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野樱桃 > 169.上卷.向谁倾诉(65)

169.上卷.向谁倾诉(65)

( 如此看来,秦始皇修长城,除了给中国留下一个文物遗迹外,对其政权没有任何“加固”作用。ww***。

秦之后,历代统治者似乎在修长城可抵御外域番邦侵扰上与秦始皇达成共识,几乎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对长城进行扩充修葺。于是,这长城才会连绵千里,蔚为壮观,令全世界叹为观止,对于今天旅游业的展可谓功大莫焉!然而,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的外国人登上长城之后在为长城的壮观而惊叹的同时,也为中国封建帝王想出这等办法来巩固自己的政权而拍“垛”叫绝呢?我看未必。因为长城实际上没能挡住任何一个“入侵者”。被大汉族正统认为蛮夷的成吉思汗是乘铁骑持弯弓跨过长城而入主中原的;满族人也是从长城最坚固最险要的关口长驱直入,导致了那个曾逼得明朝最后一个皇上在煤山那株歪脖树上寻了短见的大顺王朝不足百天便夭折了……

中国历史上的君王们历来崇拜城墙,以为只要高筑墙就能使千秋帝业坚如磐石,固若金汤。除了长城之外,中国的哪座城市不是高墙巍巍,但哪个朝代又是靠城墙维系下来的?(阿弥陀佛!如果城墙能使封建政权万世不灭,我辈至今还得向皇帝山呼万岁)。

这就使我不得不叹服三百年前那个使我大汉民族长期心理不平的满族统治者、大清康熙皇帝。那老儿在接到长城要塞古北口总兵蔡元关于请求朝廷拨款修筑他辖区的那段长城的奏折后,竟大笔一挥,写出了一段石破天惊的上谕来───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笔者注:看来这皇帝老儿不认吴三桂的那壶酒钱,这是对的)。

康熙既然不愿整修长城,他又怎样解释他的统治之道呢?上谕说:“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这老儿说得好不好?真好!难怪在人们印象中一直认为腐朽的清朝也有过“康雍乾盛世”哩!不过,这也不是他的明,在他之前,中国帝王中也有过不少人明白或大致明白这个理儿。我们可以断,谁明白这个理儿,谁的日子就好过些。譬如:唐太宗李世民明白,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理儿,于是便有了“贞观之治”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太平盛世。

修墙御敌与修德安民哪个更重要,哪个更治本,哪个更高明?你说呢?

这么想来,这么说来,读者诸君会不会骂我:你这是诋毁长城,损我中华民族之尊严!如此,小可则诚惶诚恐。不敢!不仅是不敢,而且也绝不愿。因为,爱国之心是一个文人最根本的结,何况,多次登临长城,毕竟使我在这巨龙般的古建筑面前感到了我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但是我想,设想一个观点大概没有人会有异议,即:如果现在再生战争(只是如果,绝无期盼),这长城更是没有任何防御功能的,别说核电钮一按,就是普通的炮弹也会越墙而过的,不错吧?那么,如果我们整个民族(当然不仅是大汉)在战争面前万众一心,真正做到众志成城,又有什么力量能战胜我们呢?

国歌上唱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悲壮的呼号,也是真理的宣。

如果诸位不把我列入企图篡改国歌的­阴­谋家的位置上,我想:如今我们应当唱──“用我们的灵魂筑成我们心的长城!”

倘天下人同此心,为官者、为商者、为工者、为农者、为兵者、为学者……自己该­干­什么,还用再提个醒吗?

旅途上的朋友

朋友,出过远门吗?我是说孤身一人远走天涯。但凡有这种孤旅,出门时少不得为自己的行装里塞上几本书,途中寂寞难挨时,让眼睛去与书交谈。眼睛酸涩时,就闭目假寐或昏昏睡去。最好的际遇是你旁边(或对面)坐着一个不甘寂寞喜欢说话的人,年龄身份­性­别无妨(异­性­更好),双方随便谁先开口搭讪,只要对方接茬,交谈就开始了。话到投机处,便热乎得如旧友重逢般天南海北地扯了起来。话不投机呢?无妨,打一声呵欠或上一趟厕所,谈话就可中断了。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