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丰情惠韵 > 第5章 丰惠,丰惠!(2)

第5章 丰惠,丰惠!(2)

“在面对生命的问题上,东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学生面前,祝和斋又找到了在教室里上课的感觉,顾自侃侃而谈起来,“西方人认为,生命是上帝赐予的,谁都没有伤害自己身体的权力,否则就是对上帝的不敬。东方人,比如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观念中,为了某种理由允许、甚至是倡导以身殉职、殉情,所谓不成功便成仁,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谓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说起来冠冕堂皇,其实是在鼓励他人动不动就切腹上吊抹脖子。依我看,这点上西方人的理念更可取。不管什么情况下,生命总是第一位的。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生的机会,都要好好珍惜。”

子康入神地倾听着,比在课堂上更受教益。他看到了祝老师文弱的外表下内心的坚强。所以,后来当造反派告诉他祝和斋畏罪自杀时,他怎么也不相信。

山顶上无遮无拦,视野开阔,让人心情舒畅,烦忧尽去。凉风徐徐吹拂,使人神清气爽,感觉十分惬意。师生两人举目望时,古镇全貌尽在眼前。“生命是美好的,大自然是美妙的。你看眼前的古镇,多美啊。”祝老师指着山下的小镇说。

他们所在的位置以前有一座亭子,名叫一览亭,从这里俯瞰古镇,的确是一览无余。近处看,纵横交错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屋宇、青黛­色­的屋顶尽收眼底。城墙如蛋壳般包裹着古镇,墙内是民居,墙外是农田。从山上望去,全镇房舍连成了一片,有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也有升斗小民的低矮陋室。间或还镶嵌着金碧辉煌的寺庙庵堂。古镇的民居,保留着江南农村独特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房屋的山墙、屋脊、檐柱、门框、屋梁的构件和装饰,讲究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亲合融一,朴素简约方便,又具趣致和魅力。古镇­色­泽素雅,灰白的是墙,黛黑的是瓦,青翠的是庭院里的竹子。陆路水路犹如蛛网,宽阔的是街,窄窄的是巷,笔直的是路,弯曲的是河道,亮汪汪的是池塘。绿水萦绕着白墙,落叶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浅吟低唱。此刻已近黄昏,夕阳余辉映照着小镇,炊烟在古­色­古香的屋顶上袅袅上升,一行大雁排着人字鸣叫着从天空中飞过。淡淡的暮­色­中,田野里劳作的人们或挑着担子或赶着牛羊陆续返回城门,放了学的儿童背着书包穿过大街小巷回到家门,小商小贩们也收拾起货品准备回家,一切显得那么的祥和安宁。抬眼远眺,玉水河穿过古镇,又穿过宽阔的田野消失在东边的地平线上,间或有几个村落点缀在河边,远远望去,烟波浩渺,风光旖旎。远处,山峦起伏,犹如群牛奔腾,在广袤的田野上拖犁耕耘。暮­色­笼罩着四野,蓼烟疏淡,苇风萧瑟。晚霞在天空中飘荡,渐渐向近处弥漫,就像有巨手牵动着天幕,将古镇轻轻包裹。

暮­色­下的小镇如一个初生婴儿沉睡在群山的的怀抱中,恬澹宁静,怡然自得;也如一个美丽女子沐浴在蒙蒙的薄暮中,古典朴雅,安详端庄;更象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豪放简约,意蕴隽永。师生两人凝望着山水美景,深深地陶醉其中。

此刻乔子康明白了为何祝老师在心中郁闷之时喜欢登高远望。面对浩瀚的山水,个人的委屈渺小得微不足道。面对千年古镇,个人的得失只是河道中腾起的细微波纹。站得高,望得远,也就想得开了。

祝老师指点着眼下的古镇,顺着流水的走向,给学生讲解着河道石桥的名称,以及各种传说故事。

“苍茫暮­色­下,二三篷舟泊水涯。”河道、小船、古桥、青石板是构成江南城镇的基本元素,小桥、流水、人家是小镇最显明的特­色­。水是古镇的灵魂,水承载着古镇千年的文化。从上往下看,更能清楚地发现,镇上居民多是临水建房,逐水而居,临河而卧。乌篷船穿梭运输离不开河,居民洗洗涮涮更离不开水。古镇河道密布,除了护城河,流经镇内的最主要有两条,一条从西门方向流入,一条从西南门方向流进,两条小河在通济桥附近合二为一,然后穿过镇中心最繁华地段,从东门处流向城外。河水流进的是财富,流出的是便捷,纵横交错的河流给古镇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和便利。

有河必有桥。“小桥斜跨碧流沙”,是北宋诗人对这座江南古镇的最好的诠释。青藤缠绕的石拱桥便构成了古镇最靓丽的风景。一座座石桥如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横卧在街河上,静观小船从桥下缓缓游弋,静听岸边的河埠头上女人们捣衣洗菜、说笑闲聊,见证小镇的兴盛,也见证了她的衰落,历经千年仍如长虹卧波,横跨于街河之上。

“你能看到镇中心的那座古桥吗?”祝老师用手指着。

乔子康顺着老师指点的方向望去,说:“看到了,您说的是济富桥吧?”

“是的,这座桥也叫丰惠桥,是古镇的标志,古镇的名称也因她而来。”祝老师跟他讲了关于这座桥的一个掌故:

此桥原名酒务桥,始建于五代十国的后周显德年间(945—960)。到宋朝嘉定十七年(1224)知县楼杓见旧桥已不堪重负,倡议重建,并亲自抬石担泥身体力行。建好后因旧名“酒务”不雅,邑人感其恩德,拟更名为德政桥。楼曰:“天以丰岁加惠我民,事幸而集,予何德焉?以丰惠揭之其可?”遂改名为丰惠桥,镇亦因桥而名。(为了避免对号入座,此处镇名仍以古镇称之。)

古镇的街市布局就以镇中心的丰惠桥为圆心向四周辐­射­,丰惠桥横跨穿城而过的玉带河,桥的两端连接着南街和北街,两条街道通过南门和北门向外延伸。丰惠桥以东,沿玉带河两岸分别为东大街和东小街,与城墙交汇处就是东门。向西到通济桥,玉带河分叉为两股,一股从西边进来,一股从西南方向进来,街道临河而建,称为西大街和西南门街,对应的也有两座城门,即西门和西南门,五条大街通过城墙上五个城门与城外相连通。五座城门各有其名,东曰通明,南为百云,西叫来庆,北称丰宁,西南叫通泽。那时五座城门和三座水门有的已经倒塌,但祝和斋清楚地记得它们的位置,他一一指给子康看。

祝老师谈兴愈浓,他指着古镇的全景,就像指点着一幅巨大的地图,向学生讲解敕五堂的由来、古县府的位置、文武庙的变迁、状元牌坊的损毁、等慈桥的兴建等等,子康则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理课也是古镇的历史课,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底蕴、文脉的传承、风俗习惯的形成、街市的盛衰这些方面他本来从未了解过,现在总算补上了这一课。

“我问你,古镇的形状像什么?”祝老师就像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完后要出一道思考题,此时他也想测试一下学生的想象力。

子康看不出来,疑惑地摇了摇头。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