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格老子四川人 > 第41节:4.曾经两次消亡的四川(4)

第41节:4.曾经两次消亡的四川(4)

张献忠的心理变态是常年在刀光剑影,鲜血四溅的生活中的必然结果,这固然也是造成大屠杀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仅从个人­性­格因素上去理解四川人历史上最大的灾难,我们就很难揭开历史的真相,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巴蜀历史研究学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四川历来就是全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根据地,秦灭六国,刘邦建立汉朝,隋统一中原,无不以四川作为根据地而展开。张献忠不可能不知道四川的重要­性­:入川建立根据地,攻可出汉中定西北,下长江定江南,重演隆中对的策划;退则可割据一方。

但明朝的四川并不欢迎张献忠。张献忠是陕北大饥荒的产物,四川经历了蒙古的屠杀之后,近300年的休养生息又回到了历史上"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时代,富裕殷实的川人从理智上对动乱有着天然的抗拒心理。更为重要的是,在明代,经过理学的熏陶,中原大一统的儒家观念已成四川文化的主流,民间与官府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高度一致,对"流寇"必然加以阻击。那些振振有词地说四川人夹道欢迎张献忠到来的历史学家,只不过是300年后一种虚幻的呓语。

在我看来,对文化的嫉恨,没有根据地,数十上百万军队四处流窜而与民争食,"天下未乱蜀先乱"而蜀不从乱,帝王梦的破碎是张献忠屠川的根本原因。四川太让他失望了。

公元1679年,清军攻陷重庆,张献忠的余部退往贵州,十多万军队消失在崇山峻岭,茫茫雾霭中。四川曾经有过的5000年文明也从记忆与典籍中变得漂浮不定,渐行渐远,它的再现将是又一个漫长的300年,直到三星堆与金沙的破土而出。而四川人作为一个群体形象,他的个体特征将不复再现,他的识别标签只具有地理上的,而不具有文化上的意义。一种新的,连自己都说不清楚是什么而又为人称道的移民文化即将诞生。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