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夫人手握烈火旗门,虽然胜券在握,可是刚刚徐阶等人所展现出来的反抗力量,还是让她心惊,她看到了某种可怕的潜力,一想到这些年轻人将来成长起来,就不寒而栗,所以她才让众人看大乐山的遗址,告诉众人真相,所以她刚刚才说了那番话,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粉碎众人的抵抗意志,不战而屈人之兵。
她话音刚落,那汹涌澎湃的火海,已经卷在了徐阶等人释放的护罩之上,轰,轰,轰,立刻发出震天的轰鸣。
火光冲天,直上霄汉。
徐阶等人心旌摇曳,护罩再度向回回缩了几分。
烈炎狂涛再度拍打了过来,徐阶等人只能咬牙苦苦抵挡。
虽然众人拼尽全力,可是依旧无法挽回颓势,彩光护罩,一点点倒退,向众人的本体逼近,失败只是早晚的问题。
三人一狐面面相觑,都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绝望,再回想蔷薇夫人刚才的话语,气势更加的萎靡,顿时护罩离众人的距离被压缩到了两丈半。
发现众人的颓势,蔷薇夫人的攻势更加的猛烈,伴随的是她愈发娇媚入骨的笑声。
徐阶一边继续抵挡,一边打量高香香与不色,还有小菲的面容,再看了看外面汹涌肆虐的火焰,他知道再这样下去,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焚化,如蔷薇夫人所说的那样变成灰烬。
修炼了这么久,还有那么多任务没完成,还有那么广阔的天地,还没有去纵横,徐阶如何甘心就此陨落。
他想到了他即将完成的永恒雷身,他有把握,只要祭炼成功,一定可以击溃火海,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让不色,高香香,小菲三者先独立坚持一会,他趁机祭炼永恒雷身,只有成功,他们就可以反败为胜。
想到就做,徐阶一边抵抗,一边聚音成线,将计划传递入三者的耳朵中。
三者心领神会,知道这是此刻唯一的机会,一同向徐阶点头,让他放心祭炼,防御的事情就交给他们了。
小菲现出了三个尾巴,将灵狐战衣激发到极限,妖圣之力狂飙,注入护罩之中。
高香香先将冰针全部放出,加持在护罩上,然后开启玲珑百战体的第二状态,将医道法力,毫不保留的喷薄了出来,全部加持在护罩之上。
不色和尚则再度梵唱了起来,双手间放出无边佛光,符文漫天,与彩光护罩融汇在一处。
一瞬间,在三者的全力加持下,护罩彩光大放,威能暴增,立刻将蔷薇夫人的火焰阻挡住了。
徐阶借着这个机会,撤回了雷光与玄光,盘腿端坐在三者的中间,因为时间紧迫,没有任何的迟疑,他就展开了修炼。
他再度将两种法体全部开放,雷光喷薄,玄光回荡,好像一个蛋壳般,将他包拢了起来。
因为有外面蔷薇夫人这个危险的因素存在,在排山倒海般的压力的作用下,此刻的徐阶前所未有的投入。
前四次失败的祭炼留下的经验瞬间被他融汇贯通,两种法体间的屏障,瞬间消散了,雷光与法光开始交融,两种法体也开始了融合,徐阶身上的气息,好像弥涨的春潮,越发的强大。
徐阶身周的三者,当徐阶撤去能量后,立刻感到了山崩地裂般的压力,他们怒目圆睁,咬牙坚持,但是四周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几乎顷刻间,就从他们的鼻息中,流下了一道道血线。
“怎么回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在徐阶开始祭炼永恒雷身的一刹那,蔷薇夫人就感觉到了,在火海内部有一股让她心悸的能量在酝酿,如果爆发必将是石破天惊。
“休想耍花招,都给我去死吧!”她喷出一口采阳补阴方式汲取的本命精气,喷在了烈火旗门之上,继而摇动旗门,火焰立刻翻天而起,前所未有的大爆发,向着众人碾压了过去。
看着铺天盖地的火海呼啸而来,不色,高香香,小菲的眼中出现了骇容,但是他们知道此刻已经到了紧关节要的地步,没有丝毫的退路,他们将一切的筹码都压在了徐阶的身上。
没有任何语言与眼神的交流,但是三者心中却浮现出同样的心念,那就是挡住。
“啊……唧唧……“一声震天般的怒吼与咆哮,三者将自身的潜能开发到了极限,狂猛的能量,如星河垂落般喷涌了出去,全部加持在护罩之上。
轰,轰,一声声天崩地裂的巨响,火海冲在了护罩上,护罩猛烈的摇颤,却没有破碎,在排山倒海般的威能的碾压下,护罩再度向后倒退,二丈四,二丈三……二丈,一丈八……一点点的倒退……
这个时候,徐阶永恒雷身的祭炼更进一步,雷光与玄光已经交融在了一处,凝结为一种全新的存在,正在推演着,孕育着,一个强悍无匹的存在即将诞生。
外面的蔷薇夫人虽然知道她的火浪即将击碎对方的护罩,可是她却丝毫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她感到里面那种力量已经酝酿到了某种极限,就好像是郁积了一万年的狂野火山,随时都可能爆发,她竟然有些心惊胆战。
她知道再也不能等下去了,必须立刻将对方的护罩击碎,在对方未成气候前,将其抹杀于萌芽状态。
”不色和尚,高香香,你们不要再进行无意义的坚持了,实话告诉你们吧,老祖让你们来这里,就是调虎离山,他老人家的目的,根本不是癸水寒泉,而是你们寒山寺后方塔林中的高僧舍利,此刻老祖早已经汲取了舍利本源,练成了幽玄道魔法体,此刻的寒山寺已经是一片血海啦,就算你们拼命逃回去,也不过是给朴素那个老秃驴收尸而已,说不上尸体都没有了,呵呵呵!”为了撼动不色与高香香的心神,尽快突破护罩,蔷薇夫人竟然将玄阴老祖的秘密计划全盘托出。
知道蔷薇夫人奉玄阴老魔的命令在这里设埋伏的时候,众人就对玄阴老魔的阴谋有所怀疑,这一刻听着蔷薇夫人亲自说出来,不色与高香香的心中立刻掀起了震撼的浪潮。
一想到种种可怕的后果,两个人心旌摇曳,意志动摇,这是斗法时候的大忌,一瞬间二人一狐凝结的护罩就被火海碾碎了,无量火浪,惊天动地,向着众人席卷了过来。手机请访问:m.
炼精化气秘法(一)
一、該法繼承和發展了傳統丹道功
傳統氣功一般不是打命門內竅,而是打會阴。如道家正宗丹道功從下丹田練起,打開阴蹺庫,然後走任督二脈迴圈。而且小周天那個督脈走的不是外面,而是走的脊柱裡面,這樣就把先天氣的資訊量直接通過督脈上升到頭部。頭裡面藏神,生殖系統阴蹺庫這兒藏阴精。精氣是物質性的先天混元氣,全息性比較強,意識裡面神的全息性比較強,神和精氣結合到一起,能強化人的全息性。所以一般道家丹道功要打開阴蹺庫這個內竅。但是那樣打有很多困難,道家練丹派那樣練成功的也很少。為什麼呢?如果練己築基的功夫不純,意識的穩定性不夠,精氣一充足就可以化成後天濁精,這樣全息的氣就凝固成有形物質而散掉了。說後天的精是濁精,但過去練功為什麼又那麼看重精?因為精是無形的先天混元氣眾多的資訊變成的有形物質,精丟了,先天混元氣也就流失了。(說到了點子上,透徹得很。
傳統丹道功講了很多功法,但不直接講功決。明朝之後出的《伍柳仙宗》已經寫得很詳細,而民國初年的趙避塵寫的《性命法決明指》則更系統、更詳細,但是成功者非常少。趙避塵說要度八百弟子,可他的弟子們哪個修成了?采小藥結小丹。采大藥結大丹,然後出陽神,然後再怎麼怎麼......他都講得很清楚啊。還不要說他的弟子們,他自己也沒修成嘛!東北有個趙**師,不知道是不是他哥哥,看來已經修到一定程度,但還沒修到最後一步。什麼道理呢?並不是懂得了方法就解決了問題,關鍵在於意識修煉,也叫練己築基。過去講,未練還丹先練己。練己築基不純,得了丹決也解決不了問題。說句不客氣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往高層次練。這句話不是說哪個人不能練,是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意志非常堅定,不為各種影響和刺激所動。若做不到這一點,知道了方法也沒用。所以過去老師經常出各種難題為難徒弟,一年二年甚至十年八年不教口訣,磨徒弟的性子。磨性子就是練己築基,練意志力。沒有意志力,練功就不能堅持到底。有的人下定了決心,可一碰上事馬上就變了樣。所以練意志得從事上練,心不動,我定下了要幹什麼,我必須幹。(定是過來人才說得出這話
趙避塵的《性命法訣明指》寫得很清楚,但他的弟子們並沒有練成。因為下丹田的氣習慣于往下走,它一充足,就會自發地生精;一變成精,就可以通過生植器官往外跑。智慧功一開始不練下丹田,直接練中、上二田,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弊病。人體混元氣有軀體混元氣,髒真混元氣,意元體混元氣。以前我們通過意識加工來形成全息的混元氣,直接用外面的混元氣來充養身體的混元氣,這樣有它不足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打開命門竅。古人沒談到過命門內竅。過去練周天功的的經脈周天,大周天通了之後,要打開玄牝之門,這似乎是命門內竅,但又不是它。命門這個位置被古人稱為混元神室,生植器官在胎兒期就處於那個位置,所以命門內竅同樣有先天混元氣的氣場。這個內竅被打開後,腸胃裡面食物的混元氣會受到命門內竅先天混元氣更好的混化,而且被直接送到脊柱、神經裡面。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內容。先打開先天的根本竅,把內在的精氣充起來,裡邊有了本錢,再吸收外邊的氣就容易。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吸取外界混元氣的基礎,等我們打開命門內竅後,將來還要進一步打開外竅。(無內景孰能言此)
修真證道該法的特點和意義:(在下不是故意賣關子,因為不了解其意義,方法就會打折扣,因為心理上重視不夠,真意就難動,也就浪費了這位異人的苦心.
二、真正地解決了"氣貼于脊"的問題《心會歌》講有三主三賓,腰脊是第一主宰,喉頭是第二主宰,心地是第三主宰;丹田是第一賓輔,掌指是第二賓輔,足掌是第三賓輔。這裡的第一、第二、第三講的是練功的步驟。第一步要以腰為主宰,用丹田來輔佐腰。用丹田來輔佐腰即氣貼于脊--把丹田氣收到腰部,賓和主結合到一起。《心會歌》說第一主宰是腰脊,可是我們在練功時,首先是神做主宰。其實這兩個並不矛盾。《周身大用論》講:"一要心性與意靜,自然無處不輕靈;二要遍體氣流行,一定繼續不能停;三要喉頭不要拋,問盡天下眾英豪;如詢大用緣何得,表裡精粗無不到。"第一要點是精神要靜,精神安靜後去統帥身體。這是以神做主宰。這兩個歌訣講清了練功的前後次序關係。從整體來講,應該是神做主宰,精神既要靜,又要集中。神怎麼主宰形體?意念一動,形體就動。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一開始意念做不了主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意念一想手動,手就動了,但是沒有體會到身體裡面是怎麼運動的,那就不是有意識的自覺的動。要做到有意識的自覺的動,那就需要練。怎麼練呢?一開始做不到用神主宰身體。那就用腰做主宰。歌決中講腰是第一主宰,丹田是第一賓輔,這個第一主宰不是第一重要,而是講從練功步驟上首先要練腰做主宰。腰主宰形體得通過氣,這就需要把氣和腰結合起來,也就是要氣沉丹田。練靜功要氣沉丹田,練動功也得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後再和腰脊結合起來。"腰脊是第一主宰,丹田是第一賓輔"就是這個意思。氣向丹田集中需要意守丹田或氣沉丹田,但氣怎麼和腰結合起來?怎麼氣貼于脊?怎麼斂氣入骨?有人說一含胸即可做到。哪有這麼簡單!儘管古人把腰和丹田問題作為一個訣竅指出來了,象太極拳歌訣裡面就講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明確講怎麼解決它。(先講武道,從武道通仙道,實際是比較保險的一條路
修真證道
關於怎樣把腰和丹田氣結合起來的問題,清朝雍正和乾隆時代的萇乃周寫的《萇氏武技書》闡述得比較細緻,該書在武術界也比較受人推崇。《萇氏武技書?聚精會神氣力淵源論》(聚精會神是日常普通用語,但在氣功和武術中卻是關鍵名詞。"聚精會神"是氣力的淵源,聚精會神之後才會有氣力)中有這麼一段話:
"神者,氣之靈明也,是神化于氣,氣無精不化,是氣又化于精矣。蓋人之生也,藉先天之神以化氣。積氣以成精,以成此形體。既生以後,賴後天水谷之津液以化精,積氣以化神。積氣化精,結于丹鼎,會于丹庭,靈明不測,剛勇莫敵,為內丹之至寶,氣力之根本也。故氣無形,屬陽,而化于神;血有質,屬阴,而化于精。神虛,故靈明不測變化無窮;精實,故充塞凝聚,堅硬莫敵。神必借精,精必附神,精神合一,氣力乃成。夫乃知氣力者,即精神能勝物之謂也。無精神,則無氣力矣。武備如此,惟務聚精會神,以壯氣力。但不知精神何以聚,神何以會,是殫畢生之心力,而漫無適從也。豈知神以氣會,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會,非聚氣不能也。聚氣之法,將谷道一撮,玉莖一收,使在下之氣,盡提于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氣,盡力一吸,使在上之氣,盡歸於下,而不上散。上下凝合,團聚中宮,則氣聚而精凝,精凝而神會,自然由內而達外,無處不堅硬矣。即南林處女所謂內實精神之說也。但須練之于平日,早成根蒂,方能用之當前,無不堅實。不然,如炮中無硝磺,弩弓無弦箭,滿腔空洞,無物可發,欲求勇猛疾快,如海傾山倒,勢不可遏,必不能也。此練形練氣之最緊者,謹之秘之,切勿妄泄,以遭天譴。"
下面作一簡單解釋。神是氣的靈明部分,用先天的神來化氣是人們生來就有的生命活動。氣足後將化成精。後天的練功是要"聚津成精,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先用津液化成精,然後把精化成氣☆後再把氣化成神。精神合到一起,才能有氣力。氣力就是精神能夠作用到物上來。只有聚精會神,氣力才能壯。精怎麼聚,神怎麼會,都有方法,不知道方法不行。方法是:採用腹式呼吸,吸氣,肛門收縮,阴莖往裡邊收,把天空之氣往下聚,上下相合集中到中宮。聚精會神這個方法是練氣練形最緊要者,要謹慎地保存它,千千萬萬不要洩露出去,否則老天就會懲罰你。
萇乃周講的撮谷道、收玉莖即前阴、後阴往上縮提。其實關鍵在於會阴。古人研究不了那麼細,一般寫書都是講前阴、後阴往上提,只有極個別的書提到"提月罡(即會阴)」。所以怎樣把氣聚起來和腰相結合,萇乃周也沒有講清楚。儘管民間氣功提過"把前田氣並到後田氣",但沒有講怎麼並。(武術氣功有五丹田之說,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前丹田、後丹田。肚臍裡面叫中丹田,心口下面、肚臍上面叫上丹田,肚臍下面到關元部分屬下丹田,靠肚臍這兒叫前丹田,靠命門那兒叫後丹田。"把前田氣並到後田氣"不是指"把先天氣變成後天氣",而是指把前丹田的氣並到後丹田。)
直腿坐放鬆法對此講得很清楚。直腿坐放鬆法的要領就是吸氣時前阴、後阴、會阴上提,隔肌下降,都往命門那兒歸,同時肚臍也往命門那兒收,這樣既有上下之氣彙聚于中宮,又有把丹田氣和腰脊結合起來,把前田氣變成後田氣。再加上發音法後,顯得更加完善。它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已經全面解決了古人們所要解決的問題。古人講的那些東西還不夠全面、深刻,卻被視為至寶而"謹之秘之,切勿妄泄"。而直腿坐放鬆法不僅全面繼承了古人的東西,而且變得更加完善和系統。所以同志們一定要從內心裡面重視它。一般人沒有更多地接觸過氣功和武術,所以不知道它的重要性,不知道它在什麼意義上是個寶貝。而有些練過功的人則千方百計地找這些東西,因為他們知道它的重要和珍貴。(如果看到這,真得很想得到這個方法,這時再有方法可能就會重視些了吧.
此法名直腿坐放鬆法:
第一步松腰法是要把氣收到命門,煉精化氣。第二步功是氣從命門出來,練膜絡的開合。第三步功是氣返回內臟,練髒真混元氣。
"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十年而神且靈。"直腿坐放鬆法分為十步功,如果每三個月升一級,三年應該可以練成小乘功夫。
直腿坐放鬆法第一步功:煉精化氣
直腿坐放鬆法的明勁練習是借用形意拳的明勁練法,通過肌肉的用力收縮來把周身的氣一步一步地縮回丹田(命門)
一、下肢明勁練習
(一)預備功(這些方法大家都見過,但有些是秘密的內容哦,在細小處、關鍵處。)
練直腿坐放鬆法之前要先準備一下。準備有二層意思:一是精神準備,二是形體準備。
1.鶴首龍頭。兩腿伸直,大腿、膝蓋和坐具貼實,兩膝、兩腳都要併攏,腳尖微微翹起。儘量把身體坐正。兩手捂在膝蓋上。松肩空腋,肩自然放鬆下沉。擺好坐姿後,集中精神做三個鶴首龍頭,使頭部氣充盈,而且使精神集中起來。此即《周身大用論》講的"一要心性與意靜"。
2.鳴天鼓。兩手上起,掌心捂著耳朵,手指捂在腦後相當於枕骨結節的地方,然後用二指、中指、四指來敲打。先用二指(食指)敲,再用四指敲,最後用中指敲。這麼敲1分鐘左右,最後三個指頭一塊敲三下,然後一撒手,耳朵"嗵"一響。把耳朵捂上後,聲音的空氣傳導受到阻礙,而以骨傳導為主,聲音就比較響,象打雷似的,這叫鳴天鼓。鳴天鼓是聰腦健腦的。這麼敲一敲,腦子裡面很清亮,也比較舒服,精神也容易集中。
3.通腦開智。兩手重疊放在頭,順時針轉三圈,逆時針轉三圈,往下壓三下,再往上提三下。
4.聰耳。手下來,把耳廓壓扁了,食指壓在中指上,然後中指彈起來,食指落下來,彈二十四下。這麼一放一彈,耳朵就"嘭、嘭"響。古人管這個也叫鳴天鼓。(《十二段錦》:"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然後,食指沿耳輪腳轉入耳內,轉動時多摸摸耳朵下面和大腦皮層對應的部位。這麼轉到掌心朝前,大拇指和食指成鴨嘴勁,食指沿耳道的彎曲儘量往裡進,直到動不了了,就往裡面振,然後用力一拔,"嘭"地一響,這樣既聰慧耳朵,又通腦子。這也做三次。之後,把耳廓往上提,再順耳朵邊往外揪☆後再揪揪耳垂。
5.運動眼睛。兩手掐腎水訣,小指對著鼻子,集中精神看著小指,發現手指變成了一個圓錐,細看錐尖上面似乎還有一條線。兩手往外分,眼睛注意手指頭,分到看不著了,趕緊汀。然後兩手再很慢很勻地合回來,還沒碰上,視覺就開始交叉。兩手相合後再看那個圓錐,看清楚圓錐了,兩手再往外分,用眼角余光往兩側看,越往邊上越好。當練得精神集中了,眼珠這麼一動,會帶著身體裡面的氣一開一合。所以不是光看手指頭,還要慢慢體會體內的氣機變化。這麼做三次,然後兩手掌心向內,小指相對,和眼睛離得很近。頭保持不動,眼睛隨著手的上升往上看,能看多高就看多高,等看不著了,停一會兒,手再下落至與眼睛相平。往上走往下落,這麼做三次,然後手再往下來。手下落至眼睛剛好看不著了,停一會兒,再上升至與眼睛相平。這麼往下落往上走,做三次,然後手與眼睛等高平著外拉,一般手離開眼睛一尺多,多臂伸直了,慢慢再拉回來。反三次。這是通過眼睛的運動來調整氣的運動。一開始感覺不到內氣的變化,不要理它,只要有這個意念,慢慢就會感受到。收功時也還有對眼睛的要求,前後加到一起,相當於視力保健。
6.鼻部揉按。手往下落,小指收起來,食指按著迎香茓正反轉各揉十圈。鼻子有毛病的同學可以多揉幾圈。然後手往下轉到鼻孔,食指按著鼻中隔(別把鼻孔堵上),正反轉各揉十圈。手下落,結成合印手或定印放在肚臍。
7.運動口腔。依次叩門齒、左側臼齒和右側臼齒各五十次,最後再叩門齒五十次。共叩齒二百次。如果牙齒有毛病,就多叩。叩齒時要精神集中,用意念支配上、下頜骨同時動。叩齒一方面能集中精神,另外一方面能強腎(腎主骨,齒為骨之余)。過去把叩齒看得很重,說叩門齒是彙集百神,叩左側臼齒是去不祥,叩右側臼齒是戰邪惡。還有金鐘玉罄之說。
叩齒之後是攪舌。舌頭從上門齒中間開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女同學先沿右、下、左、上的方向。因男女氣血有一點差異,所以轉動方向不一樣,其實方向轉反了也沒關係)轉三圈,然後反轉三圈。
之後,舌尖依次點下顎、上顎和門齒縫各五十次(過去講點七十二次)。點下顎時注意點到肚臍和命門的連線當中或靠後,點上顎時點向天門。古人把點上、中、下三個點看得很神秘,說開三皇鎖(天皇、地皇、人皇)不能多點,點多了就把鎖簧給點炸了。過去我也沒敢多試它,所以在講課時沿用了傳統的講法。這些年我試了試,點多了也不炸,而且多點對氣機通暢有好處。
點完之後口裡有很多唾液,這時用唾液漱漱口
(人安靜後出來的唾液清涼香甜),分三口咽下。下嚥時要配合意念下送,同時命門一松。咽第一口時,意念從體中直接送到命門;第二口,意念從左邊(女同學從右邊)劃個弧形下到命門:第三口意念從右邊(女同學從左邊)劃弧下到命門。
8.丹田起火。把手使勁搓燙了,捂在肚臍上。(如果穿著單衣,就感覺能熱到肚臍裡面去。)自然吸氣後,憋著氣(不出氣)發"吽(hong"字音,等憋不住了,再慢慢把氣放出來,再吸氣發"吽"。發三個"吽"丹田裡面就熱起來了。尤其冬天天冷,這麼來幾個很管事。這在過去是丹田起火的方法。練傳統功法丹田氣足了,丹田一熱,真火就發生了。丹田起火也有竅門。拿手反復搓,搓得越快、越有力,就越燙。通過自身的熱氣,加上發音和集中精神,丹田就熱起來了。《八段錦》裡講"想火發臍輪"就是想裡邊有火,臍輪發熱。不光用意念想,還有調動丹田氣的方法。
9.擰轆轤。就把手放到兩側,掌心朝上,指尖向前,身體往前傾一傾,然後兩肘從下往後、再往上這樣轉。肘往上一來,會阴就收縮上提;一下來會阴就放鬆。同時要配合呼吸。這麼轉八次就行了,願意多做兩次也行。
10.把手放回到膝蓋上。
這些準備動作從頭開始,經眼睛、鼻子、嘴,然後到丹田,丹田氣足了,肘配合著呼吸一轉動,氣不知不覺會往後去,背部的氣就往上走,這在無形之中練了周天功。我們雖然不練周天,但做這個動作對身體裡面的氣是有意義的。
這就是總的預備功。後面每一步功的預備功都不完全一樣,還有它特殊的內容。
這麼一準備,精神集中了,氣也開始集中了,周身的氣往肚臍、命門處輸送,同時練津、咽津,聚津成精,把津液化成精送往命門。古人練津液還有很多內容,僅龍虎大丹就有各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咽氣、咽津液,咽津液為龍,空口咽氣為虎。怎樣咽津液、咽氣是有方法和訣竅的,不是隨便一咽就完了。沒有經過師傳的人不知道具體怎麼咽。有的人咽唾液時"咕隆咕隆"響,有的人說不能響。不同的功門中對這些東西講的是不一樣的。同學們先會叩齒和一般的咽津就行了。練直腿坐到三步功以後,可能就會講咽津液和咽氣,同時配合松筋、松骨。現在先不講這些。
(有幾句話想寫在前面,《西遊記》中為什麼不讓孫悟空直接把經從西天取回,而讓肉眼凡胎的唐僧歷經磨難去取,還要有些殘缺呢?書中言道:「常將容易得,便做等閒看」,世人果就如此。象free536兄的帖子中所說的某些人賣真傳密訣,最低3萬元,最高[全訣全法]8萬元!往往有市場,其實近世高賢已將秘訣和盤托出,但我們就是做等閒看,惜哉!在下將高人隱士如此秘法帖出,讀者有幾?讀者中煉者有幾?煉者中持之以恆者又有幾?大道不傳,良有以也。冒昧書此狂言,與諸道友同勉。)
(二)正功
1.坐姿要求
自然坐姿:兩腿伸直,大腿、膝蓋和坐具貼實,兩膝、兩腳都要併攏,腳尖微微翹起。軀幹自然放鬆並前傾,鬆鬆垮垮猶如被剔去了骨頭。腰直著或彎著都可以
。頭低著,下頜回收,玉枕微上提。兩手捂在膝蓋上。松肩空腋,肩自然放鬆下沉。
採用自然坐姿練坐功時僅腿上繃點勁,別處都要放鬆,象沒骨頭那樣縮著。這麼縮著肩有點發沉,注意腋窩要空松,頭可以低著,脖子往後挺一挺。命門以下要往後突。一開始上身越放鬆越好,越放鬆,命門越往後突。
練坐功時身體放鬆向前彎著,這是為了把韌帶鬆開。如果身體不松到一定程度,有些問題感覺不到。如,從五樞、維道到居髎這一段都是經脈轉換的地方,也是腹橫筋膜向四肢轉移的地方。一開始肌肉、肌腱繃著勁,當它使不上勁,要換勁、鬆開的時候,髂前上棘這個地方非疼不可。
正規坐姿:兩腿伸直,大腿、膝蓋和坐具貼實,兩膝、兩腳都要併攏,腳尖微微翹起。身體中正,即軀幹直著,和大腿之間呈90o角。兩手捂在膝蓋上。松肩空腋,肩自然放鬆下沉。腰要放鬆,但骨盆和腰不能斜著向後凸。這有一定的難度。剛開始練習時就把身體坐直,則腰部往往不符合要求。所以初練者應採用自然坐姿。
2.動作要求
第一步。吸氣時,膈膜下降往命門擠(膈肌最下點靠近第二腰椎下緣),肚臍、會阴、胯關節、股四頭肌和大腿根使勁往命門縮,命門往後突,身體自然放鬆往下落;呼氣時,身體各部自然放鬆復原,身體也自然恢復原位。如此反復練習。
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礎上加上膝。吸氣時,膝關節催胯關節,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礎上加上腳。吸氣時,腳趾扣抓,腳心內含,腳催膝,膝催胯,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熟練後,還可以在呼氣時腳往外蹬。
第四步。在熟練掌握第三步的基礎上,開始走力貼于脊。頭不能使勁低著,把下頜收住,喉頭回收找玉枕,玉枕以及耳後的骨頭(耳根勁)都用點意念向上提。這麼做氣比較整,為下步練喉呼吸打下基礎。吸氣時,會阴上提,腹部收縮,胸外開並往回含,一齊往背部合,胸和腹都往脊椎上擠。(肚子儘量向回收,彎著腰時肚臍縮進去老深。)不管膈膜下降。呼氣時放開。一吸氣合住,一呼氣放開。
這實際上練的是腰為第一主宰,丹田為第一輔佐。腰放鬆後,要把丹田氣往回收到腰上。但若腰不松,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一般等背部有了放鬆的感覺才做這個動作。(見後面"怎樣練好明勁"中的"體察軀幹"。)不是非得有那種疼痛感才算放鬆▲著兩肩放鬆往外一張,就覺得肩和兩肋好象肉沒骨頭那樣向下墜,似乎要墜到胯骨上。沒疼痛感,有這種感受也可以。
當呼吸配合不好,精神不夠集中,腰放鬆還不夠的時候,就直接往回癟肚子練氣貼于脊,也練不出什麼效果。每個人的進展速度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按照前後次序一步一步地走,效果就差。
說明:以上幾步動作要求描述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把它們看作一套連續動作而在一次練功中完成。
3.發音
呼吸的同時還要注意發音,吸氣時發"yu-en-"(雲),呼氣時發"yi-e-ng-"(英)。發音時不要出聲音,要默念,音要長。"yu"和"en"這兩個音不要同時發出來,先發"yu"再轉為"en",發"en"時還要有"yu"的口型。發"yi-e-ng-"也同樣如此,而且最後要保持三個音節的口型。可以一個呼吸斷斷續續地發多次音,即吸氣時發"yun-yun-......"呼氣時發"yong-yong-
發音是為了説明會阴收縮,把氣聚往命門。發"yu-en-"時就象地氣上升,通過會阴上提把地氣升到命門。
發音時呼吸要深細勻長,精神要集中。為了避免跑神,可以數著數練,每十個呼吸為一組。這麼練一定會感覺到內氣。如果精神不跑,即使沒什麼感覺,坐幾個鐘頭也很好。
4.正功中間的調節氣功,
①每做36個呼吸或49個呼吸就扳一扳腳。方法:兩臂上舉並伸直,掌心向前,向上抻一抻,然後頭向前傾,臂向前伸,脊椎骨逐節捲曲而下,兩手扳住兩腳,胸椎、腰椎向後拱突,額頭貼在腿上。(儘量貼在膝蓋上。)扳腳時要注意兩膝不要往外分。
②把頭抬起來,動動腰,把腰部的運動度加大。先把腰伸直,甚至往前塌一塌。吸氣時腰向後一拱,呼氣時腰向前一塌。反復練習、意,腰向前塌時,兩肋要通過腹外斜肌向上提,使小腹回收。
5.練功時間要求
一般每次練習坐功不得少於2小時。
6.練功效應
初練時會出現腰、胯酸痛等現象,這時一定要堅持住,要把它看作鍛煉毅力好機會。反復練習,慢慢氣會進入脊髓,腰就鬆開了。當氣進去時,腰部會有特殊的感覺,有個別人腰那兒可能會響一下。再有,反復發音,慢慢周身都會放鬆,感覺胳膊、肩膀、肋骨都發沉下墜,有時喘氣還感覺肋骨疼痛。認真練習,身體放鬆到一定程度,它自己會慢慢直起來,這時呼吸也會變得深細勻長,喘氣好象在命門那兒跟葫蘆一樣呼呼地開合,它會自己開合。
很多人練內家拳多年體會不到"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勤練本功卻很快能體會到。
如果在假期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外,就是練坐功,這麼坐兩個月,有的能過小關,有的可能通過中關。腰鬆開以後,氣往脊骨裡邊走,甚至在脊骨前邊走,脊骨裡邊的氣會和四肢連起來,意念一動,四肢當中一個氣會往回走,這種情形近似中脈的影子。
(三)收功
身體放鬆,慢慢直起。
1.松關節。用意念把全身的關節松一松。從頭往下到脊柱,然後到肩、肘、腕、掌、指,胯、膝、踝、足、趾,一個關節一個關節地往下想,每個關節間隙都想一想,想得越細越好,把它放鬆。
2.貫氣。象捧氣貫法側前起捧氣一樣做三個貫氣,同時意想全身的氣要充斥通調。
3.運頭。用手指把整個頭從前向後梳一梳,輕重自己把握。然後再振顫一下,把頭運一運。
4.熨眼。大拇指伸出,其餘四指蜷起來,拇指尖挺著,沿上眼皮從睛明茓拉動到太陽茓,這麼拉十遍,再沿下眼皮拉十遍。然後用掌根把太陽茓揉一揉。
手放下,收功。
起來之後,把腰胯轉一轉。不是像轉腰涮胯那樣轉,而是像一般做運動,把兩腿分開大轉。轉完之後,練一練第二套健身太極球中的"雙臂旋轉",再把兩腿並起來慢慢做俯身拱腰,然後做做下蹲。總之,收功後不要馬上就走
,要把周身動一動,通暢周身氣血。這樣把腰鬆開了,慢慢要往周身各個地方去松。
(一)預備功
同前。
(二)正功
1.坐姿要求
見"正規坐姿"要求。
2.動作要求
第一步。吸氣時,胯關節和會阴往命門縮,肩關節往命門蹋,百會也往命門縮(閉著眼睛往命門看),一塊兒往回縮。呼氣時,肩和胯鬆開。反復練習。
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礎上加上肘和膝。吸氣時,膝關節催胯關節,往命門收;同時肘關節催肩關節,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反復練習。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礎上加上手和腳。吸氣時,腳趾扣抓,腳心內含,腳催膝,膝催胯,往命門收;同時手指扣抓,手心內含,手催肘,肘催肩,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熟練後,還可以在呼氣時腳往外蹬,手往外伸。)反復練習。
第四步。按照不同的肌肉、肌肉群分部位練習、體會,以加強神經對肌肉群的支配及肌肉部分的氣和丹田氣的聯繫。比如,先讓這塊肉使勁收縮往命門連,再讓那塊肉用力收縮往命門連。這麼一部分一部分地練,一塊肉一塊肉地練,一個肌肉群一個肌肉群地練,然後再把各個肌肉群連到一起練。同時還要練肌肉收縮的速度,
速度越快越好。一開始肌肉慢收縮,以後快收縮,一塊肌肉快收縮,一個肌群快收縮,一個肢體快收縮,一個整體快收縮。(如果能這樣堅持練習,將來在拳或功上就能不知不覺地產生特殊效應。)
說明:以上幾步動作要求描述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把它們看作一套連續動作而在一次練功中完成。
3.動作要領氣功,
肩關節要想往命門找,兩個肩井得往下沉,這是個關鍵。肩井放鬆往下沉,同時耳根勁稍稍用點意念往上提。一開始耳根勁往上一提,耳根部就繃上勁了,放鬆不了,所以這也得有個過程。肩井往下一沉,肋骨就會往下沉。你要注意不能讓它隨便往下沉,要從兩側用意念往上升,這樣使形往下降,而清氣往上升。兩個耳根勁往上提,兩個肋意念往上升,肋前面往上撐,清氣隨之上升。一開始不要勉強這麼做,只管整個往下壓、沉,但是下壓時不要使勁。肩關節和肩井往下壓,往下放鬆,同時肘往外張,使兩側的氣容易上升。意念配合耳根勁往上升,肋兩側上起,把胸張開。有的同學願意兩手胸前合十也行,但不要使勁,把肩井和肩關節鬆開,使腋窩空松。如果不注意以上內容,只顧將肩往下塌,肩胛骨往下松,就可能出現溜肩膀。我們主張形、氣中和而不偏頗,應通過意氣的彌補避免外形起那種變化。
4.發音
發音和前面的發音相同。
一開始先不配合發音。一吸氣,這麼一節一節地縮回來,一呼氣慢慢鬆開,呼氣自然■十個呼吸後,再一吸氣,縮回來,吸氣自然;一呼氣,一個關節一個關節地出來。這樣練起來有內容,有步驟,有要求,精神容易集中。等手腳都能配合上了,再配合發音。不然會顧此失彼,顧了發音,顧不了伸或縮。
能夠在吸氣的同時熟練地把腳心、手心兜到命門,再練就把呼、吸各分成四段(或五段、六段),把一個吸氣變成"吸-吸-吸-吸-"(中間不換氣),呼氣變成"呼-呼-呼-呼-"。吸氣的同時,從腳心(手心)往上縮到膝蓋(肘),到胯(肩),到命門,一節一節地縮進來;呼氣的同時,從命門往外伸出到胯(肩),到膝蓋(肘),到腳心(手心),一節一節地伸出去。一開始光練吸氣,吸氣時縮、縮、縮、縮,呼氣自然。10個呼吸之後,吸氣自然,呼氣時出、出、出、出。這樣就把一個呼吸變成了幾個動作。
人體內至少有意識活動、呼吸活動、氣的活動這麼三種活動,這三種活動同時進行,作用力量會更強。呼吸這個最根本的生命活動能帶動裡邊的內氣(身體裡邊無形的混元氣)活動。如果你不用呼吸,光用意念想,或光用力收縮,集中的資訊量就少點兒。為什麼還要配合發音呢?發音時,口腔、喉部的肌體和呼吸結合到一起一開一合,就把我們整體性的開合出入強化了。加這麼個小東西,能強化腦子統帥生命活動的整體資訊。如果認真地想一想這些問題,然後再去落實,裡邊變化就大。如果不想,光傻練,出功夫就慢。
5.正功中間的調節
每練半個鐘頭換個樣。或者坐在椅子上練,或者躺著練揉腹,或者站起來練三心並站莊(手不扣在肚臍上,兩臂向前平舉,掌心向外),或者兩腿一前一後站著。總之,目的是把周身散亂之氣收回丹田命門,只要能解決(用明勁)往回縮的問題就行。在練得感覺很好的情況下也要換,別等到練得心煩意亂時再改。練得非常好,還想再練的時候,就收了功,練別的。下次再改,感覺真美,還想練。如果一直練得心煩意亂,難受死了,下次還沒練就感覺真受罪。
等以後氣通透得比較好了,還可以練盤腿坐。盤腿坐抻的是另外的筋。
這樣用勁練時間一長就累,不住,如果換個樣,就新鮮點。不要把運動鍛煉搞成疲勞勞動。要把練功看作藝術鍛煉,像玩一樣,感覺很美,很高興。要是處理得好,勞動也可以變成藝術鍛煉,日常生活也可以變成藝術鍛煉,什麼運動都可以變成藝術鍛煉。如果討厭它,什麼藝術運動都可以成為疲勞的勞動。好多人常年勞動,他能保持身體健康,但練不出這種功夫勁,為什麼?第一,他不懂得內向性運用意識;第二,他不懂得把勞動藝術化,從心靈裡邊來圓滿它。懂得這個道理以後,把任何活動都藝術化,從內心裡愛好它,完整地掌握它,這樣氣功生活化也就有了基礎。
(三)收功
同前。
三、怎樣練好明勁
(一)正確對待明勁練習
1.明勁煉精化氣問題是制約練拳者功夫上進的瓶頸
過去道家功、佛家功、儒家功基本都追求超凡入聖達真,而超凡入聖達真的過程就是變換氣質的過程。其實太極拳和形意拳也講變換氣質。太極拳、形意拳和八卦拳都屬於內家拳,太極拳偏于柔,形意拳偏于剛,八卦拳剛柔相濟。形意拳的變換氣質不單純是意識修養問題,它是要把氣的品質和質度從俗人的氣變換為聖人的氣,真人的氣。形意拳有三種練法,即明勁,暗勁,化勁;有三步功夫,即易骨、易筋、洗髓。形意拳前輩耿誠信先生說:
"幼年習練拳術之時,肝火太盛,血氣甚旺,往往與人無故不相合,視同道如仇敵≡己常吃煩自惱,此身為拙勁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有友人介紹深州劉奇蘭先生,拜伊為門下。先生雲:此形意拳,是變化氣質之道,複還于初,非是求後天血氣之力也≡練初步明勁功夫,四五年之時,自覺周身之氣質、腹內之性情,與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所做之事,對於人所發之性情言語,時時心中甚覺愧悔,自此而後習練暗勁。又五六年,身中內外之景況與練明勁之時又不同矣。每見同道之人,無不相合,遇有技術在我以上者,亦無不稱揚之。此時自己心中技術,還有一點吝嗇之心,不肯輕示于人。嗣又遷于化勁,習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由身體內外剛柔相合之勁,而漸化至於無此。至此,方覺腹內空空洞洞,渾渾沌沌,無形無象,無我無他之境矣。至此方無有彼此之分,門戶之見,遇有同道者,無所不愛,或有練習未及于道者,無不憐憫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想比較者,亦並無先存一個打人之心在內,所用所發皆是道理,亦無入而不自得矣。此時方知形意拳是個中和之道理,所以能變化人的氣質而入于道也。
耿誠信在老前輩的直接指導之下練了十五六年明勁、暗勁、化勁,練到了那種程度,看來也還沒有真正達到道的層次。形意拳功夫練成了是什麼情況呢?形意拳拳經講:"混元一氣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內藏真精神,神藏氣內丹道成......"他們認為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後,道已練成,達到了"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的層次。按照道家功來講,"神藏氣內,氣包神外"只是達到了即將結大丹(還沒有結成大丹)這步功夫。如果用《混元整體理論》來解釋,意元體和髒真混元氣結合到一起就是他們所說的成丹。練成"腹內空空洞洞,渾渾沌沌",那僅僅是把軀體混元氣收回丹田,神氣結合到一起的境界。當然,現在全國最有名的形意拳家也沒有達到耿誠信的水準。而耿誠信和劉奇蘭、郭雲深、李洛能相比,又差一些。《李洛能小傳》中講道:
"自受教後,晝夜練習。二年之久,所學者僅五行拳之一行,即劈拳,並半趟連環拳耳。雖所學無多,而心中並不請益,誠心習練,日不間斷。是年龍邦先生之母八十壽誕,先生前往拜祝。所至之賓客,非親友即龍邦先生之門生。拜夀之後,會武術者,皆在壽堂練習,各盡其所學焉,先生只練拳趟半。龍邦先生之母親,性喜拳術,凡形意拳之道理並形式,無所不曉,遂問先生為何連環拳只練半趟。先生答曰:僅學此耳。當命龍邦先生曰:此人學有二年之久,所教者甚少,看來倒是忠誠樸實,可以將此道理,用心教授之。龍邦先生本是孝子,又受老母面諭,乃盡其所得乎心者,而授之先生。先生精心練習,至四十七歲,學乃大成,于形意拳之道理,無微不至矣。每與人相較,無不隨心所欲,手到功成,當時名望甚重,北數省人皆知之。教授門生郭雲深、劉奇蘭、白西園、李太和、車毅齋、宋世榮諸先生等。於是先生名聲愈著,道理愈深。本境有某甲,武進士也,體力逾常人,兼善拳術,與先生素相善,而于先生之武術,則竊有不服,每蓄意相較,輒以相善之故,難以啟齒。一日會談一室,言笑一如平常,初,不料某甲之蓄意相試,毫無防備之意,而某甲于先生行動時,乘其不意,竊于身後即捉住先生,用力舉起,及一伸手而身體已騰空斜上,頭顱觸入棚之內,複行落下,兩足仍直立于地,未嘗傾跌。以邪術疑先生,先生告之曰:是非邪術也,蓋拳術上乘神化之功,有不見不聞之知覺,故神妙若此,非汝之所知也。時人遂稱先生曰:神拳李能然。"(注:孫祿堂著的《拳意述真》寫于民國十幾年,書中說李洛能拜山西戴龍邦為師。據考證,實際李洛能的老師是戴龍邦之後戴閭。)
武進士力量很大,拳腳功夫也很好。他對李洛能不服氣,想比一比,可又不好開口,一天,兩人在一塊兒聊天,武進士想趁其不備從身後把李洛能捉住。剛一伸手,自身一下騰空而起鑽到了房上(農村房子蓬一般是用席子紮的),翻個個兒掉下來還是立著,沒有跌倒。那時侯的形意拳大家10年功夫就到了這個層次。(李洛能拜師時有37歲。)
李洛能藝成後教的那些徒弟,一般都是十多年出功夫,如郭雲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為什麼現在人們練一輩子也出不來那些功夫呢?說明現在的拳術教學有問題。
對形意拳的明勁、暗勁、化勁三步功夫,郭雲深講得比較多,在郭雲深之前沒這麼明確強調。形意拳第一步功練明勁。"明勁者,即拳之剛勁也。易骨者,即煉精化氣易骨之道也",練明勁是煉精化氣的。"將人身中散亂之氣,收納于丹田之內,不偏不倚,合而不流",練明勁是把周身的散亂之氣收到丹田裡邊,變成中正之氣。郭雲深老前輩成就很高,他這麼講是對的,也講得很清楚。但練明勁要用勁踢打,現在練拳的伸胳膊動腿,氣都往外跑了,怎麼通過練明勁把氣收回來?一般人對此很難理解,例如,有人問:"現在練太極拳伸胳膊動腿,氣都往外散了,怎麼辦?"其實很好辦:練太極拳時注意意守丹田。普通人氣都是散著的。不練,它也散著;練,它還往裡收了點。意念經常往回收,它就收回去快點。練太極拳不要使勁,練拳之前注意動作要領,練的時候體會裡邊的變化,這也是強化意念和形體的結合。這本身就加強了回縮力量,使丹田氣和周圍的氣聯繫更加密切。行意拳講用順力之法把氣縮回丹田。往外打拳時,氣怎麼能回丹田呢?沒練過氣功的人怎麼也想不通。打個比方,如果你的胳膊是個空筒,往外一伸,氣不就"呼-"進來了嗎?空氣裡邊有真氣,我們形體也有氣。你想像胳膊是空的,再加上意守丹田,觀著裡邊,一伸拳,氣"哧溜"就進來了。加點意念,丹田總往裡邊抽著。所以行意拳有好多拳式是兩個手同時合著來的,一隻手往前進,另一隻手往回拉。往回拉的時候,別空著拉,這麼捋回來,相當於往裡貫氣。如果先練抻氣、拉氣,對氣敏感了以後,再練行意拳,就覺得手輕。這麼一轉圈往回一拉,就把氣收回丹田了。這麼搞上幾年之後,可能把練拳術的要領充實起來。因為我們通過練功變得敏感了,做每個動作內氣變化都很明顯,這麼一比劃,就明白它是怎麼回事情。
道家第一步功結小丹,用"吸提撮閉"功法來煉精化氣。好多練道家丹道功的人都懂得"吸提撮閉"口訣,但仍解決不了練精化氣化的問題,連小丹都結不了。"吸提撮閉"到底怎麼練?形意拳第一步功練明勁煉精化氣,"用九要之規模鍛煉"。但按照形意拳的九個要點去練拳並不能解決問題。這樣明勁煉精化氣就成了制約練拳者功夫上進的瓶頸。
2.直腿坐放鬆法的明勁練習是改變舊的肌肉運動習慣和精氣變化習慣的有效手段,是達到上乘武功的階梯。
用明勁煉精化氣怎麼練才能把氣都化了?道家認為精要往外跑的時候才用"吸提撮閉",平時沒練它。實際吸提撮閉平時就得反復練。直腿坐放鬆法要求吸氣時往回收縮肛門、會阴,舌上齶,手心、腳心往回抓,這不是"吸提撮閉"嗎?它本身就是"吸提撮閉"。實際上直腿坐放鬆法是對"吸提撮閉"在練功上的泛化,當然泛化的還不夠。有些男同志原來有遺精現象,用了好多方法,沒解決好,練了直腿坐放鬆法以後,雖然還沒有完全解決問題,但已經明顯改善。一旦練成了練精化氣,陽關就閉了,就不會有遺精現象。僅此一點就能使壽命延長。(當然這裡沒有教女同志怎麼化掉例假。)另外,煉精化氣以後,臉上的光澤度會更明澤,內氣也會更充足。
一般肌肉一收縮或形體一運動,勁與氣就自然而然往外跑,這是我們從出生開始慢慢形成的習慣,而習慣勢力是最頑固的。所以必須改變往外的舊習慣,特別是要改變精氣原有的變化習慣,養成把氣收回命門(丹田)的新習慣。這個舊習慣一旦改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生命活動。如果不用力量,只用意念泛泛地練,形成新的習慣較難。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意念總是往外的,通過感覺器官往外散。現在要學會往回收。你要是不用勁,光用意念往回收,收一會兒就跑掉。用上力氣則不容易跑神,而且只要形體做對了,氣就往回走。過去內家功練收視返聽,為什麼好多和尚、道士練一輩子也收不回去呢?他們不懂得各種肌肉的運動習慣都是往外放的。接收本來是往裡邊接收,可你一睜開眼睛,還得往外放。現在我們要通過練功把原來的肌肉運動習慣改成往裡邊縮,通過肌肉使勁往回縮,逼著氣往裡走,把氣收進丹田。這種肌肉往一塊收縮集中的練法既符合太極拳的"命意源頭在腰隙",又符合形意拳要把周身之氣縮回丹田裡邊來。這樣練一段日子之後,神就不容易散了。把外放的神返回到身體當中,神返回身體當中,氣自然就回來了,所謂"神返身中氣自回"。直腿坐放鬆法要求意念往命門集中,這本身也符合練內功的"神返身中氣自回"的要求。所以直腿坐從練武功到練氣功,都非常好。當然,僅有好方法還不夠。練功夫得有個過程,不能急於求成,必須長期堅持苦練基本功。如耿誠信練明勁、暗勁、化勁練了十五六年,僅明勁就練了五六年。
其實光練明勁就能使功夫持續上長,並能練出大本事。像練形意拳的尚雲祥在李存義的弟子中算是佼佼者,而他一輩子總是練明勁△為一個拳家,練拳已達到較高層次,這時他作用到外面的勁不再是一般的力量,而是意、氣、形結合到一起的整勁。整勁的形成要快。好像皮膚觸火星,也好像平時受涼打冷戰,全身猛一激靈,力氣爆炸發作,非常快。整勁打在對方身上,作用到一點上,那就是點力。而要形成這種力量,平時必須從明勁(剛勁)練起,因為到最後用的時候得剛,必須激靈一下,不能軟軟糊糊、慢慢騰騰的。好多人都挨過燙,被燙瞬間,腦子還沒反應過來,身體已經起反應了。從這裡面就能領悟那個激靈一下是什麼勁頭。練明勁能真正鍛煉肌肉的力量,而且這個力量要和腰部丹田連起來。所以千萬不要把明勁看作初級功而輕視它。手机请访问:m.
炼精化气秘法(二)
(二)自覺習練覺知運動,變自然本能為自覺智慧
1.從"意、力並用"到"用意不用力"
以前人家練十年形意拳能出高功夫,現在人們練一輩子也出不來功夫,原因之一是練拳時落到俗自然勁裡邊了。我們講練拳時要松靜自然。不使勁那個種松靜自然也是俗松靜自然。用力是剛自然勁,柔軟不用力氣是俗自然勁,所以你用力不對,不用力也不對。那怎麼辦呢?脫開俗自然勁。什麼是俗自然勁?太極拳講,不要用拙力,要把拙力化了。那怎麼不用拙力呢?練拳得練勁,氣和勁不等同。氣怎麼化成勁?說意念(元氣、元神)和氣相結合。怎麼結合?練捧氣貫法以意引氣,練形神莊以形引氣,練五元莊以音聲引氣,這些都是用純意念和氣相結合。光練氣,不把氣變成勁,雖能收到"氣血流通,白病不生"的功效,但終歸有缺欠。按過去的說法,這只是練了文武的體,沒有練用。
太極拳和形意拳都說,練功夫都是練的人本來的功能。人人都有神、氣,也都有知覺運動。但是你能不能自覺、主動地鍛煉知覺運動?我們平時老注意外邊,都屬外向性的運動,對裡邊這個運動過程不了解,不認識。練太極拳特別強調練知覺運動,或叫覺知運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覺在知的前面,知比覺更進一步。運比較小一點,動比較明顯。覺知是意元體接收資訊,運動是意元體發放資訊而形成的不同活動。練功時要很明確地知道這兩個資訊過程。把它練得很明確,很敏感。我認為太極拳裡邊講得最好的就是練覺知運動這幾句話。本來人人都有覺知運動,你要主動掌握它,把它練得更敏感。中和之氣本來人也有,以後慢慢變得不中和了。練形意拳再自覺地把氣收回來變成中和之氣。
將來把氣收回來之後,做動作時不再用力氣,用意念體察著裡邊動。以後我們練太極球的時侯,這兒一轉,你注意胳膊裡邊在轉,體會肩、肘、手裡面的變化。一旦感覺到裡面,意念和形體結合起來了,那就不是俗自然勁了。一般人使勁打人,力氣很大,但不知道裡邊勁是怎麼動彈的,那叫自然勁。太極拳講"用意不用力"。不使勁就出功夫?你看舞蹈演員跳民族舞,那是純純粹粹、地地道道的不用力氣,但他跳一輩子也不能一伸手把人打出一丈遠。所以"用意不用力"這句話有語病。演員先須進入角色,都會用意,他們也沒練出功夫來。用意用什麼意?怎麼用意?意念得非常充分。比如前邊有個人,這個人有三百斤,我用三百斤的意念打他。你要想用三百斤的意念,得摸摸三百斤,這三百斤的意念才用得上。你不知道三百斤是多少,你怎麼用三百斤的意念呀?一開始你要用你自己能夠達到的最大力量這個意念。我能搬一百斤,我就搬一下一百斤的東西,感受一下一百斤的力量,明確這個意念什麼樣,然後我在打拳的時候用一百斤的意念,但是不用力。好多人練了一輩子拳,功夫也沒上來,就是因為意念不夠明確。
練直腿坐放鬆法往回縮的時候,也要會用意念。先得會用肌肉使勁收縮。這麼做一方面為了往回收氣,另一方面為下一步用意不用力打基礎。將來我們養成了肌肉收縮的習慣,到了下一步,光用意念往回一縮,氣"呼-"就回來了。意引氣,氣引形,意念一動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我們身體裡邊收縮的時候也是這樣,意念往裡收縮,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大家都見過端水盆扭了腰這樣的事例吧?他以為這是個空盆,就根據以前的實踐經驗調過來一斤的氣,一接觸盆,變成一斤的力。不料盆中有水,一斤力把它拿不起來。趕快調氣,把丹田氣往這兒一揪,傳送路上的氣也都變成力了。他沒練功夫,氣一下來不了那麼快,丹田氣跟不上,中間就斷了,癟了,那兒就疼。你以前端過水盆,習慣了怎麼用勁。這個勁也是由氣變的,但你對這個過程不知不覺,不知道它,這個勁就是俗自然勁。練功要知道它,意念和氣合上,從不自覺變成自覺,把這個功能強化起來,使它運動速度加快。你要用什麼樣的意念,就得有過什麼樣的實踐。你真得動一動,看你的意念這麼動的時候肌肉怎麼動,慢慢練得有體會了,以後再用意不用力,作用才大。
現在放鬆腰部是從形上走的。哪一點放鬆了,這部分就不要再用力了。你若還想讓它收縮就用意念。一開始需要用力,一用力就有氣和形的變化。等形已經松了,通了,就改成用意。例如會阴收縮得比較好了,就不要用肌肉使勁收縮了,用意念一縮,往上一提,肌肉並沒有明顯的收縮動作,但氣也發生了形體收縮時才有的那種變化。原來大腿使勁收縮,現在不使勁收縮了,對大腿那兒用意念一縮也能體會到裡面。要從形的動過渡到意念的動。平時你可以用意念想一想,看看它能不能起到形動的作用,若不能,還得把形體運動和意念運動結合起來。這是練功的兩個層次,一個是形的動,一個是意的動。
現在的各家武術基本都是練的軀體混元氣,意識和軀體混元氣相結合,用意元體混元氣來統帥軀體混元氣。(古人以及現在的各家拳術對氣都講得非常模糊,而《混元整體理論》對氣闡述得比較細緻。反復學習《混元整體理論》,尤其是《人體混元氣》、《意識論》和《混元論》這三章,而且以《人體混元氣》為主,對練功夫將大有裨益。)軀體混元氣轉化成髒真混元氣,髒真混元氣轉化成意元體混元氣,意元體混元氣反過來再統帥下來,那才是一個來回。我們現在也是先練意元體混元氣和軀體混元氣的結合,即神、氣相合。怎麼結合?普通人雖然意念一動氣就動,但對氣還不是很敏感,不能清楚地感受到體內的變化,所以需借助形體運動加強氣的運動,這樣把神、氣結合到一起。意念支配形體運動即意元體通過神經纖維傳導興奮,引起肌肉收縮,這樣引起氣的變化。意元體和軀體混元氣共有三種聯繫方法:一是通過神經細胞來聯繫,二是通過神經細胞的分泌物來聯繫,三是意元體直接和混元氣聯繫。我們要從意元體和形體相聯繫來帶動混元氣,慢慢過渡到意元體直接和混元氣起變化。這裡邊三種聯繫方法都有。其中神經細胞的聯繫還能加快。一般在神經纖維的電傳導過程當中,需經過各個神經元的中間轉換,這樣速度較慢。70年代中國的張香桐教授發現,神經系統有一個神經元可以不經換元直接從形體傳到腦子裡面,這樣速度就快了。不過這種神經纖維非常少。如果意元體跟它聯繫,通過練功強化它的功能,就可能把傳導速度加快多少倍。
2.認真習練覺知運動
練直腿坐放鬆法時不能呆坐,而要集中精神認真地體會裡面的細微變化。肌肉一收縮,形體就產生了運動變化,要慢慢體會裡面有什麼感覺。有時說是感覺又不太確切,你說是麻、癢、痛、涼、熱,它又不是,但它也是一種感覺,叫感觸,如體內的體位覺、運動覺等特殊感覺。閉著眼睛安安靜靜地感受裡面的運動和感覺那種感觸,這叫體察思維。練功關鍵用體察思維。對體察思維用得好,那麼你的感受就多,認識就越深刻,反過來它對你的練功就有指導意義。體察思維是個人內在的經驗,是獨立的,別人沒法感覺到,你說也不好說,想把它形容一番還不好形容。它是一種特殊的意識活動。它雖然體會的是局部的感覺,但它是整體性的,即包括了空間又包括了時間,裡面各種資訊連成一個整體了。你用語言往往不好形容它,怎麼形容也不確切。當別人還沒通過練功產生這種感受的時候,你怎麼說他也理解不了。這種思維有它的個性,獨立性,誰和誰也不一樣。你可能有各種感受,你感覺到的是你自己裡面的那種狀態,它有形態感(空間),也有變化過程(時間)。
我們要懂得,意念在身體裡邊的流行、運動不是空的。你用什麼意念引導它,它就起什麼樣的作用。你用意念引導成為電,它就出電;意念引導成磁,它就生磁;你引導它出光,它就出光;你引導它生熱,它就生熱;你引導它發聲,它就發聲。經絡線傳導聲、光、電、磁、熱都非常敏感,你拿什麼儀器測它,它就是什麼。拿意念怎麼樣引導它,它就怎麼樣變。你得很明確讓它變什麼。所以意念很關鍵。你高高興興,它就給你產生愉快素,使你健康;你整天皺著眉頭,它就給你產生毒素。科學越發達,對人體生命活動瞭解得越多,慢慢人們就會自覺地調整身體,自覺地調節內在的神經功能。(我們往裡面內守的時候,就是在調節。)從對氣不了解、不認識,變成瞭解、認識,能感覺它,支配它,讓它發揮作用。以前我們管自己管的是日常生活,現在管自己是管身體裡邊的生命活動,把身體裡邊的氣調理得更加和順,把性情調理得更加溫和、柔和、中和、祥和。
不要認為明勁練法是用拙力練形體。這和拙力不一樣,因為練明勁用力時要注意體會裡面的內在感受。一吸氣,往命門一縮,你得注意體會,前阴怎麼收縮,會阴怎麼收縮,肛門怎麼收縮,大腿根怎麼收縮,兩個胯骨旁邊怎麼收縮。呼氣時從命門往外放鬆,要體會各個部位怎麼放鬆。另外,會阴使勁收縮有什麼體會,放鬆了有什麼體會?腿伸直了,用意念往回一縮有什麼體會,用肌肉一縮有什麼體會?大腿往回輕輕一縮,一放鬆,覺得裡面肌肉纖維在動彈。腰一放鬆一繃勁,有什麼樣的感覺?真這樣體察,練功就有內容了,你就不會煩了。酸痛也是感受,酸痛時就體會酸痛,你認真地體會哪兒酸,意念往那兒一提一放,一提一放......意念往那兒一貫注,氣就進去了。氣多了,那兒的功能就強化起來了。酸痛得厲害時就把呼吸量加大一點,一個呼吸斷續發多次音,並認真體會。深呼吸能説明打通不通的地方,尤其是喉呼吸。用喉呼吸時要注意喉後壁向後貼,喉要圓。這樣的呼吸呼吸量較大,能説明放鬆和通關。要用不同的辦法來體察裡面的各種感受。
練直腿坐放鬆法時首先要注意腰、骨盆、胯、大腿根等,在體察這些部位時可以利用有關的解剖知識。如:脊柱周圍有哪些肌肉、韌帶,用意念放鬆它:關節囊、關節周圍的韌帶連接是怎樣的,用意念放鬆它;那些肌肉怎麼動,用意念放鬆它......這樣認真去體察。當然也不要想的太細,差不多就行。腦子裡有這些活動內容,就不容易跑神,這樣精神就容易更加集中。精神集中了,氣就收起來了。如果這時引天河精氣(不用手訣),很安靜時想:天河在哪兒呢?銀河中心在哪兒呢?噢,銀河中心就在腦子裡面呢!想到銀河中心恍恍惚惚地在腦子裡,這時意念再往命門一放,氣就不一樣了。
往命門吸氣有了感覺,你就老想著命門,慢慢就成了"命意源頭在腰隙",命和意(氣和意念)都集中到命門了。這既是"命意源頭在腰隙",又是"氣貼于脊"。
下面再結合一些具體部位來介紹覺知運動的練習。
①體察腰腹部
形體按要求坐好並放鬆後,精神集中到命門茓以至於命門茓前面椎管裡的脊髓,命門茓那裡好象是一個氣球。等我們會注意命門前面了,還要注意命門後面,從外面往命門收,再加上尾閭、長強往命門收,玉枕也往命門收,這樣就成了球形往裡收了。先從形體上這麼做,等你做熟了,很自然了,就可以把形體打開,腦子裡空空蕩蕩。腦子一空,丹田裡邊也就空空蕩蕩,氣就足了。那時候再聚天河之氣往命門(不是頭部)放就好放了。
做呼吸動作時,會阴上提,膈膜下降,肚臍往後收,這樣做的目的是松腰。會阴上提使小腹壓力增大,同時向上腹推動,而膈膜下降則使上腹向下走,這樣就形成了一對矛盾。這個矛盾就是要加強腹壓。在腹壓增加的同時肚臍向命門回收,往內擠,使腹壓進一步增強。所以這是一個用丹田氣增強腹壓的好辦法。要認真地發音,同時注意體會呼吸時會阴和腰部的運動(特別是有雜念的時候)。吸氣時,腰脊兩邊的肌肉向外突,呼氣時放鬆復原。
有的人在練坐功時感到前傾困難或臀部坐骨結節比較痛。關鍵是腰大肌和臀大肌放鬆。腰大肌在前面,臀大肌在後面。松腰時首先把腰大肌放鬆,腰向前傾著。腰大肌放鬆以後,就覺得整個臀部著地了,對坐骨的感受似乎也不那麼明顯了(這也是腰大肌放鬆了的標誌)。另外,腰大肌是使軀幹向前曲的,有的同學向前傾斜困難,就是因為腰大肌放不松。你可以有意識地讓腰大肌繃點勁,一緊,再一松。使勁時注意哪塊肉在繃勁,然後用意念放鬆它。這樣,大腿根部和腹部後面的肌肉就比較容易放鬆。若坐著還覺得坐骨尖痛,臀部難受,就說明臀大肌放鬆得還不夠。臀大肌起于骨盆止于腰,它從後面拉著腰,以盋脊椎正直,不更多地前傾。臀大肌真的放鬆了,坐骨尖痛的感覺就小了,因為不單是坐骨結節著力了,而是整個臀部都吃力了。
②體察會阴和骨盆
松腰時會阴上提是籠統的說法,實際它包括前阴(尿道)、後阴(肛門),還有前阴和後阴之間的會阴。確切地說會阴上提,指的不是前阴和後阴,而是會阴。一開始做的時候分不清這些。這得靠自己平時多體會。比如解小便時解一半汀,這是前阴收縮;忍大便時是後阴收縮。這兩個都好體會。會阴是在前、後阴之間。男性應是前列腺,女性在阴道上1/3到子宮口。這個地方往裡收縮才是會阴收縮。如果我們能分別體會前阴、後阴、會阴,就會對會阴部分的肌肉運動體會得更深,就會真正體會到會阴上提和肛門上提是不一樣的。古人不懂這些,所以古書上都講提肛或撮谷道。實際是從谷道(肛門)前面向上提,這樣才能更好地練煉精化氣。這一點是會阴上提的關鍵。要加大力度體會會阴上提。
有很多竅門、奧妙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只是沒有人去總結它。比如在解大便之前先憋著,像練坐功一樣這麼縮一縮,練練功,看手指尖、腳趾尖有什麼感覺,和平時是否一樣。因為前、後阴的氣是連著的,你憋著大便,會阴(阴蹺脈)的氣便受到影響,「阴蹺脈一通,八脈皆通」。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環境之下,氣都有較特殊的變化,惟獨這種情況下的變化比較明顯一點。所以應隨時隨地想著練功,每做一個動作,體會內氣的變化,你體會得越深,理解得越深,你內部的靈明度越敏感。這就是練功夫。如果你們每次解大小便時都閉著眼睛安安靜靜體會一會兒,盋過不了一個月就會有新的收穫。可好多人解大小便時忘了練功,這就是沒能做到氣功生活化。一般再忙也不會解大小便解一半就跑,所以解大小便這會兒,心境比較悠閒。大小便解完後,心比較專一,這時你再放鬆體會一下,會發現和平時練功的感受不一樣。
脊骨往後放鬆凸時可能會「咯噔」響一下,脊椎下面的幾節好像能互相錯動。有時骨盆也「喀哧喀哧」地響。出現各種聲音都不要管它,任其自然。
體察骨盆時要注意骨盆後面的骶骨和骼骨。吸氣時恥骨往回縮,後面放鬆,後面一放鬆,股骨頭和骼骨就會向外張,骶骨就會往後突。
每次練功自始至終都要注意腰俞茓(在骶骨裂孔處)。這是一個關於茓道的練功訣竅。俞茓是氣血流注的地方,每個臟腑都有一個俞茓與之相對應。腰俞是腰的氣血流注的地方,但它不在腰上,而是骶椎和尾椎交界處。
體察胯關節及其他大關節
大腿內旋或外旋,腿不一定真正轉動,只是腿部肌肉作內旋或外旋的用力,然後放鬆,一緊一松這麼去體會它。關鍵不是繃著勁死呆著。用力時要看哪兒塊肉在動彈;往裡一轉哪兒塊肉在動彈,往外一轉哪兒塊肉在動彈?當一次坐了很長時間,很安靜了,這時一繃勁,然後一放鬆,同時意念往那兒一沖,感覺就不大一樣。這樣認真體會,就會一步一步地加強胯關節的放鬆。原來稍不注意膝關節就容易向上拱,現在胯關節放鬆了,膝關節會向下塌,這樣腿自然而然就放鬆了,伸直了。
體會胯關節放鬆時不能光體會胯關節,大腿和骨盆相連的這些肌肉、肌腱、韌帶都得放鬆。要注意大腿股四頭肌繃勁配合著會阴向命門回縮,一繃勁一放鬆,一繃勁一放鬆......這樣一方面加強了會阴收縮向命門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能説明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鬆。如果大腿根部放不松,氣血就不好向腳上流,下肢的輕靈就會受到影響。對此,後面的功法中還有另外的動作。這也為以後的練功打下了基礎。如果大腿根放不松,就解決不了練坐功時的痛苦。因為大腿根放不松,裡面就會有阻力,使生物電、生物磁發生變化,坐一段時間之後腰胯難受,心煩,不想坐了。股四頭肌使勁往回一縮再一放鬆,同時腳尖還可以配合著一蹺一點。一開始分別體會,分著有體會了,再一步步整體體會。
除了胯關節以外,還要注意體察其它的大關節,如肩、肘、腕、膝、踝、腰椎等關節。關節是神氣遊行之室。要經常想像關節當中是空的,意念帶著氣在裡面轉一轉。如,把脊柱每個關節當中都這樣轉一轉,使每個關節松張――不但要松,還要張開,這樣氣流通得就好了。真能每天隨時隨地這麼做,氣在裡面的流行情況、每個關節的通透度、形體的整體性都會得到改善或強化。
體會肩關節或胯關節時,還要注意從軀幹往四肢移行的那些膜。要注意肌肉的起止點,看看大關節處的骨頭是怎麼被肌肉連起來的。要想像關節處的肌肉收縮力量很強,它一縮,一下把氣滲到骨頭裡邊;一放鬆,把這個肌肉都抻開,把整個膜都衝開,使他能更好地運行氣。對每個關節這麼想,體會就深刻了、意不要讓附著點放鬆,讓它得長得很結實,氣連到骨頭裡去。
(續前瑣言:該帖沉下去這麼久,終於浮起來,可見是有人關注的,或許有人真去實踐也未可知!萬中有一也不枉此貼呀!)
④體察軀幹
如果持續放鬆下去,就會不知不覺放鬆到上面,覺得肋骨"嗵"一下子放鬆了(骶脊肌有一條從下直接連到枕骨,還有的連到肋骨上去),隨後感覺背部像冰雪融化一般變得很柔和。繼續下去,有人會覺得兩個肩胛骨裡面(肩胛骨和肋骨之間)從當中往兩邊抻著痛,有人會痛得很厲害。(記得80年代,有一次我從昆明開會回來,在火車上肩胛骨裡面痛得厲害,象岔了氣一樣,翻不過身來,喘氣都困難。)當肩胛裡面一痛,背部放鬆了,這時要注意開胸。一開始兩個肩關節向下一放鬆,腋窩就受到擠壓。當放鬆到背部時,兩個肘曲著放鬆地向前一翻,兩個腋窩就空了,兩肩就往外張了,胸就容易開了。在肩胛骨鬆開時,有時前面胸也痛,一般在4、5肋間或5、6肋間橫著痛。這往往與練膈肌有關系。膈肌運動幅度大了,膈肌一放鬆,膈肌附著點處的膜氣要充的時候也會出現疼痛。是從前面向下墜著痛,不像後面疼得那麼厲害。這些都是正常的、意肩向上聳一聳,再向下放鬆外展。肘向外展開了,軀幹不動,用肩關節帶著肘從後往上往前這麼劃圈,同時體會腰與骶骨相接的地方,肘一動會帶著腰眼向上提,那兒就會有抻拉感■這個動作是為了加大放鬆力度,使背部的放鬆連成一體。這一點也要特別注意。
⑤從整體練,練整體性
練直腿坐時吸氣往回縮,不光要使勁,還要用意念。關鍵用意念往回縮,因為用手這麼抓也抓不到丹田裡邊,必須用意念想,而且要想得很真切。一開始腦子精力不夠使喚,不能同時支配幾個,想不了那麼多,那就一個一個地想。比如想兩胯往命門縮,若不能同時想兩個,那就先想一個胯往命門縮,然後再縮另一個,但中間不許換氣。習慣後,慢慢就能做到照顧全身,用意念把周身都罩起來。比如要照顧這條腿,體會它往回一縮,是怎麼上去命門去的。一開始體會不了,以後慢慢練熟了,就覺得整條腿從皮膚到肉到骨頭都往裡邊走,這樣感覺不就靈敏了嗎?這本身就是在練覺知運動。過去武術練得好的人覺知運動很敏感,在他正全神貫注和人交手時,別人從後邊打一拳或砍一刀,他也能知道。要想敏感,先得會照顧全身。練直腿坐放鬆法不僅要收回內氣,還要照顧、支配全身。這既是練感覺功能,也是練運動功能。我們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原來是感覺外面的,現在我們閉上眼睛,讓耳朵也注意聽裡面,通過裡面的運動來刺激我們的感覺神經。其實本來它時刻都在刺激我們,但我們精神沒注意,氣不夠充足,感覺不到它。你注意體會它,它的功能就會得到強化。你不把意識往那兒放,它的功能就得不到強化。
我們現在練直腿坐松腰,全身放鬆,把氣往回集中,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練外三合。外三合是裡邊真得合上,連起來,不能把它簡單地理解為打拳時手和腳一塊兒到。我們練直腿坐到一定程度,會覺得肩和胯,肘與膝,手與足,它們之間氣都連上了,一動彈是整的。將來可以躺著用左胳膊串右腿,用右胳膊串左腿,胳膊和腿之間來回伸縮,把氣連上,這麼體會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練直腿坐時也可以這麼練,把身體坐直了,左胳膊和右下肢,右胳膊和左下肢來回這麼晃動,如果坐在椅子上,就好動彈點。這些內容屬於"從整體練,練整體性"。腰通過形體鍛煉把人體各部分互相聯繫到一起,成為一個整體。
另外,當你感覺身體比較放鬆、精神比較集中的時候,可以用意念把劍突和尾骨尖往一塊兒連,使裡面的氣連成一個整體■法是:吸氣時會阴上提,膈膜下降,肚臍往命門擠,身體彎曲(採用自然坐姿),同時把尾骨和劍突尖往一塊兒連。
四、幾點說明
(一)
練太極拳也好,練氣功也好,主要是練氣。除了專心致志地練坐功、站莊、蹲牆之外,我們還必須反復多練練氣八法裡面的抻氣法和拉氣法。這兩法一個練的是內氣,一個練的是外氣。拉氣時你們看氣看得清不清楚?能看到多大範圍?抻氣時裡面的氣怎麼動彈,有什麼感受?拉氣時手上有什麼感覺,氣進去有什麼感覺?這個感覺和抻氣的感覺有什麼不同?這些都應該認真去體會。拉氣、抻氣時看周圍這個氣與平時是否一樣?你抻氣很舒服的時候再拉拉氣,看看怎麼樣?要認真靈活地體會身體內、外氣的運動流行。有的同志隨著音樂抻得特別快,那麼快就好嗎?要慢,要體會,動得很小,體會裡面氣的變化。慢動什麼感覺,快動什麼感覺?怎麼動手上的氣感大,對周圍的氣影響範圍大?形體一動,內氣動了,看外面的氣動了沒有?應該積極主動地、舉一反三地反復去想它。練八卦拳的眼鏡程為什麼底盤功夫好?眼鏡程磨眼鏡片時不坐凳子,蹲著磨。有時還單腿蹲著。煤馬、眼鏡程、麻花尹、翠花劉都有自己的職業,怎麼去練功?抽時間去反復體會、琢磨。我們現在講得非常細,可講細了以後,同志們自己不去想了。因為自己想出的和你聽別人講的這兩種情況,內裡面意識動得不一樣。你自己想對了,「噢,原來如此」,馬上有個內在的感受。我給你講,你聽了以後想:是這麼回事麼?好了,你裡面把門關上了。所以過去的老師不細講,就告訴你怎麼做。
(二)
直腿坐放鬆法屬於基本功,松腰後也還要繼續學習,只是每次不用坐那麼長時間。而且吸氣時可以意想氣從脊神經根、脊柱兩邊的交感神經鏈往裡面進。
(三)
練形意拳的第一步功夫是煉精化氣,第二步是煉氣化神。而郭雲深講的煉氣化神實際不是真正的煉氣化神。煉氣化神應該是結大丹之後的功夫,而郭雲深講的煉氣化神還停留在要結丹還沒結丹的層次。《孫祿堂武學錄》中關於煉精化氣的內容可能和我講的有些矛盾。他們不是真正完全練內功的,對內功並不太熟悉,自己練的內在境界也不夠,對有些問題只是按照看過的一些內功書來闡述,結合得不太合適。先給大家這麼聲明一下,以免同志們看書之後被誤導。我不反對大家買書看,但要以我講的為准。這不是自尊自貴。同志們看武術書最好看基本理論,至於哪個動作怎麼練,將來有了本事之後再去體會。看書之後有疑問,可以提出來,我給你們解答。不過你們別問怎麼用招,那個我解答不了。同志們以後練到一定程度,願意揉揉手、聽聽勁也行,但不是為了發人。
練武功,裡面是功,外面是招。修道和修武的都練功,也都練外面的招數,但是兩者不同。練武的人練內功是為外面的招數服務,用於對敵;修道的人練招數是為內功服務,用於集中精神降內魔。當精神散亂時,可以通過動作把精神集中起來。過去練武的人把功用到招上,武功很好,但活的年歲都不是特別大。他把功用於外向的技擊,氣也往外散。很多形意拳家只活到六七十歲,好的八十多歲,過百歲的基本沒有。過去練養生拳的人們活一百多歲也行。像吳圖南老先生活了105歲,他在
1928年就出過太極拳書,以後多少年不怎麼去推手,不去比誰高誰低。若經常去比就費了精神,而且萬一失手,心裡面氣就不平。有很多練武的是被氣死的。武術界有好些人是得癌症或心腦血管病死的。
Ⅱ、暗勁(又名柔勁)練習
一、暗勁練法
(一)預備功
先練習總的預備功(見明勁練習的預備功),然後接著練習下面的內容。
精神安靜後,轉一轉眼睛,閉著眼睛看看腦子裡面,體察一下意元體,然後意念和虛空相結合,反復想虛空,想腦內,慢慢覺得腦子和藍天虛空結合到一起了,頭裡面很清亮,頭部天門那兒像個大漏斗似的,虛空之氣順著「漏斗」充到腦裡面,貫滿腦子,從大腦到丘腦、中腦、延髓,從脊髓裡面往下走,一下貫到海底;從上肢骨裡面貫到手指尖;從下肢骨當中貫到腳心。要注意在每個關節處停一停。像頸部的寰椎、樞椎......下面的各節脊椎,上肢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手指各關節......意念往每個關節腔裡面放一放,注一注。要這樣認真地想一遍。
預備功是練暗勁非常關鍵的一環。它一方面集中精神,同時把氣和關節緊密結合起來。中醫很重視關節腔,說關節是神氣遊行之室,它像皇帝在外休息的行宮一樣,是神和氣休停的地方。在那兒充充氣,把氣注到關節腔裡面溶潤關節囊(結締組織)和周圍的韌帶,這對氣在關節處的流通非常有意義。有的人可能想得比較細緻,花的時間多一點。不要以為這是耽誤時間,練柔勁關鍵是要一步一步地把肌腱、韌帶、關節囊、筋膜、膜絡的氣都充起來,所以以意引氣這麼走一遍本身就是很好的練功。
(二)正功
1、坐姿要求
見「正規坐姿」要求(或站莊)。
第一步。吸氣時,會阴與手指尖、腳趾尖微微地往命門縮,閉著眼睛往命門看。呼氣時,手指尖、腳趾尖微微地往外伸。反復練習。
第二步。吸氣時,會阴微微地往命門縮,閉著眼睛往命門看;同時手指尖微微地往肘關節縮,再從肘關節微微地往肩關節縮,再從肩關節微微地往命門縮;同時腳趾尖微微地往踝關節縮,再從踝關節微微地往胯關節縮,再從胯關節微微地往命門縮。呼氣時,手指尖帶著肘關節、肩關節微微地往外伸;同時腳趾尖帶著踝關節、胯關節微微地往外伸。反復練習。
練暗勁時的發音要求和練明勁的情況是一樣的。這一點務必提醒大家注意:練暗勁時的發音要更細微,要從一般的默念(有口腔的形動)到細微默念(發音時口腔的動作幾乎沒有,僅有舌的微弱動感與口後部的氣流的強弱變化)。
(三)收功
和明勁的收功相同。
二、怎樣練好暗勁
一)打好明勁基礎
明勁練法非常關鍵。如果還沒有打好明勁基礎就開始練暗勁,雖然也起作用,但是作用沒那麼大。所以練功不能一味貪快,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像以前練形意拳必須勤練三體式,如果站三體式還沒達到外形中正、心中空虛、呼吸自然、形式和順等要求,不能挪步,連劈拳都不能練。有了練明勁的基礎之後,練柔勁時只要這麼一想,手微微一縮,它就可以往裡面起作用。
好好練明勁,體內很多部位的氣都會連起來。然後再練暗勁,將來裡外出入比較通暢了,不知不覺就出來整勁,也就有了功夫。
(二)明瞭練功的機理和方法
練剛勁是以肌肉的用力收縮來帶動肌腱、筋膜、韌帶,練柔勁則是以肌腱(或韌帶)的小範圍的、慢的伸縮來帶動膜絡、關節囊,以致肌肉。膜附帶有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練柔勁關鍵要從肌腱這兒運動起來,對此要特別注意。
明勁是從近腰部分連起來的,即從肩(胯)練起,然後到肘(膝)和手(腳);而柔勁是從肢端開始的。練明勁吸氣時手心、腳心用力往回縮,那是用的肌肉。練柔勁往裡面收的時候是用手指尖、腳趾尖的屈肌輕輕往裡縮,縮得很小。把手指按在床上容易體會指尖的運動,站莊時容易體會腳趾尖的運動。站莊時,腳趾頭微微抓地,儘量往趾尖上用力,同時意想手指尖、腳趾尖都往命門那兒縮。有了練明勁的基礎之後,練柔勁時只要這麼一想,手微微一縮,就可以往裡面起作用。手指尖、腳趾尖往回縮的時候,以哪兒為用力點呢?在指(趾)甲蓋縫裡面,指(趾)甲和肉相連的地方,從那兒用力微微回縮,指(趾)頭好像往回蜷似的。這樣一下子把意念充到了肢端。如果力點有些靠後,意念也就充得不夠。縮完了,伸的時候,也
柔勁進一步練整體勁,進一步和丹田命門相連,同時還要把筋(包括肌腱、筋膜、韌帶、關節囊)連帶肌肉都鬆開,借助氣把筋通開。古人講,「通筋之順也」,筋要通得很順當,裡面沒有阻礙,資訊在裡面傳播得很快。內家拳都講四梢:爪為筋之余,發為血之余,齒為骨之余,舌為肉之余。把意念放到肢端肉和指(趾)甲相連的地方,把肉和指(趾)甲連起來,意念往這兒一動,氣慢慢會通透、貫穿指(趾)甲,爪慢慢才能松ˇ松不是指指(趾)甲變軟,而是指氣要通透指(趾)甲。練一段之後,指(趾)甲可能會比以前潤澤、透明。
練功是有階段性的,每步功的意念要求都有不同的內容。練明勁用力越大越好,越快越好;練暗勁用力越小越好,越慢越好。練暗勁和練明勁正好相反。
(三)把明勁和暗勁結合起來練習
如果你練明勁的基礎較好,就應該能體會到,繃上勁後,那是一個整勁。練剛勁繃上勁後,怎麼和丹田連起來?可以在練明勁時結合暗勁的練法。吸氣的時候往腰那兒縮,收縮到最強度,堅持一下以後,把力量放開,但是形不要放。使勁攥起拳頭以後,不使勁了,但是拳頭還攥著;腳心使勁往回縮,收縮到最強度後,不用力了,但是還要縮著,這樣來體會裡面的變化。
把明勁反復練上幾遍之後,身體也就有點累了,然後起來練站莊。把腿伸直,身體放鬆,脖子往後輕輕一仰,天柱茓往下一折,一股氣「呼」就從脊骨外面一層一層地下來了。過去在講形神莊中的俯身拱腰時講過換骨法,從天柱往下一貫,從脊柱一下貫到腳底,氣像一股水流嘩嘩地流下去。這麼沖一沖,能強健骨頭和肌肉。現在練暗勁的時候,一定要和明勁相結合。明勁費力氣,累;暗勁比較省力氣,不怎麼累。把兩者交叉著反復練,可以互相調劑。練完明勁之後用換骨法沖一沖,然後在走暗勁。暗勁是從脊髓裡面走的,明勁換骨是從骨頭外面走的,兩者有這麼點區別。
練明勁松腰主要練坐功,也可以把坐功和站莊結合起來練。而練暗勁特別強調站莊,要以坐功為主,同時必須結合站莊來練。站莊是用三心並站莊那個姿勢即可,而且要先用明勁(剛勁)練,然後再用暗勁(柔勁)練。
(四)練暗勁時要加強體察
暗勁雖然占一個練功階段,但是它的內容比較簡單。不過練暗勁時需要體察,這比練明勁還要難一些。
練暗勁時,手指的肌肉、肌腱隨著手指的慢慢蜷縮而在腱鞘裡面走動,這樣會有點摩擦。一開始我們不敏感,感覺不到什麼,以後覺得裡面有「喀哧喀哧」的聲音,再以後覺得不是聲音,是一種「哧棱哧棱」的澀動感覺,繼續練下去,感覺越來越輕,越來越細,裡面的氣越來越多。氣多了以後,它就不響了。但你故意把它蹭一蹭,它也能「響」。不是真有響聲,而是一種感覺。是你感覺敏感了,體會深刻了。如果真有響聲,那就是腱鞘炎。一般來說緊靠指尖的這兩節容易「響」,因為越靠近指尖,腱鞘越窄,內在的感覺功能也更敏銳。
練明勁的時候,光繃勁就行;練暗勁的時候,不能光做動作,得認真體察裡面氣的變化。這樣輕輕地、慢慢地一縮,一伸。一縮,指(趾)尖和命門氣連上,像是從命門那兒往回縮似的;一伸,從命門那兒往外出去。這樣一動,就通到丹田命門。練明勁要使勁收縮,所以感覺不太突出。練暗勁不用力氣,氣脈的流行阻力相應減小,感覺也明顯一點。練柔勁的時候,它可以有兩層氣感,一個是皮下層的淺筋膜,一個是深層的深筋膜。當然,如果用肌腱慢慢伸縮來帶著肌肉動,肌肉層也可以有氣感。第一步要注意體會皮下的淺筋膜。一縮,意念從屈肌肌群往回走;一伸,意念從伸肌肌群往外走。也可以在伸縮的時候,順著整個的肢體皮下來回走;等第一步熟練以後,意念再重一些,深入到肌肉層和肌肉層之間的深筋膜,從那裡面伸縮。
練明勁的時候精神靜不下來沒關係,只管使勁縮就行,縮縮縮縮......慢慢雜念就沒有了。但練柔勁時用力不大,精神容易跑。所以練柔勁之前先要調整一下精神,使自己安靜下來,做好練功準備(見預備功)。
練柔勁一開始用手指尖帶著動,這麼練一段之後,很明顯地感覺到肢體在「忽悠忽悠」地動彈,這時要注意有意識地往關節那兒縮一縮,從腳趾到踝關節,到膝關節,到胯關節,要注意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結締組織。往胯關節縮時不能光注意股骨頭和胯臼相結合的地方,還要注意大腿根,大腿根很關鍵。因為筋膜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上一部分肌肉的筋膜和下一部分肌肉的筋膜要在關節附近交接。好多關節附近都有筋膜的交接。所以用意念在關節周圍沖一沖,對筋膜之間氣的交流、連通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每塊肌肉都有起、止點,都有各自的功用,但上下各組肌肉之間沒有直接的交接關係,它們之間的交接是通過筋膜間接完成的。所以筋膜對通順全身的筋起著關鍵作用。從傳統氣功和武功來講,練暗勁(柔勁)是要快速完成筋膜的交通或連通,使氣在筋膜間暢通無阻。這一點和現代解剖學不一樣。練明勁主要練肌肉,但也要練這個氣的連通,因為肌肉收縮往命門連的時候不能通過神經連過來(因為沒有這樣的神經系統),只能用意念通過筋膜連過來。有了筋膜的概念,有了這種意識引導,氣在筋膜間走得更快。高明的武術家打人不靠眼睛看,只要一碰他,他直接本能地起反應。這用現代的神經反射學說沒法解釋。因為從神經反射學說來講,這麼輕輕一碰他,或眼睛看到什麼之後,反映到他的腦子裡面,腦子作出判斷,再反應回來,然後再支配形體起反應,這需要有個時間過程。都已經碰到皮膚了,等這麼反應過來,那就來不及了。你看足球比賽中罰點球,等看見球踢過來再作出判斷,然後作出反應,那就來不及了,因為球過來的速度快于這個神經反射過程。可是高明的武術家能行,他能馬上起反應。這需要從筋絡通過來,不先練通膜絡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練暗勁就是著重來通它。
安靜既然這麼好,光練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從明勁練起,一步一步地走下來,這樣快。練明勁時要用意念作統帥,同時要和命門氣相連接,所以它也在調動膜絡起作用。有了練明勁的基礎,再練暗勁就好說了。
暗勁既然這麼好,光練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從明勁練起,一步一步地走下來,這樣快。練明勁時要用意念作統帥,同時要和命門氣相連接,所以它也在調動膜絡起作用。有了練明勁的基礎,再練暗勁就好說了。
附錄:直腿坐煉精化氣的輔助功法
一、臥功
平躺,放鬆。一般人躺著的時候腰椎會往上弓起來,下面空著。用意念放鬆腰椎,尾閭往前扣,往上翹,兩胯往上收,讓腰椎慢慢往下塌,往後突出去。調好姿勢後,兩手指背靠在一起,中指點在氣海茓(肚臍下1.5寸)上。吸氣時往腰部放鬆,手斜著往上摁(或者先直著往下壓),呼氣時手抬起來。呼吸時不用發音。一般做81個呼吸。然後指根慢慢轉動,先逆時針轉,再順時針轉。練完後兩手放到體側,安安靜靜地想著命門,吸氣時氣聚往命門。
下壓時一般會感到腹主動脈「嘣嘣」直跳。如果往下壓時感覺裡邊疼痛,說明裡邊還有濕氣和寒氣,身體還不夠健康。等壓著不疼了,裡邊氣就足了,好通了。這點也能衡量氣充足與否。有的人肚皮很軟,一壓就能摸找骨頭了,說明丹田氣不足。反復練習,腹部慢慢會變的有彈性。這是很簡單、很隨便就能練出功夫的方法。
二、站功
站莊時採用三心並站莊的姿勢。全身松靜站立,兩腳踩氣分開,呈後八字;兩膝微曲下蹲,膝不過足尖;胯後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虛之三角;腰部命門茓往後突,尾閭下垂呈似坐非坐狀;尾閭尖指向兩腳跟連線之等邊三角形之中點,同時調襠提會阴。兩臂前伸,立掌,手腕與肩平。百會上領,松肩空腋,含胸拔背。
先用明勁(剛勁)練,然後再用暗勁(柔勁)練。
明勁練習:一吸氣,手心向內歸丹田,腳心向上歸丹田,一起往命門那兒縮;一呼氣,力量要出去,腳要蹬上勁。吸氣時,手心往裡摳,五趾抓地,掌心、腳心往回縮;呼氣時,手指伸開,掌心外凸,掌根往下坐,腳心下落,腳趾往上翹。要把勁繃足。吸氣時發「yu-en-」音,呼氣時發「yi-e-ng-」音。
暗勁練習:動作要求見「暗勁練習」。
練三心並站莊一開始不要站得太矮,不要認為越矮越好。要站得舒適自然,而且軀幹一定要直,從百會到會阴成一條直線。慢慢找這條直線,找准了之後,覺得身體很輕鬆。要以保持軀幹當中的一條直線作為你決定姿勢高矮的標準。你矮下去後還能保持直線,你就矮一些,保持不了直線,你就高點,如果你矮下去後,身體不能保持中正,有點前傾,臀往後撅著,那就不行。
三、蹲牆功
面對牆壁,兩腳併攏(開始時可兩腳分開,平行站立,與肩等寬),腳尖與牆根接觸,周身中正,兩手自然下垂。然後下蹲,蹲時兩肩前扣,含胸;鼻尖觸牆,頭不可後仰;腰向後突,不得前塌。蹲到大腿呈水準狀時,可以停留一會再往下蹲;蹲到極限再慢慢上升站起,起時鼻尖也要觸牆。反復進行。
吸氣時發「yu-en-」音,肚臍往回縮,膈膜往命門落,會阴往上提,呼氣時發「yi-e-ng-」音,各部位鬆開還原。至於是蹲的時候吸氣,還是起的時候吸氣,這需要靠自己去摸索,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一般起時吸氣可能好做一點。
蹲牆加上呼吸後,松腰效果也可以,但是它對後面太陽膀胱經所在的肌肉、肌腱拉得不夠。手机请访问:m.
黄庭经(一)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元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迥紫抱黄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门。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ruí]玉龠yuè]闭两扉,重扇金阙密枢[shū]机,玄泉幽阙高崔巍,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明八威,天庭地关列釜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yi]郁自相扶。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空无,宅中有真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疾患,赤珠灵裙华茜粲,舌下膺玄生死岸,出青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峨峰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台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曜字威明。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肺部间第九
肺部之官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官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裟。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诸关镜聪明始,青锦披裳佩玉铃。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清,百疗所钟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阴圃,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府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苍锦云衣舞龙潘,上致的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官属戌已,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坐在金合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朱香,辟却虚赢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府精,中有童子曜威明,雷电八振扬玉旌,龙旗横天掷火铃,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童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成明乘庆云,役使万神朝三元。
碑长章第十五
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冶明堂,厥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长枯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或精或胎别执方,桃孩合延生华芒,男女徊尤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虚空,殊途一会归要终,闭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lǐ]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上睹章第十六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yú],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皇与我游,身披风衣衔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yǒu]窗,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内守不争竞,神生腹中衔宝玉,灵注幽阙那得丧,琳条万寻可荫仗,三魂自宁帝书命。
灵台章第十七
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间阙营卫高玄受,洞房紫极灵门户,是昔太上告我者,左神公子发神语,右有白元并立外,明堂金匮玉房间,上清其人当吾前,黄裳子丹气频烦,借问何在两眉端,内侠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
三关章第十八
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口为天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靡,手为人关把盛衰。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官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玉堂绎字尽玄官,璇玑王衡色兰歼,瞻望童子坐盘恒,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可去入泥龙,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云仪五华侠耳门,赤帝黄老与己魂,三真挟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日月飞行**间,帝乡天中地户端,面部魂神绵相存。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鸟吐缩白石源,结精育胞化生身,留胎止精可长生,三气右徊九道明,正一含华乃充盈,遥望一心如罗星,金室之下可不倾,延我白首反孩婴。
琼室章第二十一
琼室之中太素集,泥九夫人当中立,长谷玄乡绕郊邑,六龙散飞难分别,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及,但当吸气录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读倾,叶去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已形,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龙三奇灵,恬淡闭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悫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太上清。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得视见无内外,存漱五牙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虚无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不当污,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度,六府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天路。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高拱无为魂魄安,清静神见与我言,安在紫房帏幔间,立坐室外三五玄,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高研恬淡道之园,内神密盼尽睹真,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远索示因缘。
隐影章第二十四
隐影藏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大上清死录除,三神之乐由隐居,倏欻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金辇正立从玉舆,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窃窍真人墟,入山何难故踌躇。人间纷纷臭帑如。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阙罗品列,三明出华生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焕照入子室,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高奔章第二十六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磷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录佩金当,驾欻接生宴东蒙。
玄元章第二十七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巨卒见,须得至真始顾盼,至忌死气诸秽*,六神合集虚中宴,结珠固精养神根,玉匙金钥常完坚,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逮炼获飞仙。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绎简赤舟文≈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盘空扇纷纭,火铃冠霄坠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大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天驾玉轮,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
百谷章第三十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大黄宁。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体五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善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经历章第三十二
经历**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知白见黑急坐守。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都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玄液云行去奥香,治荡发齿炼正方,取津玄府大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待华盖游贵京,飘摇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日内眄自相望,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入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肝气周流终无端。
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三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当忆此官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隐我章第三十五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寿有余,是谓脾建在中官,五脏六腑神明王,上合天门大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通利血脉五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阴,两神相会化玉浆,淡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太上隐环太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恍惚之间至清灵,坐于飚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五未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闷匆烦冤,过数已华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真人既至使六丁,即授隐芝大洞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风罗金钮缠,以代割发肌肤金,携手登山敌液丹,金书王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黄庭外景经
上部经第一
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
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
关元茂龠阖两靡,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
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衣,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
神庐之中当修治,玄府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绎,
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或无惹,呼吸庐间以自偿,
子保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心结幽厥流下竞,
养子玉树令可壮,至道不烦无旁午,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间关下,
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吾前,
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绎官重楼十二环,琼室之中五色集,
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慎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子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
常存玉房神明达,时思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玉女渴,闭子精门可长活,
正室堂前神所舍,洗心自治无败污,历观五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
虚无自然道之固,物有自然道不烦,垂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
寂寞郭然口不言,修和独立真人官,恬淡无欲游德园,清净香洁玉女前,
修德明达神之门。
中部经第二
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疏,
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蒂,三五合气其本一,谁与共之斗日月,
抱玉怀珠和子室,子能守一万事毕,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入金室,
出日大月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进退合乃久,玉石落落是吾宝,
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基养华彩,服天顺地合藏精,七口之五回相合,
昆仑之上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官舟城楼,
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昭昭非有期,外本三阳Wu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庶几结珠固灵根玉,匙金钥身完坚,
载地悬天周乾坤,象以四时赤如舟,前仰后卑列其门,选以还丹与玄泉,
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扶叶实是根,
昼夜忌之可长存,仙人造士非异有,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
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试说五脏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脏王,
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将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可得浆饥自饱,
经历六府藏卯酉,通我精华调阴阳,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耳不老,
肝之为气修而长,罗列五脏主三光,上合三焦下玉浆,我神玖魄在中央,
**流泉去鼻香,立于玄膺含明堂,雷电霹雳往相闻,右酉左卯是吾室。
下部经第三
伏于志门侯天道,近在子身还自守,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开分理,
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侯阴阳,下于喉咙神明通,
过华盖下清且凉,大清灵渊见吾形,期成还年可长生,还过华池动肾精,
立于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灵根,阴阳列布若流星,
肝气周还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上座天门侯故道,津液醴泉通六府,
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
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大绛宫紫华色,隐藏华盖观通庐,
专守心神转相呼,观我神明辟诸邪,脾神还归依大家,致于胃管通虚无,
藏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年有余,脾中之神主中官,
朝会五脏列三光,上合天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
通利止脉汗为浆,修护七窍去不祥,二神相待化玉英,上禀天气命益长,
日月列布张阴阳,五脏之主肾最精,伏于太阴成吾形,出入二窍合黄庭,
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青灵,坐于庐下几小童,
内息思存神明光,出于天门大无闲,恬淡无欲养华茎,服食玄气可遂生,
还返七门饮太渊,通我悬膺过青灵,坐于膺间见小童,问于仙迂与奇方,
服食芝草紫华英,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
五味皆至善气还,披发行之可长存,大道荡荡心勿烦,吾言毕矣勿妄传。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
三清之境,有太清、上清、玉清,此三清之中,一切大圣之所居也。虚皇者,紫清太素高虚洞曜三元道君内号也,即大道之域,包罗三清。又《玄都十号》云:太灵虚皇天尊也,即元始之本号也。道君欲明七言之所始乎紫霞之宫故也,亦名紫琼宫、赤白紫宸宫也。
【太上大道玉宸君,】
太上即高圣太真玉晨玄皇大道君也。太上之尊也,按《本行经》云,有元始五老之君号也。玉晨君即黄老君之号也。
【闲居蕊珠作七言,】
蕊珠,上清境宫阙名也。道君在中而说经,述作此经,皆以七言为句也,人身备有之故也。
【散化五形变万神,】
谓能变化,出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道,先本后迹,故假神托用。神者,随应也。散有五形变万神。
【是为黄庭曰内篇。】
因中而得名也。
【琴心三叠舞胎仙,】
琴,和也。三叠,三丹田,谓与诸宫重叠也。胎仙即胎灵大神,亦曰胎真,居明堂中,所谓三老君为黄庭之主,以其心和则神悦,故儛胎仙也。
【九气映明出霄间,】
三田之中有九气,炳唤而无不烛。《大洞经》云:三丹田、三元及三洞房,合为九宫,宫中有天皇九魄,变为九气,化为九神也。入于人鼻,週流脑宫,映明上达,故曰出霄间。
【神盖童子生紫烟;】
神盖,眉也。明珠,目瞳也∠烟,紫烟即目光气也。
【是曰《玉书》可精研,】
文因迹始,专则之通。
【咏之万遍升三天,】
精备神充,名上三清。
【千灾以消百病痊,】
精神俱,故也。
【不惮虎狼之凶残,】
无余伤也。
【亦以却老年永延。】
唯此一章,都说黄庭之道也。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
魂灵,魂魄也。日间在双目,夜间魂在肝,魄在肺。关元,脐也。脐为受命之宫,则魂魄在上,关元居下。上魂灵,天分也;下关元,地分也。魂灵无形,关元有质,人法天地形象。
【左为少阳右太阴,】
少阳,左目也。太阴,右目也。
【后有密户前生门。】
密户,后腰双肾之间,双肾入口,犹如肾之门户也。肾为藏精宫,当密守之,使不躁泄。生门,脐也,未生时,出生时,性命交割之门。
【出日入月呼吸存,】
日月者,阴阳之精也。呼吸为阴阳之气,法象天地之气。呼气为出,为阳,吸气为入,属阴,呼吸之间,心当存之,正在一个虚空中字。
【四气所合列宿分,(又作元气所合列宿分,此处采用道藏所载四气之说)】
四气,四时灵气也。列宿,三景也。谓常存元气合于身,兼存日月星辰,灵光照耀,罗列一身,分明与天合,久则通灵,使心与道合。
【紫烟上下三素云,】
紫烟,目精之气也。云:目光有紫素、白素、黄素,为三素云。分别下降吾身,灌溉灵苗。紫气应上,黄气应中,白气应下。
【灌溉五华植灵根,】
素云之气,在口为玉液,存咽之以灌。五华者,五脏之英华之炁。灵根,舌本也。谓漱咽津液,兼吸引五气而服之,则灵根永存,神府清暢。
【七液洞流冲卢间。】
七液,指人的心液、肝液、脾液、肺液、肾液、气液、血液。四时之灵气和上中下三丹田之妙气化成,胪间,两眉间,谓额也。七液上行于两眉间,灌溉于五脏,生成精化而养人体灵根。。
【回紫抱黄入丹田,】
内象喻也∠黄乃身内精气三素,目光所视,乃紫、黄之光色,回入丹田。按《大洞经》云: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左明童君,右明女君,中明镜神君;眉间却入二寸为洞房,左无英君,右白元君,中黄老君,眉间却入三寸为丹田,亦名泥丸宫◇有上元赤子君,右有帝卿君;又却入四寸为流珠宫,有流珠真君居之;又却入五寸为玉帝宫,玉清真母居之;又当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上清真女居之;又洞房直上一寸为极真宫,太极帝君居之;又丹田直上一寸为丹玄宫,有中黄太乙君居之;又流珠直上二寸为太黄宫,太上君居之。男为雄一,女为雌一,男女并可修之。
【幽室内明照阳门。】
幽室,喻回黄抱紫后突觉眼前光明,犹如黑房子突然开灯。阳门,命门也〃气保精,无使泄散;朗照内外,兼守命门也。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宫,】
口中液水为玉津,一名醴泉,亦名玉浆,伫水为池也。百节调柔,五脏和适,皆以口为宫主也。(《大洞经》云:心存胃口,有一女子,婴儿形,无衣服,正立胃管,张口承注魂液,仰吸五气,当即藏满口中,内外津液,满口咽之,遣直入玄女口中。五过毕,叩齿三通,微咒曰:玉清高上,九天九灵,化为神女,下入胃清。金和玉映,心闲神明,服食日精,金华充盈。)
【漱咽灵液灾不干,】
灵液真气,邪不忤正。
【体生光华气香兰,】
不食五谷,体无滓秽。
【却灭百邪玉炼颜。】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审能修之登广寒,】
广寒,月亮,北方仙宫之名。时所谓身内虚空处出现玉轮明月,内观所见。冬至之日,月伏广寒之宫。其时育养月魂于广寒之地,天人采精华之彩,以辩日月之光。
【昼夜不寐乃成真,】
勤修静定,昼夜修持,则为真人。
【雷鸣电激神泯泯。】
调神理气,精魄恬愉,虽震雷而不惊惧。雷鸣电激为修行时出现景象,耳边雷鸣或身感电击,此时用神昏昏默默,不为之所惊。又曰:雷为电激,为叩齿存思,乃是神用,不得言泯泯也。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
黄庭之内人穿着锦衣,锦衣具五色也。即谓五脏之真气也,三庭之中备有之故也。
【紫霞飞裙云气罗,】
《十方经》云:高上玉皇衣文明飞云之裙,即神仙之服也。
【丹青绿条翠灵柯,】
五色杂气,共生枝条仙衣之所。
【七蕤玉籥闭两扉,】
外象喻也。蕤,下垂。籥,管道。七窍闭合,反观内视。闭目,曰闭两扉。
【重掩金关密枢机,】
金取坚刚也。老子经云: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言养生善守,精神不妄泄。则体内枢机自动。
【玄泉幽阙高崔嵬。】
口中之液,一曰玉浆,一名玉液,一名玉泉,两肾间为幽关,两目间为阙庭,舌下玉液产自双肾,肾水上朝,化为玄泉。
【三田之中精气微,】
内指事也。玄泉浇灌三田,丹田之中,神气变化,感应从心,非有非无,不可为也。象粗入妙,必基有条,故以气细微则用心细微为主。象可至静至微。
【娇女窈窕翳霄晖,】
《真诰》云:娇女,耳神名也。翳(yi,遮盖。霄晖,天光。言耳不外闻诸物,文静内贤,双目不外驰,守定天光。
【重堂焕焕扬八威,】
重堂,喉咙名也。一曰重楼,亦名重环。《本经》云:绛宫重楼十二级。绛宫,心也,或曰心下肾上之间。喉咙在心上,故曰重堂。喉咙者,津液之路也。流通上下,重楼生光,焕明八方,八方之神曰八威也。(太古之世,群龙兴洪水为灾,元始天尊以八威之策制伏龙王。所谓八威即"威神、威鬼、威俗、威伪、威毒、威狩、威非、威物"。用此八威神策召制龙王,故书名《八威召龙经》。)
【天庭地关列斧斤,】
两眉间为天庭,紫微夫人咒曰:开通天庭,使我长生。斧斤,金木相聚也。乾坤之间,金木相聚,灵台永固。
【灵台盘固永不衰。】
心为灵台,言有神灵居之;静则守一,动则存神;神具体安,不衰竭也。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
膻中气海为中池。(或据所言服饰,包括心至下腹关元的距离而言,中池是包括中丹田至下丹田之间的位置)。言中池之神上服赤珠之衣。
【丹锦云袍带虎符,】
丹锦云袍,心肺之色也。虎符,兵符也,谓中池之神,可调遣兵马之用。
【横津三寸灵所居,】
内指事也。脐在胞上,故曰横津。脐下三寸为丹田,真人赤子所居也。
【隐芝翳郁自相扶。】
按《内外神芝记》诀云:五脏之液为芝,即隐芝也,又名内芝。翳郁,浓密。谓五脏之液聚集相盘结。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谨修,】
天中之岳为鼻也,一名天台。所谓灌溉中岳,名书帝录也。
【灵宅既清玉帝游,】
面为灵宅,一名天宅,以眉目口之所居,故为宅。修之精通,则神游矣。《大洞经》云:面为尺宅,又或云赤泽。
【通利道路无终休,】
通利耳目口之气脉周流不息。
【眉号华盖覆明珠,】
明珠,目也。
【九幽日月洞虚无,】
当存目童如日月明也,照于鼻前,即如洞中九幽之地有日月朗照。
【宅中有真常衣丹,】
存见真人,常在目前,与心应而象心气色也。
【审能见之无疾患。】
元阳子曰:常存其神,则无病也。
【赤珠灵裙华茜粲,】
心神之服色,外喻也。
【舌下玄膺生死岸,】
内指事也。玄膺是舌下舌系带中间的茓位,它位于舌下玉液、金津的两个茓位中间,通津液之岸也。《本经》云:玄膺气管受精符也焉。
【出青入玄二气焕,】
谓吐纳阴阳二气,焕然普明。
【子若遇之升天汉。】
人能善遇吐纳之理,则成天仙矣。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诀存真,】
大道至简,要诀在于存真。
【泥丸百节皆有神。】
泥丸及身体百节皆相通,其间具有神真相对应,神者妙万物,而因象立名。
【发神苍华字太元,】
白与黑谓之苍,最居首上,故曰:太元也。
【脑神精根字泥丸,】
丹田之宫,黄庭之舍,洞房之主,阴阳之根,泥丸脑之象也。
【眼神明上字英玄,】
目喻日月,在首上之,故曰明上。英玄,童子精色也,内指事。
【鼻神玉陇字灵坚,】
隆陇之骨,象如玉也。神气通天,出入不竭,故曰灵坚也。
【耳神空闲字幽田,】
空闲幽静,听物则审,神之所居,故曰幽田。
【舌神通命字正伦,】
咽液以舌,性命得通,正其五味,各有伦理。
【齿神崿峰字罗千,】
牙齿坚利,如崿刃锋,摧罗众物而食之。
【一面之神宗泥丸。】
脑神丹田,百神之主,一面众神皆朝泥丸。
【泥丸九真皆有房,】
《大洞经》云:三元隐化则成三宫,三三如九,故曰三丹田。又有三洞房,合上三元,为九宫,中有九真神,三九二十七神,气和人当存之,亦谓九皇、九魂,变九气以为九神,各居一洞房也。
【方圆一寸处此中,】
房有一寸,脑有九瓣。
【同服紫衣飞罗裳。】
九真之服,皆象气色,飞犹轻故也。
【但思一部寿无穷,】
存思泥丸九真,不死之道
【非各别住居脑中,】
泥丸众神皆居脑中。
【列位次坐向外方,】
神统丹田而外其面,以捍不祥。《八素经》云:真有九品,向外列位,则当上真。上向高真,南向太真,东向神真,西向玄真,北向仙真,东北向天真,东南向虚真,西南向至真,西北向天真者,不视而明,不听而听,不言而正,不行而从也。
【所存在心自相当。】
心存玄真,内外相应。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灵,】
内象喻也。心为脏腑之元,南方火之色,栖神之宅,丹之灵元。故曰守灵。
【肺神皓华字虚成,】
棲为心之华盖,皓白也。西方金之色,肺色白,其质轻虚,故曰虚成也。
【肝神龙烟字含明,】
肝位木行,东方青龙之色也,于脏主目。日出东方,故曰含明也。
【翳郁道烟主浊清,】
翳郁木象,得火而烟生,得阳而气清;清即目明,浊即目暗。
【肾神玄冥字育婴,】
肾属水,居北冥,故曰玄冥。肾精为子。故曰育婴。
【脾神常在字魂停,】
脾中央土位也,故曰常在。即黄庭之宫也。魂不下于脾土之界,故曰魂停也。
【胆神龙曜字威明。】
胆色青光,故曰龙曜;主于勇悍,故曰威明。外取东方青龙雷震之象。
【六腑五脏神体精,】
资保一身,废一不可,故曰神体精。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为六腑。所言腑者,犹府邑之府,取受物之义,故曰府也。脏者,各具一质,而共藏于身,故为脏也。言三焦者多矣,而未的其真,盖心肝腑三脏之上,而系管之中为三焦。《中黄经》云:心肝肺三焦,当指其所也。又据五方之色,脾为五脏之主。而今其以心为主,何也?答曰:心居五脏中,其质虚受,是神识之体,运用之源,故偏方而得其主,动用而获其神,不可以象数言,不可以物悉取,皆自然之理也。
【皆在心内运天经,】
以五脏六腑各有所司,皆法象同天地,顺阴阳,自然应摄之道,故曰运天经也。
【昼夜存之自长生。】
依此五神服色,思存不舍,不死之道。仙经存五脏之气,变为五色云,当顶上覆映一身,日居于前,月居于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去邪长生之道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宫似华盖,】
金宫也,肺在五脏之上,曰:双肺叶如华盖也。
【下有童子坐玉阙,】
童子名皓华。肺形如盖,故以下言之。玉阙者,肾中白气与上肺连之也。
【七元之子主调气,】
元阳子曰:七元之君,负甲持符,辟除凶邪而布气七窍,主耳目聪明。七元,七窍之元气根本来源也。饮食营养液、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等七种为基础七元,而从这基础七元又清浊分泌而生化出的津液称为正津。七液,指人的心液、肝液、脾液、肺液、肾液、气液、血液。
【外应中岳鼻齐位,】
中岳者,鼻也。又为齐,齐为昆仑。鼻为七窍之门户,位犹主也。
【素锦衣裳黄云带,】
素,肺膜之色也。黄膜蔓延罗绪,有象云气也。
【喘息呼吸体不快,】
喘息为巽风过猛,体有不快。
【急存白元和六气,】
白元君主肺宫也。《大洞经》云:白元君居洞房之右是也。风、寒、暑、湿、燥、火,此内经所谓六气也。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五行之气也,水气寒,火气热,金气凉,木气温,土气非寒非热,不温不凉,遇火则燥,遇水则湿。寒、热、温、凉、湿、燥,是为六气。风乃六气往来之动象,可寒可热,可温可凉,可湿可燥,乃六气之动,非气本身也。
【神仙久视无灾害。】
六气均衡,邪不干正。
【用之不已形不滞。】
常存此道,形气荣华,至诚修炼之所及也。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宫莲含叶,】
火宫也。心脏之质,象莲花之未开也。
【下有童子丹元家。】
心神丹元也。
【主适寒热荣卫和,】
寒热,阴阳静燥之义也。人常和适,以荣卫其身。气分阴阳,阳者为卫气,阴者为**;血分阴阳,阳者为荣气,阴者为阴血。气行于经,则卫行于经;血行于脉,则荣行于脉。是故,“卫行脉外,荣行脉中”也。心主荣,肺主卫;脾主阴血,肾主**;脾与肾之主精血,皆缘于肝脑之元阴元阳生发与节制。人体一气分气血,气血再分为荣、为卫、为阴血、为**。此荣卫气血之总论也。
【丹锦衣裳披玉罗。】
心象离火。丹锦衣裳,外阳也。披玉罗,内阴也。所谓离中空是也。
【金铃朱带坐婆裟。】
金铃,心之象也。朱带,心上血脉之象也▲婆裟者,言神安静也。
【调血理命心不枯。】
心安体和,则无病矣。
【外应口舌吐五华,】
心主口舌,吐纳五脏之津,识五行之味,故言外应五味也。
【临绝呼之亦登苏。】
人有病厄,当存丹元童子,朱衣赤冠,以救护也。
【久久行之飞太霞。】
常修此道,能获飞仙。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宫翠重里,】
木宫也。肝色苍翠,大小相重之象也。
【下有青童神公子,】
肝,东方木位,主青,故曰青童。
【主诸关镜聪明始。】
肝主春三月,阳之本始。窍主目,五行之关镜,故曰聪明始也。
【青锦披裳佩玉铃,】
青锦,肝之色。玉铃,白脉垂象也。
【和制魂魄津液平,】
内指事也。东春和煦,万物生也。
【外应眼目日月精,】
肝外主眼,左日右月也。
【百疴所钟存无英,】
诸疾荐之,但存肝神无英公子。
【同用七日自充盈。】
五脏兼存,故言同用。凡七日为一竟者,一游也。
【垂绝念神死复生,】
垂死,存念肝神,还得活愈。
【摄魂还魄永无倾。】
《太微灵书》云:每月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夕,三魂弃身游外。摄之者,常仰眠、去枕、伸足、交手心上,瞑目闭气三息,叩齿三通毕,存心中有赤气,如鸡子从内出于咽中,赤气转大,覆身,变成火,以烧身,使匝,觉体少热,呼三魂名曰"爽灵、胎光、幽精"。即微咒曰:"太微玄宫,中黄始青,内炼三魂,胎光安宁,神宝玉室,与我俱生。不得妄动,鉴者太灵。若欲飞行,唯诣上清;若有饥渴,得饮玄水玉精。"又每月朔望晦光魄盛总交通,存思精炼反还之法。当此,乃仰眠伸足,掌心掩两耳,令指根绕于项上,闭息七遍,叩齿七通;心存鼻端白气,如小豆大,须臾渐大,冠身上下九重气,忽变成两青龙,在两目中,白虎在两鼻孔中,朱雀在心上,苍龟在左足下,螣蛇在右足下,两玉女著锦衣,手把火光当两耳门。毕,咽液七过,呼七魄名"尸狗、伏矢、雀阴、天贼、毒秽、臭肺"。即咒曰:素气九还,制魂邪奸,天狩守门,娇女执关,炼魄和柔,与我相安。不得妄动,看察形源,若有饥渴,听饮月黄日丹。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阙圆,】
水宫也,玄阙圆者,两肾相望之形状也。玄,水色,内象喻之也。
【中有童子冥上玄,】
肾为下玄,心为上玄,肾神玄冥,字育婴,气与心连。故言冥上玄。
【主诸六府九液源,】
九液交连,百脉流通,废一不可。五脏六腑,乃九窍之津液也。
【外应两耳百液津。】
肾宫主耳,气衰则聋。阴阳和合,则百脉津液流通也。
【苍锦云衣舞龙蟠,】
苍锦,肾色之象也。云衣,肾膜之象也。龙蟠,肾脉之象也。
【上致明霞日月烟,】
肾气充之,上注于目,外象喻也。
【百病千灾急当存,】
存想见之,永无患故也。
【两部水王对生门,】
肾藏双对,故曰两部。肾宫水旺,则化为赤子,故曰对生门。
【使人长生升九天。】
赤子化为真人,而升九天。九天常谓九气青天,其气主生也。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己,】
土宫也,戊己属土,据中央辰。
【中有明童黄裳里,】
明童谓魂停,黄裳土之色。
【消谷散气摄牙齿,】
脾为五脏之枢也。脾磨食消,生气,乃至齿为罗千,故摄牙齿。
【是为太仓两明童,】
太仓,脾府。此明童谓脾神,名混康也。
【坐在金台城九重,】
坐于九重之城的金台上。
【方圆一寸命门中,】
即黄庭之中,丹田之所也。
【主调百谷五味香,】
口中滋味,脾磨食之所致。
【辟却虚羸无病伤,】
内指事也。
【外应尺宅气色芳,】
尺宅,面也。饥饱虚羸,形于面色也。
【光华所生以表明。】
是以知虚实也。
【黄锦玉衣带虎章,】
脾主中黄,谓黄庭真人。服锦衣也。《玉清隐书》云:太上道君,佩神虎玉章也。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