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说到贡献,阮咸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在琵琶方面。
阮咸:一头特立独行的猪(2)
唐朝的时候,在他墓|茓中挖出一铜制的琵琶,好几百年过去了,琵琶已经满身铜锈,不堪使用了,宫廷乐匠只好照着样子仿制了一把,所用材料不再是铜,而是上等的木料。
琵琶仿制出来后,其音调激越清雅,就称其为“月琴”。后来,人们把琵琶就叫做了“阮咸”。
其实,阮咸本人也像出土的铜琵琶一样,有着金属般的质地,掷地有声!阮咸很小的时候就通音律,只要乐声被他雷达一般的耳朵捕捉到,高、低、清、浊,都能分清,且丝毫不差。三国时期那个著名小帅哥周瑜,也有这种本事,别人演奏时,他在一旁饮酒聊天,只要有一个音符错了,就别想瞒过他,“曲有误,周郎顾”,说的就是这种事儿。
阮咸这种音乐天才,对当时主管乐礼的大臣荀勖是个威胁。
荀勖善于辨别乐音正误,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是“暗解”。他于是调整音律,校正雅乐。每到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殿堂上演奏音乐,他亲自调整五音,无不和谐。阮咸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大家当然都佩服的不行,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是“神解”。每逢官府###奏乐,他心里都认为不协调,但嘴上又不说。
有一次荀勖好不容易谱了首新曲,请阮咸来欣赏,本以为阮咸会夸他几句,谁知阮咸竟不尿他那一壶,说他这次谱的曲子音律有误。
荀勖一听就急了,认为阮咸是故意捣乱,妄加指责,就向司马炎进谗,于是阮咸被革去散骑常侍一职。
晋代的官真有意思,散来散去的,偶像级帅哥嵇康被称为“嵇中散”,临刑前弹的是《广陵散》,以至于我怀疑历史这东西也是“散装”的。散骑且常侍,想一想阮咸把琵琶弹得死去活来的,很散漫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无拘无束,以地平线为五线谱,万物为听众——但我更相信,阮咸只把琵琶弹给自己听——因为知音难觅。或许正因为此,阮咸才抛却人间的一切,只把自己沉浸在酒里——荀勖心里就顾忌他,终于调他出京任始平太守。
后来有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得到周代一把玉尺,这就是国家的标准尺。荀勖试着用它来校对自己所调试的各种乐器的律管,都较标准尺短了一粒米的长度,于是才佩服阮咸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荀勖与贾充一样,是大奸臣。但这家伙也有两把刷子,除了擅长写匿名信、打小报告、调调音律之外,他还是个美食家,仅凭口感他就能判断出某道菜用什么柴禾做的,有一次在晋武帝的宴席上吃笋下饭,他对在座的人说:“这是拿使用过度的木料作柴火煮的。”
座上的人不相信,暗中派人去问厨师,才知道的确是拿旧车轮作柴火煮成的。
阮咸喝酒,一不小心就会进入忘我状态,有一次,与族人聚饮,嫌小杯子不过瘾,遂换上大盆,正喝得痛快,忽然跑来一群猪。
只见这些不速之客,连个招呼也不打,就把嘴放进盆子作豪饮状。
众皆大惊,把大猪赶走,回屋一看,只见一头漏网的小猪,正和阮咸头挨头,腚靠腚,并排扎在盆子里喝酒呢。阮咸喝得酩酊醉醺醺的,小猪喝得美滋滋的,竟不分伯仲。
众皆大笑:“快把猪赶跑!它正分你美酒呢!”
阮咸却说:“天地造化万物,原无贵贱之分,为啥就不能让猪喝点酒呢?来来来!共饮,共饮!”
他热情地邀请小猪,又痛痛快快地喝起来,边喝边把腿放在猪身上,阮咸与小猪相看两不厌。其实,在那头小猪眼里,阮籍又何尝不是另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呢,代替它在人间走动,时不时地撒撒欢。如果阮咸是一头猪,那么,西晋王朝就是一个猪圈了。
喝酒也误了阮咸的前程。
有一次,山涛推举阮咸为吏部郎,对晋武帝说,阮咸这人清心寡欲,不为外物左右,是个立场坚定,意志坚强,态度坚决的好干部。
司马炎也动了心,正准备重用他呢,有大臣坏事来了,说阮咸太会酗酒了,会误国家大事。晋武帝就没再提拔阮咸,山涛立即上QQ给阮咸留言,倍感遗憾。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阮咸:一头特立独行的猪(3)
现在看来,这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对阮咸来说,他最擅长的肯定不是官场的长袖善舞,而是酒场的琵琶反弹。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