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格老子四川人 > 第45节: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4)

第45节: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4)

《益州名画录·序》云:"唐二帝播越及诸侯作镇之秋,是时画艺之杰者,游从而来。"仅入蜀的画家,就有玄宗的卢楞枷"嘉名高誉,播诸蜀川",随僖宗入蜀的有滕昌佑、孙位,以及后来的刁光胤、赵德元、杜齯龟等。正是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坛高手为成都培养了一代宗师黄筌,并且带来了成都绘画的繁盛。

据王瑛《论前后蜀文化的发展及影响》考证: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2列出的五代画家有91人,其中蜀中画家就有30人,占三分之一。而宋黄休复所著的《益州名画录》,收录的唐肃宗­干­元元年至宋初蜀中著名画家58人,其中流寓入蜀者21人,占了36%,而黄休复所评定画艺最高的"逸格"、"神格"及"妙品上格",则几乎全是流寓避难入蜀者。

晚唐五代,政局动荡,兵火不断,险象环生。但前后两蜀据险一隅,所以四川盆地相对安定,加之两蜀开国君主王建和孟知祥都能在最初励­精­图治,并且礼遇士人,所以一时中原士子多避难蜀中,成都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当时中国版图上除江南南唐以外的另一个文化重地,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前蜀王建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却特别懂得礼遇和重用知识分子,所以"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王建大胆起用从中原而来的唐之故人,还依照唐风制定了典章制度,而后蜀又依照前朝旧制,将其发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前蜀有了中国第一本词集--开一代婉约派的《花间集》,后蜀有了能够与文翁兴学相提并论的、在中国文教史上堪称一项壮举的孟蜀石经。

今天,我们游览成都永陵,即前蜀皇帝王建之墓的时候,会为那墓壁石刻上堪称稀世艺术瑰宝的、一整套由24位乐伎演奏的唐五代宫廷乐舞图而发出由衷的赞叹。那是一个怎样的唐风流韵又风云突变的时代?那时候,辗转流寓避难四川的人们,对短暂的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有过怎样的期待和眷恋?而四川的本地人,对这些来自京城的文化人和时尚贵族有过怎样的喜欢、艳羡和景仰?我们只知道,那位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和花蕊夫人遍植的芙蓉从此给一个城市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蓉城,那本《花间集》从此给中国人的内心注入了一份柔软与温情。

四川历史上的第四次大移民是元末明初。这是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时间以元末始,洪武初年为Gao潮,明中叶以后渐歇。明初移民,主要是湖广人,包括今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移民。据李世平《四川人口史》考证,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王朝平蜀时,四川约有15万户,93.75万人,经过22年,到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四川有户21.57万户,146.68万人。户数净增6.57万户,人口净增52.93万人,净增率分别为44%和56%,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和2.1%,除去0.8%以下自然增长率,由此可知明初有30万左右的移民入川。这次以湖广等地居民为主的移民入川,标志着入川的移民来源发生了首次以南方人居多的变化。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