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野樱桃 > 197.中卷.为谁歌哭(17)

197.中卷.为谁歌哭(17)

后记:本文被《散文选刊》等多家报刊转载。

有人把它改成故事,在上海的《故事会》上刊登,结尾被改成:“城里人逢人便说:山里人真朴实;山里人对人说:城里人真大方!”这种“升华”主题真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人把它送到《读者》上表,但“作者”不是我……

风雨沧桑不了

1996年初夏。胡征先生的一套新书送我,其中有《胡征论》《历史的回声》《诗录及其他》《生生集》,计4本。至秋日,杜鹏程先生的夫人问彬也送我4本书,那是新近出版的《杜鹏程文集》。8本书垒于案头,厚可盈尺,真实地记录着两位前辈作家一生筚路蓝缕的文学生涯。两位作家都是我所景仰的前辈。记得32年前,当我以一个小学徒工的身份惴惴不安地将几歪诗寄到省作协会刊《延河》编辑部时,时任《延河》诗歌编辑的胡征先生便亲自到厂里来找我,帮我修改润­色­后在刊物的显要位置上表。随后,又通知我参加省作协召开的青年作者会。当作协的领导们接见我们时,胡征将我介绍给以《保卫延安》而名满天下的大作家杜鹏程。杜老师握住我的手,一连声地说:噢,好好好,小年轻。我当年写东西时,也像你这么大。

那时,中国历史上那场空前的劫难尚未开始。短短的接触中,我感到杜、胡两位老师同挚友,又年龄相仿,同在一个作协大院工作,同是文坛风云人物,少不了一些高山流水式的佳话。然而,30多年后,当我仔细读了两位老师的几本书后,却没有找到各自关于对方的描述(也许仅仅是没有找到)。于是,心中便留下一个难解的谜。

前不久,我再次拜访年届80的胡征先生,闲谈中,试探着问起他与杜老的交往。老人沉思良久,面带忧戚之­色­,缓缓说道:老杜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之间,有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友谊。当然,也有无法弥补的遗憾!

80高龄,历经磨难幸得劫后余生的老诗人向我讲起了他与先他而去的一代文坛骄子杜鹏程的不了之……

胡征的“罪行”之一

“帮助大毒草《保卫延安》出笼”

新中国的文坛冤案中,最大莫过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此案圈定了“78个”反革命分子,其中“混入军内”的代表人物就是胡征。而胡征“罪行”中有一条是与杜鹏程长期撕扯不开的:50年代,这罪名被冠之为:以小恩小惠拉拢青年作家;到了60年代的“文革”中,就堂而皇之地变成:帮助大毒草《保卫延安》出笼……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