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53 第二次东征!国王出动

53 第二次东征!国王出动

统一阿勒颇和摩苏尔的穆斯林领主赞吉(Zengi)是十字军最为强劲的对手,也是伊德萨伯国的老对手。当时赞吉已经相继攻占伊德萨伯国的周边地区,成为伯国身边的一只猛虎,随时都准备咬人。

昏庸无能的乔瑟林二世并没有因为卧榻之旁有人酣睡就提高警惕,伊德萨伯国的城防工事依旧如故,毫无加强。赞吉只要轻轻挑起帷帐,就能窜到床上。

1144年年底,为了抑制日益膨胀的赞吉,乔瑟林二世倾其所有兵力围攻阿勒颇。赞吉却围魏救赵,趁虚包围伊德萨。

伊德萨现在一名将领也没有,没办法,城里的拉丁大主教于格二世、亚美尼亚主教约翰,以及雅各比派主教巴西尔只好担负起防守城池的重任。

三人早在赞吉抵达之前就得到消息,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忙活一顿才发现没啥好忙活的。乔瑟林二世没下令增加防御力量,绝大多数士兵又被带到阿勒颇城下,瞎忙活个啥劲儿。

约翰和巴西尔很没信心,伊德萨逃不出赞吉的魔掌,城里的基督徒都将成为异教徒的刀下之鬼,这是他俩不约而同的想法。

乔瑟林二世听说首都被围,慌了大神,这才意识到没有其他十字军国家的帮助,自己孤掌难鸣。

乔瑟林二世赶紧向耶路撒冷和安条克求救,耶路撒冷太后梅利桑德(Melisende)看在死鬼丈夫的面上答应派军队支援。安条克亲王雷蒙德对求救置之不理,你乔瑟林二世就知道和我叫板,现在想起我来了,哪发财哪玩去。

守军兵力有限,很多塔楼空空如也,城里的三位负责人发动老百姓,尽他们的最大能力守城。

赞吉发现守军没多少人,就放心大胆地着手攻城。他造了很多攻城武器,又派人到城墙根下挖地道。三位负责人都是宗教学院的高材生,对守城根本不在行,更别说如何防范地道了,这不是逼张飞绣花嘛。时门(Gate of Hours)附近的城墙被敌人挖塌,赞吉的军队潮水般涌入城里。

伊德萨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更有很多人惨遭惊慌失措的老乡践踏,于格二世就是这样被踩成­肉­饼。

巴西尔作为天主教的高级管理员,这时候最应该大喊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很遗憾,巴西尔的血型是有­奶­便是娘型。为了活命,巴西尔向被他的同事们称之为异教徒的努尔丁投降,表示愿意听穆斯林差遣,甘愿当“汉­奸­”。要管理城里幸存的基督徒,最好用他们“自己人”。于是乎,赞吉饶巴西尔不死,让他当了维持会会长,和自己委任的城主一起管理伊德萨。

伊德萨陷落以后,耶路撒冷的援军才姗姗而来,来了也白搭,晚啦。

赞吉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攻陷伊德萨,此战也让他名声鹊起,穆斯林尊称其为“信仰守护者”、“胜利之王”,他的人气指数陡然飙升。

相比之下,乔瑟林二世一夜间成了穷鬼,剩下的领地不是被穆斯林占领,就是变卖给拜占庭,伊德萨伯国快被这个败家玩意儿败光了。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伊德萨的沦陷不仅在东方引起轰动,更是牵动荷花带动藕,在西欧掀起巨浪。

1145年,伊德萨沦陷的噩耗传到西欧,十字军国家派出的使者也抵达罗马城,向西欧请求救兵。这成为第二次十字军东征(Second Crusade,1145—1149年)的导火线。

为了拯救天主教势力在东方的攻击翼,教皇安日纳三世(Pope Eugene III)号召西欧诸豪组织十字军远征东方。安日纳三世不仅口头发出号召,还发下教令(相当于皇帝的圣旨)作为鼓动东征的书面材料。

四处忽悠的任务落到口才出众,曾力挺圣殿骑士团的圣贝尔纳身上。圣贝尔纳扮演了当年彼大忽悠的角­色­,马不停蹄地在法国南部往来奔走。

响应这次号召的人数也是相当庞大,声势比上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参加第一次东征的都是些地方豪强,头衔顶多就是个公爵,绝大多数都是伯爵。这次可大不一样,有两位国王亲自出马,一位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Louis VII,1131—1180年在位),另一位是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

【路易七世】

作为第二次东征的男一号,路易七世的出镜率很多,这都是拜他老婆所赐。

路易七世有个美艳娇妻,她是个资产过亿的富家女——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这场政治婚姻让饱经风霜的卡佩王朝焕发出生机,得到嫁妆阿基坦公国以后,路易七世实际控制的领土大大增加,这使他有资本和国内诸侯对抗。

既然是政治婚姻,十有*不幸福。嫦娥妹妹在唐僧眼里和母猪差不了多少,路易七世虔诚至极,恨不得过吃斋念佛的生活,十六岁就嫁给路易七世的埃莉诺却是个很High的女人。女人最恨被老公忽视,这是地球上永恒不变的真理。生活上的不和谐让埃莉诺大动肝火,她甚至说:“我想嫁一个国王,没想到却嫁了一个修道士。”

看来卡佩王室只是图有其表,内部很不稳定,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对了。路易七世不把老婆放在心上会给卡佩王室带来什么麻烦,咱们暂且不表,留到后文再讲。

路易七世之所以参加东征,是因为不久前他和前任教皇闹得挺不愉快,还在小镇维特里(Vitry)制造了一起大屠杀,烧死一千多名躲在教堂里避难的老百姓。

路易七世有些良心过意不去,便组织十字军,准备用异教徒的血洗刷自己的罪孽。这不免给人一种罪上加罪的感觉,但这种想法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当时西欧人的逻辑就是:非我族类,虽远必诛,诛之无罪,死后上天。

安日纳三世听说路易七世对东征如此热心,便派圣贝尔纳送去十字架。有路易七世带头,安日纳三世相信其他豪强也会纷纷响应,所以他要把动静闹大,越大越好。路易七世相当配合,急忙带着老婆孩子和贵族匍匐在地,感激涕零地迎接十字架。

【康拉德三世】

男二号康拉德三世起初对东征不太积极,圣贝尔纳来到德国,对他劈头盖脸地说教一番,把他比喻成耶稣受难时的旁观者,康拉德三世迫于压力,同意了东征。

准备随同康拉德三世出征的有他侄子腓特烈(Frederick)。腓特烈的名字不如他的绰号——“巴巴罗萨”(Barbarossa)响亮。腓特烈长着泛着红光的络腮胡子,巴巴罗萨就是“红胡子”的意思,让这一绰号举世闻名的不仅是他的战功,还有希特勒突袭苏联的行动代号——“巴巴罗萨行动”。

【文德十字军东征】

正在十字军紧锣密鼓招兵买马的时候,德国出了问题,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问题。

早在10世纪,德国向东部的西斯拉夫人领地扩张势力,捕鸟者亨利和奥托大帝采用堡垒推进、步步为营的方式,在占领区修筑城堡,以此巩固德国的统治,易北河成了德国控制地区的东部边界。

12世纪初,不莱梅和马格德堡(Magdeburg)的大主教想采用和平演变的手段,兵不血刃地让西斯拉夫人皈依天主教。这种做法没得到当局者的支持,萨克森人和斯拉夫人你进我退,互相烧杀劫掠,在德国东部闹得沸沸扬扬。

两年前,一些萨克森贵族进入德国东北部的文德(Wagria)地区长期定居,这就侵占了斯拉夫人的地盘。

萨克森人一直是德国境内很有个­性­的种族,当年查理曼花了很大力气才制服他们。不卑不亢的萨克森人对这次东征没什么兴趣,他们认为与其远征东方,不如就近消灭家门口的斯拉夫人,反正他们也是异教徒。没想到,萨克森人的提议得到安日纳三世的认可。

1147年,康拉德三世发动所谓的“文德十字军东征”(Wendish Crusade),矛头直指居住在易北河流域被称为文德人(Wends)的波拉比安斯拉夫人(Polabian Sl*s)。十字军击败对手以后,在梅克伦堡(Mecklenburg)和波美拉尼亚(Pomerania)郊区大肆洗劫和屠杀。

自此,居住这一地区的斯拉夫人很长时间没缓过来,这场屠杀也使后来德国的东部边境再无动荡。

1147年5月,第一支十字军先遣队从英格兰的达特茅斯(Dartmouth)出发前往耶路撒冷,其中包括来自弗兰芒、弗里西亚(Frisian)、诺曼、英格兰和苏格兰、科隆的军队。

这支十字军里既没有国王,也没有王子,英格兰当时处在内战之中,有组织无纪律。不巧天公不作美,舰队出发没多久就遇到风暴,被迫在葡萄牙海岸停靠……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