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宣言》的起草者穆尼埃说:“对法国而言,《宣言》的发表是一项巨大的进步。”虽然它所阐述的思想并不新奇,它只是概括总结了17世纪、18世纪哲学家们的思想,但是,它却标志着旧秩序的寿终正寝。
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不仅赢得了法国贫苦人和被压迫者的欢迎,而且,大多数贵族也非常乐意接受,虽然他们的封建权利丧失了,但是,他们的财产却安然无恙。
在第三条中,“所有主权源于国民”,具有特殊的意义。主权于民,则表示路易十六将不再是法兰西的国王,他的权力将受到宪法的严格限制。
而此时,国王在做什么呢?
与巴黎的喧嚣不同,路易十六躲进了距离首都20公里的、平静而又安逸的凡尔赛宫,他也迟迟不肯签署宪法中的某些条款。
被谣言和面粉的匮乏刺激着,巴黎贫民又一次被激怒了。1789年10月6日清晨,两万多名巴黎人包围了王宫,一些人冲进去,杀死了守卫,路易十六被迫屈服了。人们簇拥着国王一家启程回到巴黎。
1790年,为庆祝攻打巴士底狱胜利1周年,各地的国民自卫军派出两万人,前往巴黎参加庆典。国民会议规定,代表们的费用由巴黎各区分摊,王国的军队由11000名老兵组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联盟节”的由来。
人们把庆典定在玛斯广场举行,由于场地不平,人们决定重修。但是,到了7月7日,还有一大半修建工程没有完成,要到7月14日庆典当日完工,除非有奇迹出现。
奇迹真的出现了。一位名叫卡特利的国民自卫军的士兵,在工地上转了一圈,给《巴黎纪事报》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建议动员全体市民去玛斯广场参加劳动。
就在当天,几乎全巴黎的人都出动了。我们难以想像这样有趣的场面:虔诚的修女、残废人、僧侣、法官还有女演员……大家齐心协力地拉着一辆辆装满泥土的两轮车。
以后,每天都有25万人参加劳动,诺大的广场秩序井然。许多人是全家都来助阵:丈夫挖土,妻子装车,他们的子女轮流推车,老人抱着小孙子在旁高喊:“好!加油!加油!”
最感人的还是人们之间的那种相互信任:一个青年来到广场,把手上贵重的手镯和戒指,草草地和衣服放在一块。有人说:“当心你的东西。”他说,没关系,“大家是自家兄弟嘛!”等他收工回来,他的那堆东西还是原封不动地摆放在那里。
大革命(10)
庆典的日子终于来了。清晨,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巴士底狱前。8点人们向玛斯广场进发。主教和200名身披白袍,腰扎一根三色带子的神甫一起,在广场圣坛为祖国祈祷。随后,15万人庄严宣誓。礼炮声和军乐声响彻云霄,在塞纳河畔上空久久回荡……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如果革命始终保持如此深沉的激|情,而不让它异化为一种无节制的恐怖,那么法国大革命将拥有更大的光荣和影响力。
6.祈求我的鲜血将造福于法兰西,并祈祷我的鲜血可以平息上帝的愤怒。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员化装后逐一悄悄穿过隐秘的通道溜出王宫。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也在当晚轻装出逃,成功逃入布鲁塞尔。
国王一行人离开巴黎后十分兴奋,而起初行程也比较顺利。一路上,路易十六并不费心隐藏,甚至多次下车与附近乡民交谈。到达圣默努尔德之前已数次有人认出国王,但震惊疑虑之余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然而,马车到达马恩河畔沙隆时已落后原计划3个小时,原定在城外迎接国王的骑兵与当地农民发生冲突,迎接部队怀疑国王未能成功逃离巴黎,便陆续撤离。
第二天傍晚,圣默努尔德驿站,站长德鲁埃像往常一样开始工作,此时一行行色匆匆的人马引起了他的注意,路易十六走出了马车,他认出了,是国王。
德鲁埃在马车离开后马上通报了市议会,市议会派德鲁埃追赶国王。
德鲁埃抢在国王前面到达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处的瓦雷纳。瓦雷纳敲响了警钟,拦住了国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长答应帮助承认了自己身份的国王离开,但市议会讨论后决定拖延时间,下令国民卫队严阵以待,并向附近城镇求援。布耶手下的骑兵随后赶到,但无法救出国王。
6月21日早晨,国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传开。路易十六临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声明,谴责制宪会议从王室手中剥夺了外交、军事和地方行政权利,并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后批准的全部法令无效。
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达了瓦雷纳。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数千名国民卫队的伴随下启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随着马车缓缓向巴黎进发。制宪会议派出的3名代表在马恩河谷与国王会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达巴黎。
路易十六出逃的消息刚刚传出时,很多由衷热爱国王的民众都认为他是遭到绑架。但国王留下的声明打破了他们的幻想,造成|人民心理上极大创伤。民众对路易十六的支持骤减,公共场所的王室标记被黑布遮盖,出现了大量讽刺王室的图片。同时,在战争的威胁下,法国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无数人致信巴黎或公开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制宪会议,国王不再是凝结法国的核心。
1791年9月3日,立###议通过了宪法,即1791年宪法。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它概括了大革命以来颁布的多项反封建法令,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前言,一开始就庄严地宣布彻底地废除一切封建特权制度。
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属于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国执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革命(11)
立法议会内部分为三派。右派264席,掌权的为斐扬派,他们坚持君主立宪制。这一派起先还能够掌握议会,但由于内部分裂、行动软弱且过于依赖国王而很快失势。中间派345席,他们拥护新制度,但政治上摇摆不定,一般支持得势的派别。左派136席,为雅各宾派,包括吉伦特派和山岳派在内,这一派主张实行共和制,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却富有战斗力,常常能以气势压人的演说控制议会的局面。
10月初,巴伊和拉法耶特分别辞去巴黎市长和国民自卫军司令职务。11月,拉法耶特竞选巴黎市长失败,后被派往前线。吉伦特派的佩蒂翁当选市长。这样,斐扬派就失去了对巴黎市军政的控制权。
这时,国内外的形势已呈恶化迹象。在国内,反抗派教士煽动迷信的农民发动叛乱。城市中食品供应的紧张和乡村中对仍保留着的封建权利的抗议,更加剧了形势的恶化。在国外,以王弟阿图瓦伯爵为首的逃亡贵族集结在边境的科布伦茨城,伺机反扑以复辟旧制度。
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俄国等封建君主都对法国革命事态的发展深感恐惧,企图进行武装干涉。
当时,战争问题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问题。吉伦特派主战最坚决,他们不仅相信法国能够抵抗侵略,而且相信可以通过战争把革命输出到国外。
1792年4月20日,路易十六由全体大臣陪同来到议会,提议对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宣战。议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宣战决议。一场持续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其结局出乎任何一个党派的意料之外。
战争一开始,由于吉伦特派内阁指挥失当和立宪派将领的消极抵制,法军节节败退。6月13日内阁改组,罢免吉伦特派大臣,代之以斐扬派。但战争形势更趋危急,普鲁士军队参战,开始越过国境入侵法国。以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为代表的雅各宾左翼呼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惩治国内的叛徒,废黜国王。
7月11日,立法议会正式宣布“祖国在危急中!”规定,一切行政机关都处于戒备状态,日夜办公;凡能够拿起武器的公民都必须动员起来,领取武器,保卫祖国。数天之内,仅巴黎一地就有15000人志愿报名参加义勇军。全国各地也纷纷组成义勇军并陆续到达巴黎。其中来自马赛的义勇军,还高唱激昂雄壮的《莱茵军战歌》,步行27天进入巴黎。
爱国热情高涨的群众对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十分不满。他们决心推翻君主政体。7月底8月初,巴黎48个区中有47个区通过了废黜国王的决议。7月25日,普奥联军总司令布伦瑞克在从科布伦茨发动进攻时发布了告法国人民的宣言,声称,必须恢复国王路易十六的自由和合法权利,保证王室安全。巴黎如敢反抗,将予彻底摧毁。
消息传来,巴黎民众更加怒不可遏,于是加速行动。巴黎各区一方面向立法议会呈送请愿书,要求立即废黜国王,另一方面积极准备举行暴动。8月8日,在圣安东区成立了起义指挥部,雅各宾派左翼成员在其中起了骨干作用。8月9日,起义队伍占领市政厅,改组市政机构,成立了新的巴黎公社,即1792年公社。同时,逮捕市长佩蒂翁,处死原国民自卫军司令芒达,把指挥权交给了雅各宾派的桑泰尔。
大革命(12)
8月10日清晨,起义队伍在巴黎公社领导人的率领下包围王宫,歼灭瑞士近卫军,占领了王宫。在武装群众的压力下,立法议会通过决议:停止国王职权,撤换各部大臣,迅即召开国民公会。路易十六被巴黎公社当作囚犯押送到丹普尔狱监禁,等候审讯。从此以后,君主立宪派退出了革命舞台。
统治法国上千年之久的君主政体,终于在8月10日人民起义的洪流中被冲垮。这次起义结束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使法国革命沿着上升的路线进入新阶段。它把吉伦特派推上了统治地位,但也表明,一支新的更激进的政治势力已经成长壮大。而国王则受到惩罚。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