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丰情惠韵 > 第42章 隐忧(1)

第42章 隐忧(1)

杭州人造丝厂建设工地一片繁忙,门口的横幅上写着“鼓足劲头,大­干­快上,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一辆辆拖拉机、大卡车满载着砖块、水泥和钢筋隆隆地开来。沙子、石头、砖块、瓦片等各种建材在空场上堆积如山。各车间、办公楼、生活用房都按图纸确定好位置,挖掘好地基,着手浇铸基础。一排排脚手架竖立起来,刺向蓝天,划破了天空的宁静。

子康从门口的宣传窗上弄明白,人造丝是用天然植物树脂作原料,先把树脂用碱溶解成粘稠状液体,内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将天然长纤维分解成短纤维,然后通过带小孔的喷头挤压到稀硫酸里,小分子从新组合成大分子,凝聚成固体状长纤维。这种纤维外观看,就是细细的丝线。把丝线经漂洗、着­色­等工艺就制成了人造丝,以供纺织厂织布。从原料到成品需要好几道工序,相应地就需要许多车间和设备。

车间里将安装众多高大的抽丝机器,要求厂房又宽又长。房子中间又不能有太多柱子,这样屋顶需建造许多大跨度横梁。建造这些横梁需要搅拌机、振动机、升降机等设备,但他们一样也没有,一切都靠人工。工厂新近又招进了一批工人,大多数是女的,以后抽丝拉线这样的细活总得依靠心思稠密的女工来做。在宿舍楼未建好之前,新工人同样只能拥挤在一排排竹棚里,­干­活就从建筑厂房做起。

浇筑水泥横梁是最累的活,需要全厂职工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男工们负责运来沙子、碎石和水泥并搅拌成混凝土,众人担当的是搅拌机的任务。女工们排成一条长龙,蚂蚁搬家般把装有拌和好的混凝土的泥桶手手相传输送到模板里去,作用相当于升降运输机。乔子康和大柱等体能稍好点的男工,则站在模板上,用木棍将混凝土捣实,使之与钢筋凝固在一起,他们就充当了振动机。

李主任穿着满是泥浆的工作服,两眼因连日劳累显得有些红肿。他是现场指挥,整日与工人们忙碌在一起。他与众不同的是头上扣着一顶黄|­色­安全帽,而别人都没戴帽子或者只戴一顶草帽。他扯着破嗓子喊:

“混凝土别太稠了,多掺点水泥,注意质量。”

“运输的手把利索点,这不是在绣花,使劲些。”

“到点了。甲班退下,乙班顶上。”

工人们在他的吆喝声中机械般地动作着。一间厂房的混凝土构件一旦开始浇铸就不能中途停下来,不然会因凝聚不均而产生裂缝。较大的车间需连续浇铸两天两夜。工人们分两班,每四小时换班。中间只能稍作休息,吃点东西,不分昼夜连续作战。一间屋面浇筑下来,直把大家累得瘫软在地,身上沾满了水泥也无力清理。

乔子康总是在一线­干­最苦最累的活。搭脚手架他是好手;为晚上加班架设电线的活他也学会了;站在高高的模板上他不恐高不胆怯,动作很麻利,忠实地做着一台“振动机”。连日超负荷的劳动也把他累得够呛,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就像地图里的铁道线。但他毕竟年轻体壮,适应能力强,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他相信目前是创业最艰苦的阶段,等工厂建起以后一切就会好转。

一间厂房屋顶浇铸完成,稍作休整,李主任又在谋划下一场战役。工人们看到黄|­色­安全帽或者听到嘶哑的声音,知道准是李主任来了,没得歇了。

李主任一早来各棚子里布置任务。他来到乔子康他们的竹棚,见大柱懒洋洋地斜躺在竹栅栏上,开玩笑说:“小伙子就这么点劲,准是出了气了。”

“太累了,累死了。唉哟,想出气也没劲出。”大柱转个身不起来,要趁上工前的几分钟再歇一会儿。

乔子康搬来一把椅子,递给李主任。李主任的确也累了,心里不想坐,ρi股还是不由自主地坐了上去。

“大柱,你真不中用,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

“别吹了。”大柱早听李主任吹嘘过他年轻时的经历,“你那时不就是给地主放放牛,种种地,还趁主人家不留意,使­奸­耍滑,偷懒磨洋工。是不是?”

李主任这几天人虽累,心情却是极好,对大柱的讥讽毫不介意。他嘿嘿地笑笑说:“哪有你说的那么轻松,地主老财门槛­精­着呢,哪会容得你偷懒,顶多也就稍稍打个盹。”

“唉,我怎么那么命苦,偏偏赶上最苦最累的年代。”

“别唉声叹气的,辛苦也就这几天,等以后工厂投产了,有你神气的。”李主任说。

“我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投产那一天了,现在就快累死了。”大柱说着,打个哈欠,“我也得打个盹。”

李主任继续说:“等工厂建起来了,咱们厂是省里纺织行业的龙头老大,响当当的国有大厂。以后别人听到‘人造丝厂’这几个字,就会刮目相看。大柱你呢,是国营大企业的职工,捧着个铁饭碗,工资月月拿,旱涝有保障,走在路上腰板挺挺的,神气活现的。你还没有对象是吧?到时候,有很多姑娘爱慕你,哭着喊着要嫁给你。你呢,就挑个最俊俏的,美美地过你的小日子。到时候,日子不要过得太滋润哟!那时你会觉得现在的付出都是物有所值。就是你父亲,也会感到挨了那一记石块的砸也不亏,自己吃了苦,换来儿子的幸福,值!”

“我看也别等那时了,厂里现在就有许多姑娘,肥水不流他人田,大柱你现在就可先物­色­起来,工厂建成投产的日子也就是你大喜的日子。”子康笑着说。

“师傅,你一个老实人也开玩笑捉弄我?”大柱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乐呵呵的。李主任真会鼓动人心,他这一说,大柱就来劲了。他不再神情萎靡,一骨碌地爬起来:“咱们厂真这么厉害?”

“那是!”李主任说,“照规划设计,咱们厂生产的人造丝,都织成布后,可给全省每个人分一尺布。以后呀,发的布票不再是现在的三尺,而是每人四尺。外国人笑话我们一年发的布票做不了一条裤子,说中国人两人合穿一条裤子。等咱们厂的机器一响,这种局面就一去不复返喽。再以后,中国人也跟外国一样买布不用布票,想做几件衣服就几件。不再一衣多季,而是一季多衣。一天之中也他娘的换它几次衣服,家里一套,上班一套,晚上再换一套睡衣,­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穿破了呢,­干­脆换件新的。再不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

大柱摸摸自己补丁打补丁的衣服,自从春天穿上它,眼看进入隆冬,除了洗涤和夏天光膀子时不穿,并没有别的衣服替换。他被李主任描绘的蓝图所吸引,啧啧地惊叹着。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