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85 晚祷钟声!起义的集结号

85 晚祷钟声!起义的集结号

至4月28日,墨西拿的西西里人发动起义,把停泊在港口的大批战船付之一炬。

恢复秩序后,起义者委托热那亚商人给拜占庭皇帝米海尔八世捎去口信:你的仇家被撵跑了。

咦,莫非晚祷起义的赞助商是米海尔八世?史学家们又有了新工作,经过几百年研究,至今也没个结果。

不过,支持“幕后黑手说”的史学家有个证据,米海尔八世曾在自传里这样写道:“如果朕勇敢的宣布,朕乃上帝派下解放西西里人的利器,那朕道出的是实情。”怎么看都不像是在自我吹嘘。

这也许是米海尔八世最后一次施展计谋,他在同年死于­色­雷斯,享年五十九岁。

另一方面,听到舰队惨遭焚毁的消息,查理差点背过气去。他无奈地一声长叹,喃喃道:“主啊,既然毁灭我的命运让你这么爽,我唯一能做也只有一步步走向地狱了。”

查理怎能不悲痛欲绝,舰队的覆灭标志着他进攻君士坦丁堡的­阴­谋彻底破产,也标志着他称霸的道路走到尽头。

【寻找靠山】

欢呼胜利的同时,起义者清醒地认识到查理一定会报复。

怎么办呢?最好的结果是西西里岛成为自由公社(Free Commune),像威尼斯、热那亚、比萨那样自治,在名义上只接受罗马教会的宗主权。

带着这种信念,起义者派人觐见教皇马丁四世(Pope Martin IV),请他下诏承认西西里岛的所有城市都是自由公社。

马丁四世是个法国人,听说西西里岛上发生大肆屠杀法国人的恶­性­事件时,气就不打一处来。

马丁四世要求起义者必须无条件承认查理的权威,然而他低估了起义者对法国人的仇恨。

起义者又把希望寄托在亚拉冈王国身上,那里有一位和西西里王位有密切关系的人——康斯坦斯(Constance of Aragon)——曼弗雷德的女儿、亚拉冈王后。

西西里王位继承者名单里也有康斯坦斯的大名,而这一点被查理和罗马教会完全忽视了。

既然康斯坦斯有资格继承王位,那么她丈夫、亚拉冈国王彼得三世也有染指王位的资格,这可是西方特­色­。

历史先生就是会安排剧情,彼得三世和查理一样,都是著名野心家。

彼得三世老早就建造起一支装备­精­良的舰队,目标就是夺取西西里王国。

当教皇问他造舰队­干­嘛时,彼得三世诡称是用来保护到突尼斯经商的基督徒的,还故意把舰队停靠在突尼斯附近,那里离西西里岛只有200英里。

8月30日,在起义者邀请下,亚拉冈军浩浩荡荡在西西里岛西部的特拉帕尼(Trapani)登陆,三天后抵达巴勒莫。

大多数西西里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欢迎彼得三世,送给他的是一双双白眼。在西西里人眼里,彼得三世只不过是另一个统治他们的外国佬。

彼得三世很会给老百姓把脉,他承诺如果拥护他当CEO,西西里人会过上小康生活。

这话一出口,鲜花、掌声和少女崇拜的乱叫声蜂拥而起,在万民“天佑吾王”的欢呼声中,彼得三世在巴勒莫加冕称王,是为西西里国王彼得一世(Peter I of Sicily)。

此时的西西里王国实际分裂成两部分:彼得一世控制的以巴勒莫为首都的西西里岛,查理统治的以那不勒斯为首都的南意大利。

【西西里晚祷战争】

丢了偌大一个岛子,查理岂肯善罢甘休,他疯狂地尝试夺回西西里岛的各种方法,临死前仍是如此。

1285年是值得关注的一年,这场大戏的主要演员全部西去:1月7日,查理在郁闷中死去,享年五十九岁;3月28日,马丁四世仙游,享年六十五岁;11月10日,彼得一世驾薨,享年四十六岁。

查理的临终遗言不得而知,什么?“既生瑜,何生亮?”有可能!

咱不管查理说了啥,反正他的后代们誓死也要夺回“祖业”,和彼得一世的后代一直打了二十年,这场“西西里晚祷战争”(War of the Sicilian Vespers,1282—1302年)才算收场。

最后,两家坐到谈判桌前,把西西里王国一分为二:西西里岛的特里纳克里亚王国(Kingdom of Trinacria,特里纳克里亚是西西里岛的别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Kingdom of Naples,1282—1816年,因查理以那不勒斯为首都统治意大利南部而得名)。

【风云变幻的东方局势】

就在西西里晚祷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之时,马木留克王朝已经快让十字军国家咽下最后一口气。

拜巴尔的继任者是喀喇翁(Qalawun),他原来和拜巴尔同殿称臣,又和拜巴尔出走叙利亚。

篡位已经成为马木留克领袖就职的传统方式,拜巴尔死后,喀喇翁废黜拜巴尔之子,自己当上苏丹。

新旧领导不断更替,新旧领导却始终抱有同一个信念:把十字军这群异教徒赶出圣地。

喀喇翁继续带领马木留克军团发动狂攻,从皮包骨头的十字军国家身上扒皮抽筋,攻占多座要塞。

雄心壮志的喀喇翁随之把矛头对准的黎波里伯国。

早在二十几年前,的黎波里伯爵博希蒙德六世(Bohemond VI)就在岳父西里西亚-亚美米亚国王影响下,投靠到伊儿汗国旗下,成为其小跟班。

的黎波里伯国帮助旭烈兀血洗过巴格达,伊儿汗国入侵叙利亚它也有份。在穆斯林眼里,它是个甲级战犯。由于蒙古帝国内乱不止,无暇顾及小跟班,的黎波里伯国的命运可想而知。

拜巴尔曾围攻过的黎波里(1271年),受第九次东征的影响,最终双方签署和平协议。

老天注定的黎波里伯国的末日就要到来,伊儿汗阿八哈闭上双眼,驾鹤西去(1282年4月1日)。

其弟帖古迭儿(Tekuder)继任可汗之位,这哥是个景教徒,却对*教发生浓厚兴趣,转而改宗为穆斯林。这一改不要紧,伊儿汗国随之变成*教国家,这对近东的局势影响巨大。

帖古迭儿致信喀喇翁,表示从今以后伊儿汗国和马木留克王朝皆宗教兄弟,和平那是没问题。

喀喇翁喜上眉梢自不必说,蒙古亲贵们里的大量佛教徒和景教徒全部投靠到阿八哈之子、驻扎呼罗珊的阿鲁浑(Arghun)麾下。

阿鲁浑和爷爷旭烈兀、爸爸阿八哈一样,对佛教兴趣不小,外国史料更称其为佛教徒。

宗教内战是不可避免的,阿鲁浑向蒙古帝国的总瓢把子忽必烈求援。忽必烈对帖古迭儿投靠到*世界心存不满,但元朝两次攻打日本都惨败而回(1274年的文永之役,1281年的弘安之役),忽必烈没心情理会阿鲁浑,你们自己玩去,朕正烦着呢。

阿鲁浑无奈之下与帖古迭儿展开械斗,叔侄俩的战争最终以阿鲁浑胜利而告终,帖古迭儿被处决。

阿鲁浑当上伊儿汗,阻止伊儿汗国继续“沦落”为*国家,时间是1284年。

阿鲁浑继承父志,继续尝试与西欧建立联盟的可能­性­,但他对的黎波里伯国没什么兴趣,而伊儿汗国内乱却给喀喇翁足够的时间扩展地盘。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