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然而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原系道家导引之术,与佛教实无干系
“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通过修炼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的内功方法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半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运气时不需练习任何排打功即可自然产生开砖劈石的内功威力,如配合《易筋经》搏击术同时练习可达到无坚不摧的神功威力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需师傅指点传承,而过去武术家过于必,从不外传,有机缘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多有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仅少林寺《易筋经》版本就有六十多种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如有学者也指出,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所以“易筋”原属道家思想,再加上《易筋经》中有“配合阴阳法”,是用少女少妇按摩,甚至还有类似于道家房中术的内容目前坊间流传最早的《易筋经》版本是经北宋名将岳飞审阅刻板刊印的衙藏版古《易筋经》,由扬州著名武师金加洲世代传承《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和具体的练习方法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对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内壮神勇外壮神力的说法其“内壮神勇”提到练习该功法之后,“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欧”,这些都还只是“小用之末技”;“外壮神力”练成之后,“手托城闸,力能举鼎”都算不上奇异了从道光年间开始的武侠小说提到《易筋经》,渲染的都是《易筋经》中所说的练成后的这种神奇功用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编辑本段风格特点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Dm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少林易筋经韦驮献杵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横担降魔杵
少林易筋经横担降魔杵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次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掌托天门
少林易筋经掌托天门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次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次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次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次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次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