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格老子四川人 > 第46节: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5)

第46节: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5)

明末清初,张献忠的疯狂屠川让四川遭受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损失,地方残破,人口凋零。从顺治、康熙年间开始,清王朝逐渐实行鼓励南北各省人民入川垦殖的政策。于是,出现了以湖广地区为主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这次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移民活动,也是四川历史上的第五次大移民。据李世平《四川人口史》考证,这次大规模入川移民数量超过了历次入川移民数量,使四川人口从战后50万人左右增至移民浪潮进入尾声的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的204.66万人,仅仅在39年间,就净增人口154.66万人,估计移民总数达115万之多。据专家统计,现今四川重庆两地人口,重庆有85%,成都约79%左右,在川南山区约有50~60%不等,都是清代第二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西迁陪都重庆,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迁移,东部的人口也因之内迁。据陈彩章《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记载:当时,西南各省,主要是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自1937年10月到1941年大约接收东部移民1000万~2000万人。四川为西南大省,接收移民的人数比例当然最高,是主要的外来移民消化地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解放军南下、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三峡移民,四川和重庆两地,又迎来历史上新的一轮移民迁徙,但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和平时代的迁徙。这次跨越整整一个世纪的迁徙,可以说是四川历史上的第六次大规模移民。

今天,由于现在交通工具和通信的发达,我们的迁徙已经不再那么艰难,蜀道之难,也不再难于上青天,然而,在四川的这片土地上生存着、做着梦、过着安逸生活的四川人,在为身为四川人骄傲的同时,又依然牢牢记得自己曾经的移民血统。你随便碰见一个四川人,问起他们的身世,他们会用纯正的四川话,或者椒盐普通话,十之八九地告诉你,他们是"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作为一句民谣,一直存活在民间,并且顽固地镌刻在四川人的生命密码里。短短五个字,却是一条勾起后裔与祖先的血缘之路,通过这条路,后世子孙可以和先祖对话,不管流浪到了哪里,他们都可以把脚印放在祖先出发的那个原点里面。

今天的四川人常说的祖上"湖广填四川",实际上大都是指的清初四川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而事实上,对于四川人来说,明初的第一次"湖广填四川"同样重要。只是,今天的四川人常常把两次"湖广填四川"加以混淆和重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规模移民的首要条件是迁入地有足够广袤的地理空间来容纳众多人口,而两次"湖广填四川"的背景,都是因为朝代更替,战乱不断,使四川残破不堪,人口凋零,土地荒废。因此四川在元明、明清之际具备了接纳大规模移民的条件。而这两次"湖广填四川"因而也成为四川人口史上的"大换血",只是,为此,四川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