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乾与坤的逆转 > 合纵连横(10)

合纵连横(10)

根据现代考据学的有关发现,有人认为《史记》中的《苏秦列传》与《张仪列传》有很大错误,苏秦与张仪根本不是同时代的人,把苏秦与张仪说成是同学,两人共同开拓“合纵连横”,苏秦曾佩六国相印之事是司马迁自己穿凿附会出来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司马迁在《苏秦列传》的尾部对苏秦的事迹进行了旁证,“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这说明司马迁当时在作苏秦一传时是相当审慎的,他在尽量地分辨历史材料的真实­性­,并在苏秦一传中尽可能地使用了逼近事实真相的相关资料,司马迁绝不会有意穿凿而写错苏秦这个人物所生活的时代。苏秦作为战国时代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不仅在当时名震天下,就是在苏秦逝后,他也享有经久不息的声名,以致有人把其他的纵横家的事迹也附会到了苏秦身上。春秋战国时代,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都可以在姓氏之后,贯以“子”字以示对其敬仰,苏氏几兄弟在战国时都是有名的纵横家,后人都在他们姓氏后贯以“子”字,流传过程中把他们的事迹搞混淆是有可能的,司马迁的记述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但据此说苏秦不是合纵的倡导者,不是张仪同时代的人,那恐怕是对历史事实的另外一种臆测,有违中华民族据史以实的传统。战国纵横术的出现不是苏秦、张仪等人的天才发明,而是历史大势进一步演变的结果。周王朝制定“礼制”的重要目标是确立周天子、各诸侯国、公卿大夫以致普通庶民的名份,使之上下相循,不得乖张。所以孔子序定《春秋》一书,字里行间均有尊崇周天子,尊崇统一的周王朝,抑制诸侯和公卿大夫之意。随后为《春秋》作传的《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也莫不推尊此意。长达二百五十多年的春秋时代,给了周王室以足够的时间来重新恢复他的“礼制”地位,可惜周王室并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诸侯弱周室,大夫弱诸侯,这是《周易》所说的“履霜,坚冰至”的必然结果。三家分晋之后,周王室承认赵、魏、韩和田氏齐国的侯国地位,等于自动放弃了以最高政教形式掌握“礼制”的职能,使得天下宗周的信念受到沉重打击,人们不得不从心底抛弃对周王朝的感情及理­性­认同,进而寻找另外的强大诸侯来取代周王朝的地位,战国大幕拉开也就成了必然之势。宋代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选取周王室承认“三晋”的诸侯地位为其史著起始点,其痛心疾首之义也在于此,这也是司马光认为中国从此进入残贼天下的起承转合之处。

天下不再有周天子,各诸侯大国纷纷以重建统一新王朝为目标,其*与军事斗争必然呈现更加白热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以强凌弱,联弱抗强就会成为相互斗争的必然手段。东方各国单独与秦国相比,实力莫不弱于秦国,他们要抵抗秦国的进击,采取联合行动,以合纵的力量相对抗,是必然的选择。苏秦在这种形式下倡导诸侯合纵,诸侯莫不言听计从,苏秦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特彰的人物之一,那是天下大势使然。当然,苏秦也有非常独到的眼光,他能细致地把握这种大势,把游说的功夫建立在诸侯的切实需求上,随时随地都能对诸侯动之以利、晓之以害,把天下诸侯牵在自己手里,这也是苏秦的卓绝之处。纵横术在苏秦之时即为儒家所诟詈,后世讥其高唱王霸、无仁者之心者亦大有人在。但纵横术对于后世政治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正确分析天下大势,采取适当的外交方法,实现利益的双赢或多赢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