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老广正传 >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不会吧。”我一时间也无话可说。我嘴里说不会其实心里面知道很可能像天才推测的那样。因为我自己在农村也从没见过什么上万斤的高产家田。我所知道的粮食亩产几万斤的新闻也不过是从报纸上得来的。但是我安慰自己:这么多报纸、广播都确有其事总该不会是假的吧?即使我们这里是假的,全国上下也不可能全是假的吧。队长去借粮的那三天,饭堂的大门依然向大家敞开,顿顿有­肉­,大家敞开肚皮吃。也许只有在吃东西的时候,大家才感到粮食丰收的事是真实的。

队长回来的时候是在第四天下午,我们远远就看到他带十几个两手空空的年经人撇撇歪歪地走向这里来。队长的脸苦得像吃黄连一样他对我们说:

“省城的人的日子也过不下去了。他们已经开始揭不开锅。我在外面跑了三天,发现他们田里压根没有报纸上所说的亩产几万斤的事。我年他们田里连四、五百的产不出来。前一段时间,他们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听信了一个亩产高产户的经验推广,每亩田下上千斤的谷子,结果把好好的粮食全糟蹋。有的社会的社员连走路也没力,结果还是我把带去的­干­粮分给他们。天杀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慢慢地有人传言公社的存粮已经不够支持一个季度,有人甚至说不够支撑一个月。过了不久,又有人说公社的牲口很早就已经被屠宰­干­净了。我说这一点倒是­干­真万确的。因为负责饲养和屠宰的张屠户很早就回家抱娃娃,连看守的狗也被摆上了饭桌。因为猪和羊都没有了,狗留着也就失去了意义。

现在我们每天上食堂想的已经不是今天吃什么,而是在计算着这样喝稀饭的日子到底还能持续多久。

到了后来,公社食堂连粥水也无法供应下去了。队长天天跑去借粮,结果腿也快跑断了连一粒一米也借不到。最后还是中央快刀斩乱麻,发了一个文件。它的原文我已想不起来了,但它的在意还十分清:那就是那种敞开肚皮大鱼大­肉­海吃的日子完了,大家回去自己吃自己的吧。

可是,我们的羊牵了,猪也宰了,粮食也早归公,甚至了自家做饭的锅也砸了用来炼铁,吃北风吗?

不管怎么说,食堂还是把仅有的粮食均分到各家各户。我家大概领到七、八天的口粮。幸好周大爷还在茺地上种了一些山芋、地瓜之类的庄稼,要不然,不知道怎样熬过这些日子。

这时候我对天才是颇抱歉意的。因为想当初是我劝他到这我里来,还向他保证“吃饭不用钱,粮食吃不完,大块鱼大块­肉­,敞开肚皮吃”。谁知道现在我们是连粥水也要小心吃,往后的日子是越来越难熬了。

过了不久,上面要求每个劳动力都得下田­干­活,劳动要记工分。我和周大爷力劝天才不要下田,因为我们倒­干­惯家活,而天才是城里人,从小到大只懂得围着篮框下转。但天才哪里肯坐享其成,也拿着镰刀下田。

田里的活本来就累,天才人长得高大却没有什么营养补充,连温饱也很成问题,不累倒才怪!开始的两天他强打着­精­神说不累,后来连腰­干­也打不直,走起路来也是左摇右摆的。那天我和天才在一块田上,才Сhā了一会儿,我到田头喝水的时候就发现天才满头虚汗。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什么,叫我赶快回去­干­活。我后来想他是怕门人发现他不行,扣他们分。子叫人怎样活下去呢?粮食丰收是没有指望的,现在大伙想的不是怎样种田,而是怎样在这荒年里面保命渡过难关。

饥荒使每个人变成了美食家,各种各样增饭法被先后“创造”出来。它们有碗饭、盒饭、双蒸饭、烂饭等等,而其中以烂饭量多且香。一锅下米三两,先­干­煮四十分钟。然后第一次加水一斤二两,十五分钟后加水二斤,再过十五分钟加水五斤二两。在米下锅后,最后加水一斤,等十分钟,可以开饭了。饭量虽不及双蒸饭多但体积大,人吃的时候并不觉得饿。

还有另一种叫煮粥法:将二两米下锅加水三斤七两,出粥三斤二两。先以大火烧开,等米煮成粒后再用小火慢煮,等两小时后,粥多而且稠。再加上小碗分吃,吃上两碗周大爷就风趣地说饱了。我们听到,也觉得很兴奋。

那时候已经有人连煮粥也吃不起了,所以能够吃上烂饭已经算得上吃山珍海味。每当这个时候,天才总是最高兴的。他一下子跳起来用筷子把碗盘碟打得叮呼响的好像过节似的,嚷道:

“开饭啦!”

其实也只是喝稀粥而已,三两米煮成九碗粥,每人早、午、晚三餐各种一碗,连一滴油水也不敢放。因为那油票还要留着准备断粮的时候好去换一些杂粮充饥。

还没等周大爷把碗筷放好,天才早已把一碗滚烫的稀饭往嘴里送。他一边喝还一边说:

“好味!”

现在说来很多人觉得好笑,但那里很多人都饿慌了。人越是饿,就越觉得身体里有一种饥饿感在不断地压逼着你,你就觉得自己更饿。眨间之间,天才已经把一碗滚烫的稀饭吃了个底朝天,而且连碗底的一丁点米粒都舔­干­净了。虽然大家都心里明白之一丁点米粒没有什么实际帮助,但那里确实比天还要大。

可是不出两个月,家里穷得连双蒸饭,烂饭也做不起了。要不是周大爷不时到外面挖一些野菜、地瓜藤之类熬野菜汤的话,我怕我们早已经连走路的力气也没有了。

我们第一次开荤是在断粮后的第三个月,那是我们三个大男人商量怎样把两只粉笔头那么大的蝗虫烹调。在那年头,连蝗虫也是珍馐佳肴。我们把它放在锅里炒了又炒,然后一周上面洒了些胡椒粉。呐,那蝗虫太小了,在黑漆漆的锅里就像蚂蚁掉进漆黑的夜里。周大爷的把它分成三份。周大爷拿头部,我要了蝗虫的胸骨那块地方,而天才则分到腹部。因为我们都知道天才饿得慌,所以把蝗虫身上多­肉­一点的地方分给他。

“噢,好香啊!”

“嗯,你看它的大腿­肉­多厚一口也吃不完……”

“不行,我今天吃的­肉­太多,连肚子也在打饱嗝。”

“我也是。”

不知情的人还在为我们在吃满汉全席呢。其实三个大男人分两二寸大小的蝗虫,根本填不饱肚子。蝗虫刚放进嘴里就已经被唾液冲到不知那个地方去了。但那时候的想法和现在的想法就是不一样,那时候可把它看得比一头牛还要大。信不信由你!

“不好了!那蝗虫怕还活着。”天才惊叫一声。

“不会吧。”我和周大爷说。

“不会?那为什么它刚送进口就不见了,莫非它像孙悟空一样钻到我的肚子里。”

“不会的,”周大爷连忙安慰他,“你用牙签剔一下,兴许它只是塞在哪个牙缝里。”

“让我试一下。”天才说。他果真找来了一根竹签在牙缝里仔细搜索。一会儿了惊喜地说:“我找到了,它果然藏在牙缝里。差点儿丢了这么一块肥­肉­……”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