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636年,*帝国控制耶路撒冷,哈里发们仍然允许基督徒来此朝圣,三百七十年间相安无事。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占领耶路撒冷(1010年)以后,当地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惨遭摧毁,法蒂玛王朝还封锁朝圣的道路,残酷*基督徒。
除宗教以外,经济利益也是驱使十字军东征的重要因素。11世纪时期,西欧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与东方的贸易地位开始逆转,从被动变为主动,不仅向东方输出原材料,还输出劳动产品。商队一波又一波抵达东方,骑士和商人们亲眼目睹了东方的繁荣富庶,知道了什么叫高科技,什么叫高文化。然而,土耳其人的出现阻碍了东西的正常贸易,商队不仅被课以重税,还屡遭抢劫。
自1096至1291年,罗马教会数次下达收复圣地的命令,在教皇们准许下,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打着宗教旗号先后发动九次东征。
每次东征时,都有布道、宣誓以及授予十字架、任命每个参加者为教会将士的仪式。士兵们身着绘有十字架的战袍,装备画有十字架的盾牌和旗帜,“十字军”(crusader)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十字军东征被形象地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弯月”,这场声势浩大的东征运动,先后动员近两百多万人。不过,与其说它是运动,不如说是浩劫,不论是对掠夺者,还是被掠夺者,都是如此。
一开始,东征还是以捍卫宗教、光复圣地为目的,到后来却变了味儿,演变成一场对亚洲西部、地中海东部的侵略和劫掠,甚至在第四次东征时,十字军惨绝人寰地血洗了宗教兄弟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参加东征的集团势力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打算:
教皇们想,上帝肯定不愿看到分裂,趁这个机会把东正教会合并过来,扩大天主教的势力范围,还可以把那些对教会不满的愤青引到东方,真是一举两得;封建领主们想,没有土地叫哪门子封建领主啊,趁这个机会到富庶的东方洗劫一番,弄些田产;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地的商人们想,趁这个机会控制地中海东部的商业贸易,发点战争财;不堪赋税压迫和天灾的穷苦农奴和流民们想,没法活了,趁这个机会到东方寻找生路和乐土吧;还有些人想,我杀过人,我放过火,哎呀,我还偷过邻居家的老母鸡,能下蛋的那种,我要是死了还不下地狱啊,趁这个机会杀点异教徒,借以洗脱罪孽,有希望升入天堂。
正如《欧洲的诞生》一书中指出,十字军“提供了一个无可抗拒的机会去赢取名声、搜集战利品、谋取新产业或统治整个国家——或者只是以光荣的冒险去逃避平凡的生活。”
毫无疑问,当大家对错误趋之若鹜时,错误便不再是错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会有负罪感。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时期的重头戏,它给欧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可以说,这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二百年。
【言归正传】
好了,上面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下面言归正传。
一切灾难开始于1095年,为十字军东征煽风点火的是隐修士彼得(Peter the Hermit)。
彼得朝圣返欧后,便四处奔走呼号,放风说基督徒在耶路撒冷的命运有多悲惨,穆斯林有多可恶。早先,基督徒惨遭蹂躏的消息早已传遍整个西欧,彼得这么添油加醋地一宣传,西欧人闻之无不惊心,无不义愤填膺,收复圣地的宗教狂热一浪高过一浪。
西欧成了火药桶,只要点燃导火线,整个欧洲世界将炸个底朝天,那个负责划火柴的人就是阿历克塞,点燃导火线的则是乌尔班二世。
拜占庭面对罗姆苏丹国的频频发难,有些招架吃力。以拜占庭自己的兵力肯定指望不上,需要找些援助。找谁呢?现在这个时候,也只有西欧能帮上忙。
1095年3月,阿历克塞派特使急匆匆赶到西欧,请求教皇派军队辅助拜占庭赶走土耳其人,请注意“辅助”这个词。
为什么偏要找教皇呢?基督教大分裂以后,东西方教会早就势同水火,阿历克塞是不是找抽啊?要知道,自从卡诺莎雪地求饶事件以后,教皇的地位在西欧高不可攀、如日中天。让教皇出面组织军队效果差不了,阿历克塞就是这么想的。当然他硬着头皮写这封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让拜占庭不争气呢。
乌尔班二世当时正在意大利帕辰察(Piacenza)召开宗教会议,总结他周游法国和德国的经历。拜占庭特使在会上控诉土耳其人的暴行,请求西欧给以援助。乌尔班二世也在会上疾呼西欧应光复圣地、解救宗教兄弟。
要与*世界对抗,就必须聚集更大的力量。乌尔班二世是一名法籍教皇,光复圣地的荣耀应该交给法国,这是他首先想到的。于是乎,乌尔班二世决定于同年11月,在法国的克莱蒙(Clermont)召开宗教会议,号召更多响应者。
乌尔班二世大发英雄帖,呼吁法国各地的主教和修道院长齐聚克莱蒙,还让他们把教区里的领主们一块儿拉来。
【克莱蒙会议】
1095年11月19日,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宗教会议——“克莱蒙会议”(Council of Clermont)召开,参加的神职人员、地方领主和骑士多达数万人。
老滑头乌尔班二世并没有单刀直入、直奔主题,而是先提了提宗教改革的问题。与会者都以为这次和以前一样,只不过是一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会议。提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老调重弹,只有把法国国王腓力一世(Philip I,1052—1108年在位)逐出教会一事还能提起大家的胃口。
腓力一世统治时期,法国烽烟四起,充斥着与诸侯们永不停息的战争,情况甚至比德国还糟。法国王室依然憋在法兰西岛那弹丸之地上,为了维持王室运转,腓力一世兼职当了土匪,缺钱的时候就干拦路抢劫的勾当,这国王当的,够寒碜的。
另外,法国国王与英格兰国王的关系在历史上显得很不和谐,甚至有些搞笑。征服者威廉原先是诺曼底公爵,是法国国王的臣子,他当上英格兰国王之后,地位和法国国王平等,法国国王却仍然认为他是自己的臣子,哪个领导看到昔日手下和自己打官腔心里能好受?为了使威廉放弃进攻布列塔尼的企图,腓力一世只得放下高昂的头与威廉结盟,从而腾出手来对付日益嚣张的诸侯。
在生活问题上,腓力一世挺不检点,他娶荷兰伯爵之女为妻,并生下王位继承人胖子路易六世(Louis VI the Fat, 1108—1137年在位)。这位国王喜新厌旧,看上了安茹(Anjou,位于今法国西部)伯爵的老婆,他不顾反对,以老婆太胖为名离婚(生了好几个孩子,能不胖吗),转而娶安茹伯爵的老婆。教皇怒了,把他逐出教会。
大会进行到27日,乌尔班二世切入正题,把话题转到东方的问题上,整个会议大厅成了他个人的舞台。乌尔班二世站在讲台上舞动双唇,唾沫星子乱飞,慷慨激昂地大声呼吁领主们发动圣战,夺回被穆斯林侵占四百多年的圣地。
乌尔班二世强调,夺回耶路撒冷至关重要,基督教必须维护圣地的尊严,否则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将会变成现实,到时候地球完蛋可别怪我没提醒大家。
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而且大获成功。很遗憾,演讲没有记录下来,现存的讲稿是后来五名圣徒分别记载的,内容却大不相同,现摘抄几则如下:
不是我,是主亲自勉励你们,基督的使者们,督促一切有封爵等级之人,乃至所有骑士、士兵、富人与穷人,都必须迅速予以东方基督徒援助。把凶恶的种族赶出我们的领土,我告诉在座各位,也通知不在场的人:这是主的旨意。
你们居住的这块被大海和群山环绕的土地,实在太狭小了,无法容纳日益膨胀的人口,财富不够,物产也不足。正因为如此,你们才互相征伐,战事不休。请你们摒弃憎恨,停止争吵,罢兵歇战。让我们踏上赶赴圣地的征途,从那邪恶的种族手中夺回圣地吧!……我主已经赐予你们甲胄上伟大的荣耀,因此凡是踏上征途的人,他们死后的灵魂将直接升入天堂,不必在炼狱中饱受煎熬,并得到天国永不朽灭的荣耀。
本着主赐予我的权柄,我郑重宣布:凡动身前往的人,假如在途中,不论在陆地或海上,或在反异教徒的战争中失去生命,他们的罪孽将在那一瞬间获得赦免。
向着东方出发吧!不要犹豫,不要彷徨,为荣耀我主,去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会议进行到最后一天,即1095年11月28日,全法国的贵族和骑士都得到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法国各地纷纷响应。
教皇的特使们马不停蹄,在田间地头往来飞奔,将英雄帖散发到意大利南部各省。乌尔班二世也亲自出马,对组织起来的军队进行几个月的鼓动,其实就是洗脑。
阿历克塞万万想不到,他的一纸书信竟然会打开潘多拉魔盒,导致日后拜占庭的悲惨命运。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First Crusade,1096—1099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