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格老子四川人 > 第42节: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1)

第42节: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1)

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

"湖广填四川"作为一句民谣,一直存活在民间,并且顽固地镌刻在四川人的生命密码里。短短五个字,却是一条勾起后裔与祖先的血缘之路,通过这条路,后世子孙可以和先祖对话,不管流浪到了哪里,他们都可以把脚印放在祖先出发的那个原点里面。

公元前314年,即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蜀国和巴国覆亡两年后,几多荒凉的金牛道上硝烟仿佛还没有散尽,然而,突然有一天,这条道上走来了一群长途跋涉者。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他们当初是否被秦国的军队押解着,被缚绑着一路走向未知的蜀地?一路上,偶尔会有刚刚经历了战争的蜀之遗民,只是冷漠而麻木地望一眼这一群衣衫褴褛的囚人。他们不知道这些中原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对于这一群陌生的来者,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仅用寥寥数语对他们加以描述:"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郡。以张若为蜀国守。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这最先来到蜀地的是秦民,但很遗憾的是,这些秦人没有留下姓名抑或其他更多的信息。但很庆幸地是,司马迁后来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较为详细地记下了之后另外一次迁徙中,其中三个人或家族的名字--赵人卓氏、鲁国程、郑。

蜀人卓氏的祖先原是赵国人,其祖上因冶铁而致富。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卓氏祖先以俘虏的身份被强制迁移到了四川,很多移民将身边仅有的财物贿赂押送的官吏,争取在交通比较方便、生存条件较好的葭萌一带(今四川广东元市西南)安顿下来,苟延残生。只有卓氏的祖先豪气­干­云、很有头脑地说:"葭萌这一带狭小单薄,移民集中,缺乏资源,已经没有多少开发的余地。我听说远处的汶山脚下有大片平原,下有芋头,粮食充足,到死都不会饿着。当地人很有买卖才能,适于做生意。"于是,他请求远迁到那里去。最后,他们走到了临邛这个地方,安顿下来。到周围一转悠,卓氏祖先非常高兴选到了一个好地方。因为,那里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于是他们很快利用自己的冶铁技术,将随地开采的铁矿石冶炼后制成铁器。卓氏祖先不但善于冶炼,还善于经营,他们把产出的铁销往滇蜀两地,很快就富得有了上千家僮,俨然已是蜀中首富,过着王侯一样的生活。程、郑两姓则是山东来的俘虏,他们基本上和卓氏祖先一样,也靠冶铁致富,并且卖给周边的少数民族,富不下于卓氏祖先,也都住在临邛。

这个因祸致富的卓氏就是后来因为一曲凤求凰和司马相如私奔了的卓文君的祖上,卓家一直到了西汉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时期她父亲卓王孙这一代,其显赫地位仍然在蜀中不可动摇,并且由于社会稳定,经营得法,他们不但产铁,还拓展了酿酒业,甚至还有餐饮业。卓家已经更加富有了,拥有良田千顷,住着绮院华堂,乘骑驷马高车,至于金银珠宝,古玩珍宝,更是不可胜数。而其所处的圈子,也完全是一个上流社会、达官贵人的圈子。

秦国的第一次移民四川,规模颇大,一共迁来了一万户,按照一家四五丁口计算,也当有四五万人之多。这是四川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移民。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事实上,自公元前314年开始,这样的迁徙几乎就没有停止过,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左右。这次移民的始作俑者是后来统一了中国的秦始皇的祖上秦惠文王。他在拿下巴蜀之地后,因巴蜀丰厚的粮食后盾以及地利之便,很快给他的后继者打下了百年统一的基础。

▲▲虫工▲木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