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格老子四川人 > 第44节: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3)

第44节: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3)

厉以宁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刚­性­体制》一文中指出:"唐末农民战争,涉及国内许多地区,家族的迁徙避乱是经常­性­的,农民战争期间各地名门望族所受到的打击同样是相当沉重的。整个社会都处于大动荡、大混乱的状态。家族的迁徙、婚姻关系突破旧式门第的限制以及一些大族的衰败,终于造成了社会上士庶合流的现象。"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大背景下,中原士人失意、避乱归隐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宿命和时尚,他们难以实现的高蹈理想,却成为一个时代独特的­精­神特质。

有唐一代,关中地区是京畿之地,士大夫阶层的­精­英分子以及由他们所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莫不于此集中。然而自唐"安史之乱"唐玄宗入蜀开始,关中及中原地区的知识­精­英及优秀文化就逐渐开始向蜀中转移。这种转移过程,到了黄巢起义,即所谓的"广明之乱"后,唐僖宗再度避乱入蜀并滞留长达3年时达到了Gao潮,其余波更是延及五代十国,以致后来的司马光会在《资治通鉴》写道:"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前蜀王建)礼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

在这些蜀地的避难者中,有唐玄宗、唐僖宗两任大唐皇帝和他的团队,有李白、薛涛的祖上,有流落蜀地而写下了一代《花间集》的词人,也有最终在成都留下了一个诗歌草堂的杜甫。

公元759年的农历十二月,这一年是唐肃宗­干­元二年,因为"安史之乱"在成都呆了一年多的唐玄宗已经回长安去了。有一个人却刚刚从甘肃同谷出发,翻越了秦岭,终于长松了一口气地朝成都走来,这个人就是48岁的杜甫。第二年春天,杜甫终于在浣花溪找到了一块地皮,把一家人安定了下来。而那时候,被流放的李白正在路上,当他走到白帝城的时候,遇赦,于是立即返舟东下江陵。这一次,已经59岁的李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然而,山川阻隔,杜甫要读到友人的这首佳作,不知需要等到何时?

现在,立在浣花溪边的杜甫,只是在一丝轻寒里,笑眯眯地看着刚刚落成的草屋,一边想起某个音讯杳无的朋友,仿佛心有灵犀,杜甫的内心会泛起一丝伤感和温暖。也就在这一年的春天,他写下了《春日江村》五首,其中有"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异时怀二子,春日复含情"道出了他作为一个士子,作为一个流亡者,无奈避难成都的酸甜苦辣,悲叹以及感激。

由于唐玄宗、唐僖宗两个皇帝的带头入蜀避乱,所以在唐及五代,入蜀避难的移民运动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除了一部分普通老百姓跟随皇帝入蜀外,更大的影响是北方士族及各类文化人士纷纷南迁入蜀。那时候,四川已经成为了北方口耳相传的天堂。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