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13 法兰克王国!西欧最后的屏障

13 法兰克王国!西欧最后的屏障

【兵分三路】

古代两个国家签和约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你是甲方,我是乙方,签字画押,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纷纷乱世,这有什么用呢?该打的还得打。

*帝国和拜占庭刚和平了二十年,和约里剩下的十年就被他们塞到嘴里生吞了。两家再次爆发战争,这次,*不仅入侵拜占庭,周围一些地区也成了池中之鱼,惨遭殃及。

疯狂的*兵分三路,东路入侵中亚,西路攻占北非,北路*君士坦丁堡。

在东线,*军侵入中亚,占领喀布尔、布哈拉、撒马尔罕(Samarkand,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旧都及第二大城市)和花拉子模(Khwarezmia, 位于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地处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国地区)等广大地区,兵锋直至帕米尔高原,与唐朝对峙。另一支东线军队攻入南亚次大陆北端。

在北线,*兵分两路,再度攻打拜占庭。

十余万陆军由哈里发奥马尔二世的弟弟莫斯雷马萨统率,跨过赫立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从­色­雷斯方向严密封锁了君士坦丁堡与欧洲大陆的联系。

同时,近两千艘*战船团团围住君士坦丁堡的海上进出口,此外还有后备部队不断从其他地区源源不断地调拨过来。

*军在尝试了陆上进攻未果之后,采取封锁战术,企图把君士坦丁堡变成一座死城。

717年,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之围”(Second Arab Siege of Constantinople,717—718年)拉开序幕。

形势岌岌可危,拜占庭再一次面临灭顶之灾,上帝再会派谁拯救拜占庭呢?

【救星】

英雄再一次出现在拜占庭的历史上,他就是伊苏里亚王朝(Isaurian dynasty,717—802年)的创建者——利奥三世(Leo III, 717—741年在位)。

利奥三世,叙利亚人,伟大的军事家、改革家。他原来是安那托利卡军区(Thema of Anatolikon)的统帅,推翻了皇帝狄奥多西三世(Theodosios III,715—717年在位),结束了自711至717年拜占庭的无政府状态。

当这个皇帝对利奥三世来说是个挑战,摆在他面前的是*人的疯狂进攻,前几任留给他的是个苟延残喘的国家。

利奥三世是一个­精­明的指挥官,拜占庭又有秘密武器希腊火,有这两样就足可以却敌于城下。

*的一支舰队企图封锁金角湾,利奥三世立即命令舰队出战。*军再次尝到希腊火的厉害,二十艘*战舰被毁,其余战舰均被俘获。

因惧怕希腊火,*军再也不敢突入金角湾,坐视拜占庭运粮船向君士坦丁堡运送补给。

718年年初,利奥三世在得到准确情报后,伺机出兵,使用希腊火摧毁了*舰队。

利奥三世又以金钱为代价,邀保加利亚可汗特尔维尔出兵。

可怕的希腊火、冬天凛冽的寒风、保加利亚人的进攻,以及部分基督教水兵的叛变,迫使*军于同年8月撤围,历经十二个月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之围”以拜占庭的胜利而告终。

获得这场胜利应该感谢神秘的希腊火,更应该感谢利奥三世。

为了感谢特尔维尔出兵,利奥三世给了他“凯撒”(副皇帝)的称号,西方史学家们更是称他为“欧洲的拯救者”。

这次会战中,*军损失十七万人,战船仅剩下五艘,为他们的疯狂付出了惨重代价。

此战后,倭马亚王朝在*世界威信扫地,*人在东面的扩张被暂时抑制住。

利奥三世成了人民心中的救星,他不仅拯救了拜占庭帝国,更拯救了东方基督教世界。

利奥三世拯救了东方基督教世界,谁来拯救西方基督教世界呢?*军在西线的进攻最为猛烈。

迦太基、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地相继陷落,拜占庭在北非的统治宣告结束(698年)。

*军以皈依*教的北非土著摩尔人为主力,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伊比利亚半岛。

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起来的第一个蛮族王国——西哥特王国抵挡不住来自东方的敌人,灭亡了。

*军随后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攻入法兰克王国,西欧危矣!

【懒王时代】

利奥三世 + 希腊火 = 完美的组合,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在君士坦丁堡城下得到验证。

兵贵神速 + 知己知彼 = 以少胜多,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将在图尔城外得到证明,证明者是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证明时间是732年10月。

*帝国就像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在三条战线上发起猛烈进攻。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拜占庭的领土,更把目光投向西欧。西欧也将为*人的到来感到震撼,这是自匈奴入侵以来最恐怖的威胁。

*人的目标是让真主的光芒普照地球,全世界都要信仰*教,有可能的话,他们会把这一理想推广到整个宇宙,每个星球都要有真主的神像。

比利牛斯山脉是伊比利亚半岛和欧洲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山脉以北的法兰克王国是*人入侵西欧的第一个敌人,也是最后一个。如果法兰克王国被消灭,西欧将失去最后一道有力屏障,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人说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我不是研究哲学的,高中政治课学得也不咋地,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哲学家们研究去吧。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法兰克王国这些年的发展过程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克洛维统一法兰克以后,王国经过长期的分分合合,最终由达戈贝尔特一世(Dagobert I,623—639年在位)于629年重新统一,局势趋于稳定。

他把王国分成三个子王国,它们分别是:纽斯特里亚-勃艮第、阿基坦、奥斯特拉西亚。自己担任纽斯特里亚-勃艮第的国王,两个儿子统治另外两个王国。

此后继位的十二位国王大多丧失实权,有的根本就是大贵族拥立的吊线傀儡,他们终日声­色­犬马,整天悠哉游哉,殆于国事,被世人称作“懒王”。

懒王们不问政事,就等于对大臣们说,你们愿怎么玩就怎么玩,愿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但是千万别妨碍寡人玩,别妨碍寡人折腾。

这种态度必然导致一种结果:王室成员为了争夺实权勾心斗角、党同伐异,谋杀暗算层出不穷。

当然,懒王们并不是只知道玩、什么事也不­干­,他们与两岁顽童的区别在于,他们依然在乎自己的王位。

为了取得贵族支持,历代懒王都把大量土地赐给他们。懒王们得意洋洋,你看,任何人都脱不了俗套,给他们钱,给他们土地,他们就支持寡人,这样寡人就可以更好地玩,更好地折腾。

很明显,这是一种极不理智的投资理念,这种做法只会让投资者全线套牢,解套无望,这种做法只会使国王的势力消耗殆尽,王权逐渐衰落,贵族势力趁机壮大。

宫相(Mayor of the Palace),法兰克王国的一个官职,担任宫相的人相当于王宫的管家,是国王的仆从。绝大多数宫相由国王任命,也有一些由贵族推选出来的。

这个官职要搁在中国,相当于内务府大臣兼丞相,宫廷里有什么大事小情,都由宫相负责处理,宫相还作为顾问,帮助国王处理政务。

可见其地位相当显赫,权力也相当之大。

既然懒王们懒到家了,宫相的权力又不小,那他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主导法兰克王国的重要角­色­。

渐渐的,宫相控制了王宫和军队,成为王国最具实权的人物。

纽斯特里亚-勃艮第深受罗马皇权至上的影响,宫相大多支持国王。奥斯特拉西亚则是日耳曼人集中的地方,那里王权意识淡漠,宫相往往率领贵族反对国王。

7世纪下半叶,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和奥斯特拉西亚的国王没管好自己老婆,王权分别被两个王后­操­控,宫相则是牵动系在王后身上吊线的木偶剧演员。

两国之间相互攻伐,­阴­谋百出,闹得乌烟瘴气。

【丕平家族】

687年,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丕平二世(Pipin II)击败对手,成为整个法兰克王国的实际领导人。

丕平家族是奥斯特拉西亚最有钱、最款的大家族之一。从莱登的丕平开始,该家族就世袭霸占着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一职。

丕平二世争得法兰克王国实权后,首先要做的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任何一个初登舞台的人必须做的,只要他头脑没啥毛病。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满足贵族、老百姓和教会三股势力的需求。

贵族不满意你的话,你的宝座肯定坐不稳;老百姓不愿意的你话,国内会经常*,税你都收不上来;教会不满意的你话,你当领导的合法­性­会受到质疑。

丕平二世之所以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是因为他很好地解决了上面三个问题。他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

一、 征服莱茵河东岸的萨克森、巴伐利亚(B*aria)、图林根等日耳曼部落,用新获得的土地喂饱贪婪的贵族。

二、 在奥斯特拉西亚恢复早被取缔的五月校场*等法兰克传统活动,用文体节目让老百姓觉得自己生活在太平盛世。

三、 积极支持基督教传教士在莱茵河东岸的日耳曼各部落传教,以取得教会支持。

随着这些举措的实施,丕平家族的声威与日俱增,地位牢不可破。

丕平二世死后,法兰克再次陷入争权夺利的内讧之中,丕平二世的私生子、以凶残著称的查理•马特最终获胜,出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

【欧多的惨败】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