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涣从旁说:“抓得了一时却防不了一世,要从长计议一个良策才好。”陈平也说:“吏治是万事之首,官员负责协助朝廷调理阴阳,官员违法无德则百姓不能安生,乱世正该用重典。”
朱铉想起自己与文正、陈平多次探讨此事,却一直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不知这次能否根治。此时,刘晔终于开口说话了:“吏治不清并非因为国家律法缺失,而是执行不当。现今官员*,无外乎是以下几条:
一、胆小怯懦者明哲保身推脱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二、胆大贪婪者恣意妄为,唯利是图明取暗夺。
三、还有一类人,也算是胆大之人却又心机颇深。这些人,自己不贪不争却专为其他官员说情,犯者无罪自然要重金答谢,实为帮凶。
”众人轰然喝彩,刘晔所说真是切中要害。王朗上前问道:“刘晔先生以为该如何解决呢?”
刘晔又侃侃言道:“古语‘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天下,还没有不透风的墙,关键在于官府的惩治力度。碌碌无为者,削职罢官永不录用,若贻误政务造成百姓损失的,还要依律惩治。贪赃之辈杀无赦,私下说情者及包庇犯法者以枉法罪诛灭三族。”
虞翻拍掌叫好:“先生说的真好,就该这么痛下杀手才对。”陈平想了想却问:“汉法有赎罪制度,而且对官员贪赃的惩治有规定,贪墨的钱粮数目不一则罪责不一。再者这私下讲情关说又该如何去查?”
刘晔赞道:“问得好,切中要害,我就要说此事。官员犯错可以用钱赎买其罪,是吏治不清的根源。有罪可以钱物相抵,岂不是贪的越多越好,等于给自己攒下好几条命,所以必须废除。
官员贪墨一斗米、一两金、一两盐也是贪墨,无论贪多贪少都是贪赃。律法应追究违法之实,不问事后补救。若贪墨在前而后只要退回赃款便可减轻罪责甚或免罪,会令官员们心存侥幸。
私下讲情关说者,或写下言辞送与执法者,或通过他人传递话语,无论如何必然使重判的轻罚,轻判的不罚。所以只有先行规范对犯罪的处罚标准,使执法者不能自主选择刑罚的高低,讲情者又有何用?若敢明目张胆的以无罪代替有罪,以轻罪代重罪,只需在判决后依律进行复查,自可一目了然。”
王朗听得赞赏不已,就命刘晔写成条文交与虞翻办理。陈平笑曰:“没想到筹措钱粮倒扯出来吏治这篇大文章。”文正接道:“正如我起先之言,钱粮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古至今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