­格来评判他们。……”。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西进之潮(1)

如果说美国内战进一步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一项运动则塑造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壮大了美国的经济,这就是“西进运动”。

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土扩张,就不会有西进,就不会有后来强大的美国。那么,美国的领土扩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你买进了物美价廉的东西,好好享用它吧。

1803年5月2日早晨,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仍在期待巴黎传来的消息。由于通讯的问题,他并不知道,就在此时,远在巴黎,一位法国人对美国人说:“你买进了物美价廉的东西,好好享用它吧。”

这是一桩少有的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美国以每平方公里美元的价格从拿破仑手中购得路易斯安那。消息传来,美国人难以相信自己的国土在一个早晨就扩大了260万平方公里,是原来的一倍多,而付出的代价不过是1500万美元。

这一次成功的买卖为杰弗逊赢得了良好的人气,使他连任美国总统。

美国的领土也由此不断向西扩张。

1803年5月,美国以每平方公里美元的价格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州,土地扩大了260万平方公里。1810年和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佛罗里达;

1846年和1853年,美国通过战争,强行从墨西哥手中购得近2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到1853年,美国已把它的国境线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国土面积已达775万平方公里,比宣布独立时的版图增加7倍多。

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国手中购得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使美国版图扩大1/3,达到930万平方公里。

930万平方公里都是些怎样的土地呢?是贯穿美国南北的密西西比河,是绵延千里的落基山脉,是广阔茂密的乔木森林,是无边无际的沃野草原,是矿产丰富的丘陵原野,便利于渔业和航运的深水海岸。

这片富饶的土地好像是在等待人们的到来,好像是为塑造一个民族准备的摇篮。对大部分移居者而言,其目标就是取得农场。十九世纪初期,一位英国人哈里特·马蒂诺写道:

“美国人的自豪和乐趣就在于他手上的土地数量。在我所碰到的每一个人中没有—个人认为他所占的土地已经够了……占有土地成了一切活动的总目标。也是解决社会弊端的—个药方……如果一个人在政治上失意、或在爱情上受挫.他就闯江湖去买地……如果他出了丑站不住脚,他就到西部去弄一块地……如果他的邻居后来居上压倒了他,他就离开去找一块土地自己主宰—切。”

于是,随着边疆不停向西移动,移民潮也不住向西涌动。

1848年1月24日,一位叫詹姆斯·马歇尔的年轻木匠在加利福尼亚州阿梅里肯河畔的溪谷底层发现了厚厚的砂金。他原想财不外露,悄悄买下这块宝地。可是一起做工的伙伴却把这个发现泄露了出去。结果,引来了蜂拥而至的淘金者。

不到6个月的时间,圣弗兰西斯科和附近其他沿海城镇几乎成了空城,人们都涌向内华达山脉一带的金矿宿营。

大型金矿的出现进一步吸引人们大举西进。当时流行的一首《噢,苏珊娜》的歌唱到:告诉恋人和家人,不要为自己哭泣,只要在加州挣足钱,就会马上往回赶……

在兴起淘金热之前,加州的人口只不过15000名;到了1849年,人口超过10万;而到了1825年,人口上升到25万人。

美国开发西部,正是受到淘金热的推动。

1841年2月1日,密苏里州的50多位居民联合开始了向加利福尼亚的迁移。这次行程历经5个月3周零四天,途中经历了一次葬礼,一次婴儿出生和一次婚礼。第二年,又有大约100人走过这段行程。

西进之潮(2)

1845年,《纽约邮报》主编奥苏利凡赞美着美国人对西部的开发:我们的天命十分明确,那就是覆盖并占据上天赋予我们的整个北美大陆,广泛进行弘扬自由的试验,并发展联邦自治政府所托付给我们的一切。在天命的引领下,美国西部一切贫瘠的高原土壤,恶劣的生存条件都将被征服。

2、在英国需要数百年才能完成的那些变化,在美国只有几年就发生了。

在马里兰州坎伯兰城,有一处交通要道联通美国的西部和东部,在独立战争后,这里被称为荒原大道。所谓大道,每次也只能容纳一匹马经过,许多人从这里鱼贯而出,走向辽阔而陌生的西部边疆,把背影留给历史和故乡。

有的人为了淘金,有的人为了种地,有的人为了破产后的东山再起,有的人为了发财后的再上层楼,甚至有人为了失恋后开阔心胸……

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的千百万人,不约而同的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再前进,向西,再向西。仿佛是一个着了魔的大移###动。

在美国西部开发之前,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国内人口迁徙。这是一场史诗­性­的迁徙。

那个时代,在那片土地上,人们共同坚持的信念是理想,是自由,是永不放弃,是勇往直前,是创新进取……“西部拓荒”的­精­神,后来成为美利坚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内容。

据统计,在1790年以后的几十年内,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迁的移民,平均每年在10万人以上;而1860年以后的40年内,西部的新垦地就达亿英亩,相当于过去270年垦殖的土地面积。这种垦殖的最大成果,是在西部形成了三大农业专业区:一是以中西部为中心的“小麦王国”,二是以墨西哥湾为中心的“棉花王国”,三是以西部草原为中心的“畜牧王国”,此外还有以加利福尼亚为中心的水果蔬菜产地,这些奠定了美国农业帝国的基础。

西进运动壮大着美国,也让许多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除了扩展边疆,还做了什么呢?

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的一段铁路上有一根很特别的枕木,这根枕木是用磨光的加州桂木做的,这块银牌上写着:“1869年5月10日太平洋公司竣工时的最后一根枕木”。

一百多年前,随着一把银锤将一枚黄金铸造的大钉砸进这块枕木,第一条横贯东西长达2800多公里的铁路将太平洋与大西洋联接在一起,美国的东部与西部也联结在一起。西进拓荒运动,开始以铁路的方式加速推进。

过去横越大陆要历尽千辛万苦,费时数月,甚至要冒生命危险,现在只需买一张车票,就可以在几天之内舒舒服服地从东部到达西部。

这条铁路的修建得益于一项战争年代的法案。

1862年7月1日,为南北战争­操­劳的林肯抽出时间签署了一项法案。

这就是《太平洋铁路法案》,要求两家铁路公司联合修建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政府的赞助方法是,在路两侧交替把一条宽16公里(后来改为32公里)的公共土地划归铁路公司所有。对已经建成的铁路,每英里给予万至万美元的贷款。

在此前几个月前,就在南北战争打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林肯签订了一项重要的法案。这项法案就是对美国西进运动影响深远的《宅地法》,这一法案规定只要是成年的美国公民,未曾持械反抗合众国者,只需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获得一块160英亩的土地,耕种五年后便可成为土地拥有者。

这两项法案直接将西进运动推向Gao潮。

创业者们沿四轮马车的轨道勇敢向西部进发的星星之火,此时变成乘火车西进的汹涌之潮。现在可以大肆开辟牧场和农庄了,因为产品可以由铁路运往东部的城市和市场。

西进之潮(3)

西部的农业和东部的工业互通有无,相互促进。

一直延伸到太平洋的铁路,把整个国家用铁的纽带连接起来。

成千上万的独立农场主和商人在广阔的土地上自由的发展,并以自由土地开发为中心形成农业、矿业、城镇全面开发的格局。

西进运动把美国真正联接起来,促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美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到19世纪末,美国国内贸易大约等于对外贸易的20倍,甚至超过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内需被刺激到如此令人羡慕的程度。

百年西进拓荒的结果是,19世纪末美国人口、农业和工业中心已经全面西移,同时把美国由一个弱小的国家推上世界经济大国的宝座,1895年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500年前,西班牙人使世界发现了美洲这片新大陆。1776年7月4号这里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国家。122年后,这个崛起于新大陆的国家,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锋芒。

开发新边疆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长期起作用,并与这个国家发展进程如此息息相关,这样的例子在整个世界历史也是罕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马克思曾这样描述美国西进运动的成就:“在英国需要数百年才能完成的那些变化,在美国只有几年就发生了。”

3、建设海军,直到用完国库最后一块美元。

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宣称:“边疆消失了”,北美大陆再没有一片地方可以作为边疆地区来开拓,出现在美国人眼前的是无法用传统方式开拓的万里海疆。

1896年,威尔逊用边疆的消失来解释90年代的经济危机,他认为:“令人心旷神怡的扩张时代已经宣告结束,我们的生活日益感到紧张和困难。”

一些经济学家发出警告,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一直靠不断的扩张和开拓取得发展,随着边疆的消失,这种发展势头还能保持吗?

1890年,就在美国人为边疆消失而惴惴不安时,一部军事和国家战略著作使美国人眼前一亮,引起巨大轰动,立刻风靡全球。

这本书是《制海实力对历史的影响》,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著。

此书总结了有史以来海战的战略战术及其影响,提出海上的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思想——此即著名的马汉主义,直接促成了美、德、日诸国海军的崛起,从而享有海军“圣经”之誉,直到今天,海权论依然是美国制订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马汉说:

“海上实力,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海上力量,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在马汉眼中,英国凭借着强大的海上实力已经拥有了200多年的辉煌,而皇家海军依然在全球范围出没;新兴的德意志帝国竭力发展海军,试图与英国一较雌雄;日本的天皇节衣缩食建立起来的海军已经活跃在太平洋上;即使被列强视为衰老帝国的中国也有一支被称为北洋水师的现代化海军……而美国海军的实力只排在第12位,必须奋起直追。

马汉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赞同,许多人都同意他的观点:海上实力“蕴含着使一个濒临于海洋或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根据”。

甚至有议员在国会公开说:建设海军,直到用完国库最后一块美元。从1890年起,美国开始大力建设海军,仅仅五年时间,美国就从世界排名第12位上升为第5位。

埋头于建设的美国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大海,大海意味着新的边疆、新的发展。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