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约公元650年至1000年间,全球集约型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在*中东和北非。埃里克·琼斯(Eric Jones)[ 澳大利亚史学家,著有《欧洲的奇迹:欧亚历史中的环境、经济及地缘政治》等。——译者]认为阿拔斯哈里发是第一个实现人均经济增长(据称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主题)的地区。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 法国年鉴学派著名史学家(1902—1985),其《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在国际上享盛誉。——译者]这样描述了公元 800年后*世界的经济活动:
“资本主义”并非一个年代错误的词。从*世界联系的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投机商们在不受约束地进行贸易投机。一位*作家哈里里(Hariri)以商人的语气表示:“我想把波斯的藏红花卖到中国,听说那里可以售出高价,然后把中国的瓷器运到希腊,把希腊的锦缎运往印度,把印度的铁制品运到阿勒颇[ 叙利亚西北部城市。——译者],把阿勒颇的玻璃运到也门,再将也门的条纹布料运到波斯”。在巴士拉,商人们之间达成了一种我们今天称之为清算制度的协定。
在这里,*世界一系列集约型生产革新和技术或思想的进步非常重要。如第6章所述,斜挂大三角帆的发明及进一步的发展,使得远洋航海,尤其是在印度洋的航行得以实现。同样,星盘的发展与*在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许多突破密切相关(见第7、8章)。造纸业始于公元751年之后。纺织业尤其重要:叙利亚和伊拉克以它们的丝织品生产而闻名,而埃及在亚麻制品和羊毛织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穆斯林们也使用色彩各异的染料。欧洲语言中引进了许多*(和波斯)习语,这也说明了*世界的影响。化学药品,尤其是碱(alkali)(来自*语中的al-kali,“ashes”)被广泛使用为媒染剂,可以使染料不褪色。藏红花(Saffron)来自*语中的“zafaran”。“Damask”(锦缎)一词源于大马士革(Damascus),“muslin”(平纹细布)源于城市摩苏尔(Mosul),“organdy”(蝉翼纱)来自中亚城市乌尔根奇(Urgench)。“Mohair”(马海毛)源自*语中的“mukhayyir”(意思是最好的),“taffeta”(塔夫绸)则源自“taftan”(波斯语动词,“拧,绕线”’)。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穆斯林在铁制品生产方面比欧洲更具优势,而在钢铁品生产上直到18世纪都占据优势。此外,*世界的生产还扩展到了炼糖、建筑、家具制造、玻璃、制革业、陶器以及宝石加工等领域。[43] 有意义的是,埃及的蔗糖生产是一项全球性的重要产业,并且提炼出来的糖(“sukkar”)出口到世界大部分地区。*世界还通过水车和风车产生动力,并应用于工业生产。值得注意的还有,中东和北非在科学知识和军事技术方面很长时间对于欧洲都具有比较优势(见第8章)。同样重要的是,一整套资本主义制度(关于合伙契约、合同法、银行业、信贷及其他诸多制度)创立起来,不仅*世界的生产、投资和商业,而且全球贸易都建立在这些制度之上(见第6章)。总之,正如埃里克·琼斯恰当的总结,“阿拔斯王朝技术和经济发达的事实……表明*的历史决非静止不变的”。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