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三章:全民致富
“你在哭吗,刘县丞?”
“我没有,呜呜呜呜,我真的没有在哭,大人!”
“可是你看起来真的在哭啊?”
“没有,大人,小的这是为登封县发展如此迅速的高兴泪水”
……
刘县丞的靠山刘府伊调任了,换了一个领导过来。说起来刘府伊还沾了左县令的光,在他管理范围内的地方经济发展的很好,所以升了一级。。。
当然刘府伊走的时候是很心酸的,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登封县是一个好地方,来这边随便谋一份工作也比在别处好。何况刘府伊升是升了,可是只是品阶高了,收入却大大的降低了,被分配到户部,做统计了,统计能有什么油水啊……
这一日,登封县名人云集。
早在一个多月前,天下各处就收到了信息,少林寺要办开光大典,此次开光大典盛大无比,因为出席的人物非常特别,当今圣上,要前往少林寺,参加这个百年古刹的圣典。
当年仁宗他爸宋真宗,天天就想去泰山封禅,还装模作样的伪造天书。有了“天书”上天的旨意才能去封禅。
于是全国人民有了新希望,大伙而看到狗洞,蚂蚁洞,树洞,蛇洞,都会毫不犹豫的伸手进去摸一摸,期望摸一本天书贡献给皇上,一辈子吃穿不愁……当然,天书的形态很多,某人撒了一泡尿到地上,形成了奇怪的形状,也有可能是神的旨意,是天书。
经过大家的努力,天书终于出来了,反正也没有人见过天书到底是怎么样的,不需要辨别真伪。于是送真宗就拿着天书去泰山了,浩浩荡荡的一行,搞了四十七天,累死了朝中一半的官员,累死了全国一半的百姓,他终于回宫了,然后自己在宫里继续搞,估计他的目的是把朝中剩下的一半官员和国内剩下的一半百姓在搞死,当然他没有成功,很快他自己就死了。
比起上一任的皇帝的痴迷,仁宗在这方面是比较理智的,往年都是去汴京的大相国寺,拜拜,保佑国泰民安就好了,可是今年,大相国寺遇到打擂的了。
一个登封小县的少林寺居然邀请当今圣上去参加开光大典,真是笑死人了。要知道,这个时代金庸还没有出身,他的小说自然也没有流行起来,人们对少林寺还是相对陌生。
不过少林寺这匹黑马居然打败了大相国寺,成功的申请到了皇上去参加典礼的荣幸,这时候,再没有人不知道这少林寺了。
……
少林寺。
方丈的屋里,一桌的素鱼素鸡素肉,还有一瓶素酒。
戒律院主持天水大和尚笑容满面:“吃,吃,吃,左大人啊,没有你就没有我们少林寺的今天!干了这杯素酒。”
“哪里哪里,这是少林古刹自己的魅力。不过这一次,一定是要计划周全,首先,少林的佛经班一定要布置好,等皇上一来,众人齐唱,才有效果。其次,这少林功夫表演团,也要准备好,一定要让人看到少林功夫的厉害。最后这素斋,不用我说了吧,千万不能再被人挑出骨头了……”
“是,是,是,左大人说的是。”戒律院主持陪酒,笑容满面的说道。
方丈在一边装高僧,当然面色的喜气是掩不住的。
他感觉自己离国师之路只有一步之遥了。当初少林寺每月捐钱,几乎把少林寺的老底都捐了一大半,方丈大人紧咬着:“出家人四大皆空,为民众修路造福!”
再加上,高层的高僧也是,齐心协力,坚决坚定的出钱,在登丰大道路口的石碑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少林捐赠的钱财,让民众一阵唏嘘,这些和尚果然有钱,这县令大人真牛,居然能从和尚手里化缘到钱。
虽然百分之八十的小和尚不愿意,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但是最终给钱还是由百分之二十的领导拍板,钱给了,说实话,方丈回想起来也有点肉痛的。
可是现在看看,这路修的好啊,路修好后,县令大人又用县里的钱赞助了快速马车,现在每日从汴京里源源不断的有人来少林寺参拜礼佛,那香油钱可是一天顶以前一个月的。
少林寺地处登封嵩山,盛起于唐朝,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本来就是个好地方,但是由于交通问题,来的人受限颇多,逐渐没落,光靠主持武林大会当评委实在是赚不到多少钱。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外头的人叫登封为小汴京。
自从县令大人用家具厂的利润投入去开矿,好大一片铁矿山,看的黒西口眼红不已,可是已经晚了,开始的时候他不屑动县令大人,如今县令大人左边有少林方丈,右边有最大的包工头花不花护驾,他也不敢怎么样。
顺便说一下,原来的白莲教因为赋税太高,卖白莲符实在是无利可图,教徒们纷纷退教,如今教主花不花改办实业了,他的实业内容还是人,几乎已经成为全天下最大的劳务派遣公司,不管你要做什么的人才,去找白莲人力铺,都能找到合适的。
有点类似现代的中介,收取商家和劳工双方的介绍费,也算是成功转型了,由于交通的问题,生意已经慢慢的在向汴京渗透。
花不花更是花了一大笔钱把东口葫芦村都买下来,作为公司的大本营,公司里头再也没有捡菜叶,拍馒头的行为了,如今作为登封县最大的企业之一,里头到外头,装修都很好,还购买了一整套的登封家具厂的家具,因为花不花是股东,可以享受内部折扣。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