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共和国之战 > 1949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季节。

1949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季节。

国民党政府的即将覆灭使西藏一部分亲帝上层人士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深夜,古城拉萨刮着­干­冷凄清的季风。贵族府邸的深宅里,古刹名寺的密室里,黑影憧憧,酥油灯摇曳;神秘的电波在夜空颤动,如同星光在天河里颤动……

一个眼睛碧蓝戴着雪白手套的外交官,频繁出入于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的官邸。

还有一些来历不明的外国人像是赤尾狐那样诡秘地出没于豪门巨户……

当这个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候,暗夜中的策划已经接近完成了。

1949年7月8日,噶厦政府通过印度噶伦堡电台,通知国民党政府及其驻西藏办事处:“为防止赤化的必要措施,决定请彼等及其眷属立即准备离藏内返。”

就在同一天,噶厦政府的三位噶伦和基巧堪布,会见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代处长陈锡章。首席噶伦然巴说:国共内战打得很厉害,国民党在哪里共产党就追到哪里,为避免在藏国民党官员把解放军招引进来,西藏官员大会决定:西藏政府与国民政府暂时断绝政治关系,请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人员两周内离藏赴印,转道回内地。

随后,大批手持英式枪的噶厦兵,包围了国民党政府驻藏办事处,电台被查封,学校被关闭,测候所被抢占;那些“共产党汉人”嫌疑人员,更是依照秘密提供的名单被一一拘留。从拉萨到西藏各地,乃至严密布防的藏东重镇昌都,无不刮起一股驱逐汉人的黑风。国民党驻藏机关的官员誊属和其他汉族人员二百多人,被严密监视,于7月11日、17日、20日分三批驱逐出西藏,送往印度,再经海路遣返回内地……

这便是震惊中外的“驱汉事件”。

向噶厦政府提供拉萨“共产党汉人”名单的,便是那位蓝眼睛白手套的外交官——理查逊先主。他是不大列颠帝国在东印度的重要人物,当时的身分是印度驻西藏总领事。

跟这位理查逊先生遥相呼应,紧密配合的,是美利坚和英吉利的无线广播电台:——美国合众社电讯:“西藏利用国民党的行将崩溃,完全可能脱离中国政府之主权。”

——英国通讯社专稿:“英国从未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并受中国管辖的说法。”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评论员”,英国政府派来的“工程师”,在拉萨活动着……

拉萨原有的通讯联络电台,很快变成了“西藏广播电台”,昼夜使用藏、英、汉三种语言向外界播音。它起劲地传播:“汉藏关系只是宗教上的供施关系,西藏在历史上就没有属于过中国”,“解放军违背神的意愿,与西藏政教水火不能相容”,煽动西藏僧俗人民“要南死女顶,前仆后继,”对解放军“坚决进行武装抵抗!”

同样是这位颇有绅士风度的理查逊先生,对年迈昏庸的西藏摄政达扎说:“不能坐喊独立,应当向联合国写信呼吁”。于是,噶厦政府草拟了《西藏独立宣言》,由理查逊先生亲自修改定稿,并译成英文本,决定派遣达赖的二哥嘉洛顿珠和孜本(审计官)

夏格巴去联合国呼吁,请求支持。

此后,理查逊先生又伙同来自美利坚的神秘人物劳威尔·托马斯,和摄政达扎等秘密商定,组织了一个由6位官员组成的所谓的“亲善代表团”,打算分别派往美、英、印(度)、尼(泊尔)4国,请求援助。各位代表都携带盖有达赖喇嘛和摄政达扎印鉴的书信,信中称:共产党已占领内地多数省,业已临近藏界,请求4国指导我们如何作战,并希望派来一批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借贷一批美元,为实现西藏独立、加入联合国组织给予支持……

他们的­阴­谋一旦得逞,面积相当于12个浙江省的棕­色­土地,将从中国的版图上冰裂而去。

那片环抱一千多个湖泊的美丽高原,那些蕴储无数宝藏的崇山峻岭,特别是跟华夏各民族血­肉­相连的百万藏族兄弟,都将沦入异邦异族的手中;原本是祖国最可靠的西藏屏障的喜马拉雅山脉,也将被利斧斫裂而去了……

藏与华夏古族是同源同种,同胞骨­肉­。他们土地相连,文化相融,共建共拥东方第一大国,也已历经七百多个春秋了。现在,当自己的祖国如醒狮一般将要跃起于世界的时候,这片第三极地,难道将要发生令高山扭痛、大河淌血的离心的裂变吗?整个世界注视着西藏,毛泽东的眼光也注视着西藏。

1949年9月3日,新华社发表社论,严正指出:“西藏地方当权者驱逐汉族人民及国民党驻藏人员的事件,是在英美帝国主义及其追随者印度尼赫鲁政府的策划下发动的。”

解放军将“不容一寸土地被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治之外”。

仅仅隔了4天,9月7日,《人民日报》又发表社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西藏》,号召西藏人民团结起来,迎接解放。

但是,封闭于雪山峡谷中的噶厦地方政府,对来自北京的忠告和规劝充耳不闻。他们受那些蓝眼睛白手套的蒙蔽太深了,对自己的力量也估计得太高了。从拉萨通往藏东重镇昌都的驿路上烟尘滚滚,七千大军被调往金沙江西岸,他们将要凭据天险和神符,顽固抵抗解放军进入西藏。

(2)新生的共和国面对艰难而严峻的考题。

逆历史潮流而动,背全国人心所向的所谓“西藏独立”的­阴­谋,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一致谴责和声讨。

首先对“西藏独立”­阴­谋表示极大义愤的,是藏民族各阶层爱国人士和甘、青、川等藏族聚居省的人民。

1949年10月、日,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天,西藏黄教两大教主之一的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从青海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凡有血气,同声鼓舞,今后人民之康乐可期,国家之复兴有望。

西藏解放,指日可待。班禅谨代表全藏人民,向钧座致无尚崇高之敬意,并矢拥护爱戴之忱。“

在瑞雪飘飞的1950年1月的最后一天,班禅堪布会议厅再一次代表西藏爱国人民致电中央人民政府:顷闻西藏拉萨,反动当局,以“亲善代表团”名义,派遣非法代表,赴英、美等国活动,表示“西藏独立”,企图勾结帝国主义,反抗人民政府,以达其脱离祖国、出卖西藏的­阴­谋。西藏系中国领土,为世界所公认,全藏人民亦自认为中华民族之一。今拉萨当局此种举动,实为破坏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违背西藏人民意志。谨代表西藏人民,恭请速发义师,解放西藏,肃清反动分子,驱逐在藏帝国主义势力,巩固西南国防,解放西藏人民。本厅誓率西藏爱国人民,唤起西藏人民配合解放军,为效忠人民祖国奋斗到底。

早年从西藏逃亡内地的爱国势力“热振派”

的代表益西楚臣,在西宁拜见中央代表,痛哭流涕地再三“敦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尽快尽早进军西藏,拯救同胞于水深火热,使西藏回到祖国怀抱”!

1949年11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复电班禅,电文中说:西藏人民是爱祖国而反对外国侵略的,他们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策,而愿意成为统一富强的各民族平等合作的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分子,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必能满足西藏人民的这个意愿。

当1950年的春天来临的时候,人民解放军的旌旗所向,四川、青海、甘肃、西康、云南5省境内藏族聚居地区已全部解放,新生的人民政府相继建立。

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在帝国主义分子的策划和挑唆下,西藏一小撮反动上层已经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了。

继“驱汉事件”之后,美利坚合众国的间谍分子进入西藏秘密活动,鼓励西藏成立一支有技术的部队,接受他们的技术训练,抵抗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西藏当局即向美国要求提供“十亿美元”的援助和给予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武器。接着,第一批美国武器经印度加尔各答运到了拉萨,藏军司令亲自带人到江孜印度兵营接受训练。

1950年1月,美国合众社向世界发出电讯:“西藏将派出亲善使团分赴英、美、印、尼和北京表示独立”。

1950年1月20日,新华社发表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发言人的谈话,严正指出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的铁定事实,声明西藏无权擅派任何使团,更无权表示所谓的“独立”。

但是,西藏反动当局已经利令智昏,迷途难返。雪域之地上法号凄厉,喇嘛们在寺庙里念咒经诅咒红汉人解放军,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夫陆续被征召入伍,藏军急剧膨胀了一倍,各种兵员和辎重源源不绝运往藏东。英国报务员福特从那里的藏军兵营,不断向太空拍发神秘的电波……

新生的共和国面对着艰难而严峻的考题。

(3)18军待命进藏。

1949年底,成都战役胜利结束。参加这次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主力,正集结在四川乐山和眉山地区。

1950年1月7日,第二野战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发来急电,命令18军以一个团布置在新津、邛崃一线,其余部队均集结在乐山、丹陵待命,并指示张国华军长速到重庆领受任务。

18军是一支稳健善战的部队。这支在解放战争初期组建的部队,曾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转战河南、湖北、贵州、四川,在解放中南、西南地区的战斗中屡建战功。

在二野司令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高兴地对张国华军长说:“毛主席从苏联发来了电报,把解放西藏的任务交给你们啦!”

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正在苏联访问,谈判签订中苏友好条约事宜。

邓小平政委指示张国华军长:到西藏去,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政策就是生命,要用正确的政策去扫除中外反动派的妖言迷雾,去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和成见,把康藏广大僧俗人民和爱国人士团结到反帝爱国的大旗下来。

接受了解放西藏的任务以后,18军在眉山一带进行了进藏前的思想动员和组织整顿。

为了做好调查研究,为主力部队开辟道路,一支以侦察和工兵队伍组成的先遣支队,于2月3日先行出发;以后这支先遣队又进行扩充和调整,组成进藏先遣部队,由18军副政委王其梅、第二参谋长李觉率领。

18军主力是8月下旬陆续出发,向西藏挺进的。8月28日,晴空万里,部队在眉山三苏公园举行了隆重的进藏誓师大会。大会在震耳的礼炮和悠扬的军乐声中开幕,鲜红的五星红旗慢慢升到蓝空,战士们庄严宣誓:“一定要把灿烂的五星红旗Сhā到喜马拉雅山上去!”

军政委谭冠三走上主席台,铿锵有力地问:“同志们,刺刀磨快没有?”

“磨快了!”

“枪擦好了没有?”

“擦好了!”

全体指战员对于进军西藏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于18军进藏非常关切。

根据西藏社会和地理的特殊情况,中央一再指出:进军西藏“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部队要“一面修路,一面进军”。毛泽东对许多重要问题都有细致的考虑,他曾指出:甘孜至昌都是否能随军队进攻速为修路通车?昌都能否修建机场,是否适于空投?同时,毛泽东特地批准购买30架高空运输机,以支援进军西藏的需要。

数万人马,向康藏高原挺进,后勤供应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为此,二野从成都战役缴获的汽车中,抽出四、五百辆,充实18军进藏急需。

部队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川西筹集,另从重庆制作20万斤以上的饼­干­供进藏部队食用。

部队每前进一程,运输补给线就延长一段,人员供应也就越发困难。先遣部队刚到甘孜不久,就发生了严重的粮荒。52师师长吴忠在当时签署的报告上写道:“部队携粮已吃完,空投未成,征粮困难。为长期打算,节衣缩食,争取时间,已动员部队每天每人吃一斤粮,并组织部队挖野菜(亦不多),捉地老鼠,捕麻雀充饥……”

当时,就连王其梅、李觉等军首长也吃地老鼠。

就这样,我人民解放军爬山涉水,晓行夜宿,经雅安、甘孜,过理塘、巴塘,部队陆续抵达金沙江东岸。隔江相望,便是等待解放的祖国领土——西藏。

(4)三支劝和团的遭遇。

但北京始终在耐心地等待着西藏地方当局的觉醒,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放中国大陆最后一块土地。为此,曾经做过多方面的努力。

早在1950年春天,在弯弯曲曲的康藏山路上,有一支小小的人马在行进着。被护卫在中间的那位披着袈裟的法师,在颠簸的马背上还诵经祈祷,他就是有名的密悟法师。

他率领了一支劝和团。这支小小的劝和团从成都启程时共有5个人,即密悟和他的两个徒弟——如意、胜兴,以及贾题韬和阿旺嘉措。

这支劝和团自己联系了一支马帮商队,同他们一起走。到了甘孜要过金沙江了,他们没有马牌(通行证)过不去,就搭起帐篷住在江边等候。

这时,甘孜白利寺大活佛格达率领的第二支劝和团也来了。他在西康威望很高,顺利地过了金沙江。密悟法师一行还是过不去,只得望江兴叹。

第三支劝和团——青海劝和团于1950年5月组成,由达赖的哥哥当才活佛任首席代表,青海黄南州的活佛夏日仓呼图克图、大通县的活佛先灵任代表。

青海劝和团于7月份分两路自西宁和同仁起程,8月在柴达本盆地的大河霸会合,一同赴藏。

劝和团到达那曲后即被扣留,迟玉锐等4名汉族­干­部被藏军押往山南软禁。

在各路赴藏劝和团中,影响最大的要算甘孜利寺格达活佛那一支了。

格达是一位出身贫苦的爱国活佛,当年红军长征路过时,他曾任博巴(藏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与朱总司令建立了友谊。

为了使西藏早日和平解放,格达活佛致电朱总司令,要求去拉萨促进和谈工作。朱总司令复电,对格达活佛的爱国热情深表嘉许。

7月10日,格达活佛以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分,由甘孜启程赴藏。那天有很多当地群众前来送行,有些老人还跟在后面,高声为他祝福。不料格达活佛竟在昌都遇害身亡了!

原来,格达活佛一行是7月24日到昌都的。他广泛接触了僧俗各界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解放军进驻驻甘孜地区后,如何尊重藏族群众。在昌都的亲帝分裂主义分子对他又恨又怕。特务分子在格达活佛喝的茶水里下了毒药。活佛中毒后,即腹痛、头痛、口吐黄水、鼻孔流血流脓,第二天——8月22日就圆寂了。

死后全身乌黑,皮肤触手即行脱落……

格达活佛遇害,激起各族人民的极大义愤。

18军官兵更是群情激愤,向隔江对峙的藏军挥拳怒骂。

格达活佛8月22日被毒死,25日中央军委批准了昌都战役的计划,26日西南军区下达《昌都战役的基本命令》。

战争之神的正义之剑,将要划出霍霍闪电了。

(5)新任总管阿沛·阿旺晋美。

昌都,位于西藏东部澜沧江上游扎曲和昂曲两大支流交汇处,当时居民有三千余人,扼进藏南、北、中三路之要冲,噶厦在此建立了总管府,指挥着占藏军总兵力三分之二的九个代本(团)和民兵八千余人。这八千余人分布在沿江一千多里正面防线和昌都附近宽七百多里的纵深地区。

当解放军临近金沙江东岸的时候,原昌都基巧(专员、总管)拉鲁·才旺多吉任期已满,他上书噶厦请求准予回拉萨。按照旧例,昌都总管必须由一名现任噶伦出任。但在拉萨的三位噶伦谁也不愿在这种时候赴任昌都。文武官员更是畏缩不前。于是,摄政达扎决定,突破清朝给西藏设立4名噶伦的定制,提升孜本(人事审计官)阿沛·阿旺晋美为增额噶伦,前往昌都接替拉鲁。42岁的阿旺晋美临危受命,慷慨赴任,很有点悲壮的意味。

清朝皇帝退位的那一年——1911年,在拉萨以东一百多里路的甲玛沟,有一户贵族世家诞生了公子。他便是阿旺晋美。阿旺晋美从小就聪慧过人。在别的藏族小孩还在玩羊拐骨的年龄,阿旺晋美被送到拉萨的一家私塾学习藏文去了。14岁那年,他拜在一代佛学大师喜饶嘉措门下,学习文法、诗学、历史和哲学。喜饶喜措大师学问渊博,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为人刚直有如青枫,在藏区享有盛名。阿旺晋美跟着大师,暮鼓晨钟苦学3年,又拜东藏神秘灵异之地——三岩地区红教派的大苍活佛为师,习诵佛学经典,度过两个寒暑。当他20岁那年重返故乡甲玛沟时,已经称得上是满腹经纶了。

甲玛沟是个只有一百四、五十户人家的农牧结合的山乡。20岁的阿旺晋美接替母亲管理自家的庄园。他在读书之余,同农奴们一起收割青稞,一起放牧牛羊。凄惨的现实使他萌生了最初的民主思想。他越来越认识到西藏的制度需要改进……

对于这项任命,有的人认为凶多吉少,实在不是一个好差使,但阿旺晋美处之泰然,他面见摄政达扎,居然陈述了一条令满庭皆惊的意见:“上司抬举我,委以重任,我愿从命。但是现在人民解放军已向昌都方向前进,也许指日可到。我们迟早总是要同解放军接触,总是要谈判的。请上司给我权力,我去昌都后暂不接任总管,而是直接去找解放军谈判。‘找水源,去雪山。’我一路东行,找到解放军为止。”

摄政王达扎惊得半晌无话,满庭文武大员脸­色­­干­差万别,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官员扩大会议讨论的结果,向噶厦提出意见书,支持阿沛的要求。这简直像三月里草原的风一样,刮遍了圣地拉萨,但是,风再大,扬起一层沙灰又打着旋于折了回未。官员扩大会议在给噶厦的意见书里又认为,阿沛已是堂堂噶伦,不宜贸然与解放军谈判。先责成在印度的孜本夏格巴等人同共产党接触,待时机成熟,再由阿沛出面谈判。

噶厦和达扎批准了官员扩大会的意见书。

8月28日到达昌都,阿沛披两肩征尘,顾不上休息,便亲自巡查江防,考察民情,亲随和卫士们常见他眉头紧蹙,一言不发。一周之后、他致电噶厦:“因时世浑浊,民不堪命,这里有的宗(县)内仅七、八户还有糌粑,其余全以圆根(即蔓青,一种类似萝卜的蔬菜)为食,乞丐成群,景象凄凉。”针对噶厦命令他进攻玉树一事,他建议“停止进攻,汉藏双方最好和平解决,如果不行,也应先从边境一带撤出所有部队”。

可惜,噶厦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6)毛泽东念念不忘以战促和。

毛泽东关注着西藏的动静。

关于昌都战役,他胸有成竹,指示“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他要在藏军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毁灭其全部有生力量,避免以后再与藏军漫山遍野地打游击与消耗战。他要使噶厦全面丧失抵抗能力。

8月15日,毛泽东看完西南军区作战计划后电示:“一个师进攻昌都是否够用?藏方似有相当强战斗力,必须准备。”另外两条批示是关于补给运输的:“一,甘孜至昌都是否能随军队进攻速为修路通车;二,昌都能否修建机场,是否适于空投?”

西南军区关于昌都战役的作战计划是,南北两线合围,兵分五路出击。

旦嗖嗖­射­出,必将石破天惊,地动山摇,整个世界屋脊为之震动。

8月28日,毛泽东给西南局并西北局的电报说,如我军能于10月份占领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团来京谈判,求得和平解决(当然也有别种可能)。毛泽东念念不忘的是以战促和,还是希望和平解放那一片雪山高原。

8月31日,毛泽东批示:“购30架高空运输机,支援西藏进军。”

1950年8月31日,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10个月,彭德怀挂帅出征朝鲜战场正打得炮火连天,鸭绿江那边稍姻弥漫的天空更需要人民中国的战鹰。但是,毛泽东还是咬咬牙,把3O架飞机批给进军西藏的部队。而西藏在毛泽东心目中的份量,岂是“30架”

高空运输机所能承载的!

这里让我门先追踪北线作战的右路部队。

10月7日,执行迂回包抄任务的52师154团渡过金沙江,溯江而上,开始翻山越岭。

由于高原空气稀薄,炽烈的太阳在雪地上的反光刺坏了战士的眼睛,几乎有一半人因雪盲而暂时失明,双眼红肿,疼痛难忍,人们把绑腿布连起来一串一串牵着走。涉渡冰河更艰苦。

横断山区条条山条条水,湍急的水流冲击着冰块,像锋利的刀刃划破了人们的皮­肉­。

有的战士因腿伤不愈,加上急行军和恶劣的气候,整条腿坏死,被迫截肢。

饥饿的威胁也极为严重,整个参战部队都受到了粮荒的困扰。154团从玉树补充的粮食很快就吃完了,中央在重庆订做的高营养食品蛋黄蜡和代食粉因资本家偷工减料被大大打了折扣,按原定指标每人每天12两就足够补充消耗的热量,但发到战士手中,12两仅够他们吃一顿。由四川运来的大米因长途跋涉、风吹雨淋,早已霉料变质。缺粮,沿路又是茫茫雪山,没有野菜和草根可食,有的战士撕吃自己棉衣中的棉花,吃粉状的细土,吃骨头和牛角烧成的灰烬。

最惨的是随军的战马和驮畜,这些“无言的战友”眼望无尽的群山日光暗淡,有的连眼睛也没有——被冰雹打瞎了。饿急了,它们就“咔嚓咔嚓”啃食冰雪。夜间,饥寒乏力的马儿把头拱进战士的帐篷。低垂的头颅贴在战士的胸部,战士醒来,把自己的口粮偷偷喂它一把,抱着它的头流下了眼泪。马匹不断倒毙,几百里路倒下的牲畜成了无意中设置的路标,到昌都战役结束,几千匹牲畜所剩无几。饥饿的人们硬着心肠吃饥饿而死的牲畜,马倒一匹人吃一匹,吃了马血马­肉­,还要吃马皮,恨不得连马骨也要烧成灰咽到肚子里。

在千里迂回的急行军中,154团和青海骑兵支队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人掉队。10月16日,跑在前边的只剩下百余骑兵和百余步兵,他们以日行170华里的惊人速度先敌4小时抢占恩达,切断了昌都藏军西退之路。

南线解放军两个团攻克盐井、宁静、邦达。

堵往了藏军逃窜察隅之路。

(7)解放军攻占昌都。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