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野樱桃 > 187.中卷.为谁歌哭(7)

187.中卷.为谁歌哭(7)

( 我说:我现在还是工人,在厂里……

老褚坚定地说:不用管,你明天来上班好了。ww其余的事有我呢!

那一段我关系虽然还在厂里,人却被陕西省青年杂志社借去帮忙了。第二天一早,我对《陕西青年》主编赵熙说了老褚让我去办工人文艺杂志的事,赵熙很惊诧:噢,市工会还有这么一位热心文艺的领导!那你就快去。现在咱陕西就一个《延河》,工会的刊物你这儿办好了真是一块园地呢!我从赵熙那里背了一捆稿纸,当天就赶到市俱乐部上班去了。

那时,文艺刚从“四人帮”的禁锢中走出来,尚处在复苏阶段。陕西的文学刊物只有《延河》一家,对作品的要求比较高,大量的业余作者还是望其门而不得入。《西安工人文艺》的创刊,引起了全市乃至全省业余作者的极大关注。作为主持工作的副主编,我对这刊物也很投入,所以刊物在社会上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ww如今,活跃在陕西文坛的一大批成名作家,大牌编辑、记者几乎没有人没在此过作品的。1981年,我还代表陕西参加了在京召开的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我是唯一的一个在会上介绍办刊经验的代表。会后,全国十几家工人刊物在西安召开经验交流会,《西安工人文艺》被推到了全国工人刊物“老大”的位置上,可谓风光无限!直到现在,还有许多文学界的朋友说:工人文艺是徐剑铭一生最成功的一段。对这一点,我也不想谦虚。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一段的成功,靠的是褚国华先生的鼎力相助。没有他的支持,我也会落荒而逃的。

创办刊物的经费是他让市总工会拨给的;编辑人员是他帮着调来的;大小会议,他必参加,鼓励作者支持刊物;他还经常亲自为刊物写文章,点评作品。那年,编辑部请天津作家蒋子龙来西安作文学报告,他亲自接待,并亲自主持报告会。会上他对蒋子龙作品的分析、评论,连蒋子龙都很震惊。子龙对我说:你们西安有这么一位懂行的工会主席,直是幸运!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调动问题。我到编辑部上班半年了,工作关系仍未调来。褚国华知道后,立刻把市总工会组织部长叫到办公室,问:徐剑铭的调动为什么还没解决?组织部长说:我们到厂里去了多少次,他的档案找不到啊,这事难办……(在此之前,有几家文化单位要调我,档案转来转去就转丢了)

褚主席说:档案有什么了不起!我在他厂里搞过社教,查过他。年轻人嘛,没什么问题,就是出身不好,那算啥?我们用的是人才!没有档案,另填一个就行了嘛!

说这番话时,我正坐在他办公室外间的会客室里。褚主席说话明显绪激动,而听到此话的我更是几乎落下泪来……一是感激褚主席对我的信任,二是觉得这位副主席思想开放,有胆有识。

而更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一次,某个与褚先生私交甚厚的朋友告诉我:你知道褚主席为什么坚持要你来工会工作?我说:不就是看我能写点东西么?那人摇头:这只是一个方面。褚主席是位平民出身的­干­部,是很讲义的人。他曾多次对我说:徐剑铭那小伙有才,人也诚实,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的处理。我是社教工作队长,却没能保护住小伙,真是对不住他啊!

我连忙说:哎呀,这话从何说起呢?他那时已经受到了冲击,靠边站了,想保我也是有心无力啊?这责任怎么能揽到他身上呢?

由此,我就更加敬重褚国华先生了,原来,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老­干­部竟是如此重重义!

我在《西安工人文艺》工作了六年,不仅使我写作上有了进步,而且锻炼了我编辑工作的能力。以至于以后我到报社、到许多杂志社搞起编辑工作来都能应付自如。后来,我虽因不测风云,而落到了自由职业者的行列,但因有了写、编这“两把刷子”,日子总算能对付。每念及此,我就想起了扶我走上文学之路又扶我走上编辑之路的褚国华先生。

感君义重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