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备集团带着这份忠义来到四川的时候,四川人无疑感受到了其特别的内涵,他们一定会为这份情感而内心激荡。当所有的英雄已经散去的时候,他们在心中为诸葛亮留下了一个永远的位置,也为像张飞这样的"首在云阳,身在阆中,魂归故里"、能于三军中取敌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飞将军,留下一座座庙堂。不过,饶有趣味的是,四川人是把张飞当成屠宰业的祖师爷和代言人来供奉的。在四川,许多城市的张飞庙的修建者,其实都是屠户,这其实也反映了四川人的一种生意头脑和对英雄的一份亲近式的俏皮。而在张飞的故乡涿州,他们却没有这样的讲究。走进涿州的张飞庙,你看见的仿佛只是一个很凡俗的长得威猛高大、有点黑的涿州人而已。但是在四川就不一样了,四川人会以另外一种智慧来怀念这些三国英雄们,如张飞牛肉、姜维豆腐,他们以英雄加美食的方式,化作了民间一份永恒的纪念。
这种忠义,还促使四川兴起了始自明末、在近代达到繁盛的一种民间帮会团体--袍哥。关于袍哥称呼的来源据说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取《诗经·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袍"之义,另外一说就是《三国演义》里关羽在曹营留旧袍的故事,寓意入会者反曹奉汉之心--汉留,含义就是从汉朝遗留下来的精神气节,要源远流长地保留下来。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当时,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嫂,迫不得已投降后,一心想收服他的曹操经常赐给其金银珠宝,但他只收了一件锦袍,平时很少穿着,有事要穿,却要把旧袍罩在外面。曹操问他原因,关羽就答道:"旧袍是我大哥所赐,如今受了丞相的新袍,却不敢忘却大哥的旧袍。"四川人对武圣关公的这种义薄云天的行为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他们取"汉留"之义,以"袍哥"的名义聚到了一起,焚香结拜,互为弟兄。袍哥一年集会三次:五月单刀会,祭奠关羽;七月中元会,为已故弟兄设祭;腊月就是吃团年饭。袍哥人家的口头禅是:"袍哥人家,义字当先,决不拉稀摆带!"
在清末民国初期,四川人以袍哥为荣耀,据说当时全省人口,有袍哥身份的就占70%以上。四川保路运动和护国战争中,其主要力量都是当时的四川袍哥。抗战期间,为了确保川滇运输线的畅通,国民政府就曾经请求袍哥帮忙。沿途各码头的袍哥都以抗日大局为重,慨然允诺。于是从宜宾到昆明的五百多里运输线长期畅通无阻,很好地支持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当年,蒋介石在最鼎盛的时候都没有控制住四川,也是因为他摆不平袍哥的原因。
今天的四川人团结,讲义气,这些都是从三国到袍哥留下的习气。但同时,也留下了坐地为大、清高、喜欢吹牛、自视正宗以及窝里斗的毛病。如果你哪一天听他们说,我们四川话还差点成为普通话呢,你千万不要认为四川人是在吹牛,事实上,许多四川人都会这样说。可惜,正如自视正统的刘备没有统一天下一样,四川人关于普通话的典故也只是自娱自乐。
▲虹▲QIAO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