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也许有些妈妈会不自觉地帮他解决问题。其实孩子也是有征服欲和挑战欲的,游戏是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搬不动他整箱的积木时,可以问问孩子“怎么办呢”,多些耐心,你可能会和孩子一起享受他打开箱子,搬出积木,解决问题的得意与骄傲。
虽然在游戏的世界中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但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与陪伴,也是与孩子一起游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你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孩子很有可能变得快乐无比。因为有了你的陪伴,孩子会玩得更带劲,也会因此而拥有一份健康的心态。只有在快乐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真正健康”的孩子,只有拥有“真正的健康”,孩子才能获得智力的发展。
孩子,妈妈想跟你商量件事
“孩子,咱们商量一下怎么办。”“这件事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孩子,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咱们商量一下看怎么解决好。”
当有什么事情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是自己独断专行,还是与孩子商量后,再作决定?不用多说,很多家庭都是决定好了再告诉孩子。
其实,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就是学会商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商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无法获得满足,人就会产生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
我们不要小看了孩子的思想,他们也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父母喜欢与孩子商量,孩子就会非常乐意与父母交流,反之,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封闭自我。
“你为什么都不问问我愿意不愿意?”
当明明听妈妈说要把自己送到寄宿学校上学时,伤心地大声质问妈妈。明明是一个乖孩子,很少不听妈妈的话,可是这次,她真的不想去寄宿学校。她以为自己的眼泪能换来妈妈的改变。可是妈妈却生气地说:“大人决定的事,还要问你同不同意?再说,我和你爸爸明年会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
明明还是觉得很委屈,继续哭着说:“可我也是这个家的人,为什么你们决定之前都不跟我说一声?”“好了,这事已定了。以后再有什么事,我们都先跟你商量好吗?”妈妈打圆场了。
真不知道这位妈妈说话是否算数,是否等到真有下次的时候,又把孩子完全撇在一边。其实,故事中的明明说得对,“我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为什么不跟我商量?”一个完整的家庭,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孩子。可是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想问题不周到,什么事情都是决定了再把结果告诉孩子。
也许你认为的没错。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可以暂时不让孩子知道。可是那些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我们就不能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尤其是那件事孩子还是当事人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孩子是自己的你就可以随便对他作出决定。他们的年龄也许还小,但他们也有思想,他有权知道关于自己的事情。
与孩子共同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无谓的争吵,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与人共事。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与人相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同样,喜欢与孩子商量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渐渐会养成民主的习惯,都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的亲子关系,你难道不羡慕吗?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比如家里经济紧张了,需要商量如何节约开支;比如要添置一样家具,需要商量买什么式样和价位的;比如想在家里搞个小聚会,商量怎么办才有创意;比如和孩子去参加某个酒会,衣服怎样搭配才更漂亮……这些事情完全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让他也贡献一份“才智”。不能否认,很多有创意的点子就是孩子想出来的。即使孩子真的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来,这种讨论本身也是一种对孩子思维的锻炼。对家庭、对孩子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